專欄對話
加速「自由化」
最近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第一輪協商談判完成,台灣積極想加入第二輪談判,但TPP針對自由貿易有嚴苛規定,台灣是否有決心面對市場開放的衝擊、是否有信心解決國內不同團體歧見、是否能儘速進行法規調整,以縮小與國際規範的落差等;簡單一句話,台灣是否準備好面對貿易全面「自由化」。 閱讀全文
談加速產業結構轉型須有新政策工具
隨著出口連續八個月衰退,以及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台灣升級轉型速度益形迫切,財經相關部會也感受到龐大的壓力。不過,在政府公共債務逼近GDP四成上限的壓力下,補助工具編不出預算;租稅優惠在營利事業所得稅由原先25%降至17%後,租稅工具祇剩下R&D抵減一項,且抵減率大幅縮水。法規鬆綁則在行政、立法扞格不入,跨部會協調功能不足之下,效率大打折扣,ECFA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均在立法院擱置可見一斑。 閱讀全文
TPP讓跨國企業如虎添翼
由環太平洋12個國家參與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經過5年艱辛談判,終於在10月5日達成協議。這個體量占全球GDP五分之二、全球貨物貿易總額三分之一的巨型區域經濟夥伴協定,代表著美國試圖從開發中國家與歐盟手中,重新奪回國際貿易與投資遊戲規則制訂權的最後一搏。 閱讀全文
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
最近科技界的大消息當屬台灣DRAM老將、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將自南亞科退休,轉戰中國紫光。他的出走,不論對政府或對業界,都是一枚震撼彈。但事實上,台灣中高階菁英人才外流早已不是新聞,馬總統在數年前即以人才外流為國安問題,要求政府各單位正視。然而幾年下來,情況未見改善。 閱讀全文
台灣產業建言─無色供應鏈
產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根基,近年台灣產業成長遲滯,內有政治社會轉型的挑戰,外有國際競爭升高的壓力,更在全球化下面臨人才流失的風險。為此,本報推出「產業新觀」專欄,由企業界提出產業觀察及建言,期能推動台灣產業再升級。 閱讀全文
台灣還剩多少兩岸主動權
從習近平訪美會見美國企業領袖,與白宮談新型大國關係,彭麗媛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講,到白宮晚宴,習近平的美國行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相較於此,台灣所關注者,是大陸使用卡式台胞證,引起一波獨派的批判;以及習近平在訪美時有無提及兩岸問題,有無新的政策。放在一個更遠距離的視野,把兩岸大事做對比,形勢之強弱、力量之消長、目光之寬窄、判斷之清濁,豈非明顯無比。 閱讀全文
以稅收中立為原則 降低證所稅衝擊
這次課徵證所稅,雖然只限於交易金額超過10億元的大戶,其衝擊卻是整個資本市場的動盪與企業籌資環境。從公平正義的觀點切入,有所得就要繳稅,有損失可以抵扣,課徵證所稅自有其正當性,只是原有的證交稅仍然保留,等同加稅,稅制改革,除了追求公平正義,還要增加稅收,過多的政策任務, 閱讀全文
長煙依舊蔽空
除了美國,全球都被兩大烏雲籠罩。一是二○○八年犯下大錯噬臍難追的中國大陸打造;一是同一年為求自救以天下人為芻狗的美國一手炮製。前者方興未艾,三五年不見已時;後者則聯準會一手操控,收放自如,隨時可令其煙消雲散,端在為與不為耳。聯準會研議九月是否升息,才令全球屏息凝神,焦心如焚地等候扮演著上帝角色的葉倫主席口中吐出何種真言。 閱讀全文
抓住宿霧計畫 突破基建瓶頸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與後續的歐債危機之後,全球經濟邁向艱難的復甦之路,然而美國升息的時程,以及今年8月11日人民幣匯率下跌的衝擊,為復甦增添變數。各國無不亟於尋找促進成長的新動力源,其中,發展基礎建設投資被視為重要的成長動力源,受到亞太地區與全球的重視。 閱讀全文
正確解讀長期公債無法足額發行問題
最近國庫署副署長戴龍輝公開警告櫃買中心國際板太吸金,原投資政府公債的壽險資金改投資國際債券,造成公債20~30年期商品無法足額發行。然而台債市場利率長期處於歷史低檔,壽險業轉向國際債券投資,此為壽險業合理化健全財務業務體質的必然趨勢,也是保護國內廣大保戶權益的必要作為。國庫署實在不宜過度解讀。 閱讀全文
真相,來自兩種「毒藥」的綜合
前一段時間,台中一中百年校慶,學校向我要了以前寫過的故事,以為一中歷史的見證。無獨有偶,我最近才出版的《暗夜裡的傳燈人》就寫了一中歷史老師齊治平。他的故事,恰恰足以作為歷史教材的見證。我生於戒嚴時代,1962年進中一中,當時最震撼的還不是學校課程安排如何厲害,教師陣容如何堅強(都是補習班名師),而是一位叫齊治平的歷史老師。他上課第一件事,是把靠走道的窗戶關起來,然後嬉笑說:「校長會來巡堂,我講什麼不必他管,他根本聽不懂。」 閱讀全文
投資公建 為下波經濟發展鋪路
為挽救跌跌不休的股市、衰退出口及疲軟的經濟成長率,行政院會端出多項短期措施,包括寬鬆貨幣與財政擴張措施、配合立院修法解決證所稅爭議、增加政府投資及提高陸客來台自由行人數等,方向可認同,但不要預期有立竿見影效果。 閱讀全文
彭總裁沒說的3帖經濟速效藥
在台灣經濟情勢急轉直下的時刻,各界殷殷期盼央行總裁彭淮南指點迷津。彭總裁不負眾望,於廿日行政院院會中開出了拚經濟的藥方,深受各方重視,除了所主張寬鬆貨幣與擴張性財政政策,還包括積極開拓東南亞市場,努力引導超額儲蓄轉為投資,石化產業政策應明確,以及兩岸產業合作以分享大陸經濟紅利等。 閱讀全文
最夯的新興公司怎麼來的?
網路經濟興起帶動服務業創新,在科技產業的應許之地──美國矽谷,誕生了一批未上市但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傳奇性新公司,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將用戶拓展至全世界。依《經濟學人》雜誌上月調查,市值前四大美國新創公司分別為:網路叫車服務的Uber、旅遊住宿平台Airbnb、相片分享APP業者Snapchat,以及專研大數據資料的Palantir。 閱讀全文
擴出口不如振內需
進入21世紀以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受到多種因素之影響欲振乏力,甚至呈現逐漸走低之趨勢;平均年經濟成長率由1990年代的6.63%,下降至2000-2014年的4.03%。7月底主計總處發布今年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只有0.64%;其中商品及服務之輸出(以下簡稱出口)萎縮1.30%,以致淨出口(出口減進口)對實質GDP成長的貢獻為負值的2.07%;幸賴國內需求實質成長3.03%,對GDP的增長貢獻了2.71%,方使經濟成長率能維持正值的0.64%。 閱讀全文
尋找台灣特色的長照
我國在2003年開始步入「超低生育率階段」,至今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2%,相較歐洲平均達17%,日本達25%,高齡化不算快,可是因生育率60年來下降迅速,二次戰後嬰兒潮人數相對較多,加上壽命延長,從現在開始的20年台灣「高齡化」速度將快得驚人! 閱讀全文
大陸股市風波之啟示
大陸股市近期的大幅震盪,對大陸股市主管機關及投資人必定起了相當大的震撼作用,讓他們上了寶貴的一課。以上海上證指數為例,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只花1年時間,指數即上漲了約1.6倍;但在緊接著的一個月(至7月8日),卻一路慘跌幾達三分之一。在驚嚇之餘,迄7月8日止,有超過一半的上海、深圳兩市股票,申請停牌(暫停交易)以避跌。 閱讀全文
這一刻,就是答案
一位電視台女主播採訪木村拓哉時,因為言行失當而備受責難,有人說她未使用敬語明顯失禮,也有人嘲諷她記者像粉絲,有失專業。但半吊子的日語,以及角色分際的混淆,都是可改進的技術問題,並不是這位主播犯下的最大錯誤;她採訪木村後,在個人臉書上寫的那句:「如果問我為什麼從事新聞業?這一刻,就是答案!」才是錯得讓人心驚膽跳的本質問題。 閱讀全文
「心」的呼喚
近十年來在全球化下,知識經濟發展加速,科技與資訊網絡的推進,文化交流頻繁。今日的一切都快到不及消化,往日的個人生活經驗進入新世代,簡訊把思念貼化為沒有温度的文字,原本聽得到聲音看不見表情,現在可藉科技縮短地域送上影像。 閱讀全文
運用國家力量 強化半導體競爭力
半導體產業可說是台灣目前的明星優勢產業,單以2014年而論,台灣總體IC產值就超過2.2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總銷售值達全球半導體市場22%、總IC市場26%。以全球產值排名,台灣僅次於美國,坐二望一。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