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專欄對話 /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國土計畫 公民參與形塑

國土計畫 公民參與形塑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2年06月28日

早在1987年世界環境暨發展委員會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宣言,以及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所提出的「21世紀議程」,都強調國家永續發展策略,應植基在廣泛的公眾諮詢與草根性參與的基礎之上。內政部長李鴻源屢屢提到荷蘭如何與民眾溝通討論,歷兩年長達4千小時,最後發展出一套永續發展國土計畫與治水策略。時至21世紀,公民參與幾乎已是民主國家落實民主政治的共識,然而台灣卻仍停留在專家治理的精英政治,政府只會說上對下政策宣導的不足,從未真正落實公民參與。 閱讀全文

政治遠離股市

政治遠離股市

牛繼聖 2012年06月01日

國內時常可見政治人物隨時緊盯股市,平常在受訪時將股市漲跌或成交量等數字信手拈來,一旦遇到股市大漲則喜上眉梢,似乎政績因此而獲得肯定,一旦大跌則面露擔憂緊張,積極表示政府對救市的重視。如果執政團隊長期過分關注股市動態,必定浪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追求速成,治標而無長效,反而排擠政府原可使用於規劃與執行長期政策的資源。 閱讀全文

推動台灣經濟發展的一些心得

推動台灣經濟發展的一些心得

來源: 經濟日報 2012年05月30日

經濟是活的就像人一樣,人靠飲食而活而成長,經濟則靠企業的投資而成長。人的成長有階段性,經濟發展亦然。人會生病,經濟也會生病;人最常見的三種病有傳染病、心臟病及心病,而經濟也同樣有三種常見的病像,外來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如國際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等)、內在產業結構的調整及信心的問題。 閱讀全文

慎防歐債問題加速的風險

慎防歐債問題加速的風險

牛繼聖 2012年05月15日

歐洲國家的財經情勢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急轉直下,牽連全球市場動盪難測,無法事先預計的各種重大事件聯袂發生,令投資人目不暇給。歐洲問題之所以受到如此注目,在於其影響的範圍是前所未見的既深且廣,上自各國政治人物工商巨擘的利益,下至平民老百姓的工作與財產,已成為積極尋求自保之道的地球村全民運動... 閱讀全文

懷念黃崑巖教授

黃榮村 2012年05月11日

黃教授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在2004年二月時因教育部之推薦,當為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之提問人,他拋出一個其實是很難回答「什麼是教養」的問題,結果真的讓兩組候選人窘態畢露,我想那時阿扁與連戰以及他們身邊的幕僚,一定沒有警覺性來事先準備,再加上政界中人真的也少接觸教養課題,一下子全敗下陣來,不過也因此讓教養議題發燒,黃教授當年趁熱出版「黃崑巖談教養」一書,短短兩年不到就15刷,恐怕是黃教授所未曾預料,也算是兩組候選人對台灣社會的重大貢獻。 閱讀全文

台灣是地球上少有的富豪樂土

台灣是地球上少有的富豪樂土

朱雲漢 2012年05月07日

在大陸作為富豪更很難卸除原罪感,大家都懷疑你的第一桶金是如何掘的;而且富豪的社會公信力並不高,因為「為富不仁」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在台灣,富豪有能力塑造社會的主流價值,如果捐助一些藝術文藝活動,或是參與公益事業,更是很容易成為令人景仰的社會名流,比政治人物更有公信力,也是年輕人崇拜的對象。 閱讀全文

氣候政策「口惠不實」 淪為虛無因應

氣候政策「口惠不實」 淪為虛無因應

葉俊榮 2012年04月30日

政府在各種場合不斷強調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性,但經過了這麼多年,相關政策與立法卻相形空洞,形成只有口惠沒有紮實內容的「虛無因應」現象。他分析,台灣缺乏整體性的氣候政策框架、也無明確的目標,造成越來越口惠而不實的口號。他鼓勵人們多思考法律的角色,藉由對政府的不作為提告,推動法院形成相關判例,讓法院成為公民參與的重要管道.... 閱讀全文

居安思危  來自兩場國際盛典的啟示

居安思危 來自兩場國際盛典的啟示

於幼華 2012年04月17日

每年春季,國際社會皆會相繼舉辦兩場大規模的環保活動,一是上個月二十二號的世界水資源日,另一則是前後時差恰巧一個月的所謂地球日Earth Day...... 閱讀全文

「實在年代-迎向永續」系列報導

「實在年代-迎向永續」系列報導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4月09日

「實在年代」是參與研討會,做完功課的教授、行政官員、深耕民間社團的共同心聲—該實實在在做些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將心比心,藉由參與社會,盡己本分,締造出和諧互利的社會,迎向未來。 閱讀全文

學習道德進步

錢永祥 2012年03月31日

「道德進步」主要跟我們每個人的切身經驗,台灣社會變化非常有關係。人類都在面對問題時,今天的我們,還能有信心的去說:我們走在進步的道路上面嗎?談「進步」通常有個要求,就是要有一個進步的標準,若沒有一把尺,怎麼能說現在的狀態是好? 閱讀全文

檢視「國土規劃」 以新思維面對氣候變遷

檢視「國土規劃」 以新思維面對氣候變遷

李鴻源 ,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2年03月17日

台灣常談氣候變遷的因應準備,但是作為卻趕不上現實事件的發生。像是二○○八年劉兆玄院長時代,曾舉辦國際研討會討論氣候變遷,隔年就發生莫拉克颱風。台灣熱島效應的影響下,即使全球平均增溫零點七度,可台灣溫度卻上升一點四度。 閱讀全文

面對環境議題可以凝聚社會

面對環境議題可以凝聚社會

葉俊榮 2012年03月15日

「我發現,台灣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是用一種『虛無因應』的態度在面對氣候變遷這個議題。」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葉俊榮說:「這種情況,如果學術界不大聲地說出來,我不知道還有誰能講!」 閱讀全文

我見我思-反核與置入行銷

我見我思-反核與置入行銷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3月14日

過去一年來,福島核災的真相陸續浮現,台灣社會對於核電也有了更多認識。因此,當台電針對三一一告別核電大遊行發表聲明,重彈「核一至核三廠若立即停止運轉,全台停限電機率極高」老調時,公民社會已有更多元、深刻的省思 閱讀全文

核災應變 台灣準備過什麼?

核災應變 台灣準備過什麼?

於幼華 2012年03月11日

福島事件至今已屆一年,只要與核能發電掛了勾,誰都料不準那個瞬間將爆發類似意外?台灣值此鄰國慘痛遭遇周年之際,這一年來又加緊準備過什麼? 閱讀全文

福島311週年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呼籲

福島311週年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呼籲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2年03月09日

本會追蹤311福島事件一年來,政府針對核災應變所採取的各項演練與研討,除每年例行性的核安演習外,地方政府也舉辦過講習和操演....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四:解開人類行為的密碼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我有一位臺大動物系的朋友,她到國外後寫了一封信給我,說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天天都跟諾貝爾獎的得主見面──她講的是唸書,讀的書都是諾貝爾得主系列,或者是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作品,所以一直感覺到自己彷彿跟諾貝爾獎在一起,我覺得這種浪漫的態度相當可取。由於諾貝爾獎具有相當的崇高性,因此學生一聽到諾貝爾獎就心生嚮往愛唸書,以前我兒子跟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握過手,他說握手的感覺不同於和一般人,這個就是浪漫。還有一陣子他效法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拍鼓,因為崇敬,所以希望藉由模仿偶像的行為來瞭解對方。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七:集體行為的超穩定結構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作為臺灣人還有一點必須要關心的,我在臺大心理系有一些以前一起做實驗、認知的同仁,都是很熟的學生或是同事;兩、三年前他們說臺灣最重要一個問題是「集體的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我們應該把它們引進來實驗室,譬如說引入「捐款的行為」進行實驗,看同理心是怎麼發揮,如此一來對於破除集體行為也有幫助,對研究也有幫助。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六:常保同理心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適逢九二一大地震十周年,以前行政院任命我為政務委員兼災後重建委員會執行長,去當教育部長則是後來的事。為了進政府做我該做的事,當時做了一個很困難的決定,就是辭去服務了20幾年的台大教職,其中部分原因是我當年也是在台大校務會議上主張「學官不兩棲」的發起人之一。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五:追求正義的學運歲月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臺大校園不只是唸書的場域,還有「胡搞」的時候,不見得是我們胡搞,有時胡搞來自於外界,搞得臺大必須出來捍衛價值、扮演堡壘與燈塔的角色。臺大因為特殊的歷史位置,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幾乎無役不與,塑造出其他大學所沒有的自由傳統與臺大學風。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三-浪漫求知的態度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當年在臺大校園裡,學習經常都是浪漫的。我念大學時學校流行著各式思潮,包括存在主義所講的存在先於本質、厭倦的心靈、漂泊的心靈、沉重的心靈、跳動的心靈、空虛的心靈、無法瞭解的心靈、莫名其妙的心靈…等,其實也不一定真的弄得懂,但身處知識的浪漫氛圍裡,促使我們熱列地投入思想探索。 閱讀全文

專家訪談--施振榮

專家訪談--邱文彥

透視鏡

余紀忠
余範英
余範英
李鴻源
李鴻源
於幼華
於幼華
黃榮村
黃榮村
  葉俊榮
葉俊榮
王汎森
王汎森
朱雲漢
朱雲漢
南方朔
南方朔
錢永祥
錢永祥

王健壯

陳添枝

許嘉棟

林聖芬

王伯元

朱敬一
歐陽嶠暉
歐陽嶠暉
何志欽
何志欽
施振榮
施振榮
楊日昌
楊日昌
李永展
李永展
李永展
洪奇昌
李永展
林建甫

王健全

周延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