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話
台灣的有限選項
針對北京將「以非和平手段」壓制法理台獨的基本政策訂定為法律明文,民進黨領導人選擇發動「三二六反反分裂法」大遊行作為主要的反制手段,但並不打算進一步推動更激烈的政治對抗手段... 閱讀全文
政府人口政策的問題意識與實際作法
政府當初的思維是人口控制,這部份也是我們做的最成功的地方,但用當初人口控制的想法出發反過來鼓勵生育,這都是從內部的角度來看,而不是由全球化,人口在國際上是流動的角度來看問題.... 閱讀全文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這個題目我非常喜歡,因為這個題目,對大家多少都有實際的幫助。如果下次我必須再登台演講,我覺得這個題目還可以再發揮一兩次。我是台大歷史研究所畢業的,所以我的碩士是在台大歷史研究所,我的博士是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的。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碩士、有博士,因此我以這兩個階段為主,把我的經驗呈現給各位... 閱讀全文
前瞻與決斷 國土規劃 政策環評與民眾參與
今年七月二日,受到敏督利颱風西南強烈氣流帶來的豪雨,造成台灣中部地區大規模的土石流,西南沿海地區的海水倒灌,受創程度並不亞於五年前的九二一震災。時隔不到兩個月,丈利颱風又於八月廿四日登台,重創北台灣,造成新竹地區多起土石流災難,以及台北縣三重地區近三分之一市區淹水,桃園地區則因石門上游集水區沖刷過度嚴重,原水濁度過高,停水超過十幾天... 閱讀全文
新科院士專訪系列:中研院史語所所長王汎森
剛當選中研院院士的中研院史語所所長王汎森,被問到「怎麼讀書」,隨口就答:「讀書靠興趣,有興趣才會有持續的努力。」 閱讀全文
引領大思潮 「近代中國的變遷與發展」序言
民國七十年代初是台灣能否從舊威權體制邁向新公民社會的不確定年代,外在環境上,我們剛走過外交孤危,內部發展上,則經歷了政治高壓和文學思潮辯證,而同時,各項基礎建設也正告完成。整體社會在深徹的歷練之後,產生急迫的改革願望,長久以來在威權體制下所蓄積的社會能量恰如弦上之箭,但有待時代正義思潮引領方向。這是一個即將改革開放的年代,雖隱埋著無數的不確定性,卻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 閱讀全文
探索近世思想的世界
在我剛進入歷史這個行業時,最感興趣的課題是「近代集權主義的興起」。因為從很早開始,我便因為一些捕風捉影的訊息,被近代集權政權的暴虐嚇呆了,我很想了解它的根源。這個野心在許多年後徹底幻滅──1980年代的一個夏天,我在美國一個小學院的圖書館中,偶然看到大半架與近代集權主義相關的書,立刻憬悟到這個領域恐怕太擁擠了... 閱讀全文
南水北調考察後記
南水北調考察歸來,即應邀與溫清光教授、林鎮洋教授和基金會葉穎菡共赴第四屆「黃河國際論壇」,六百五十餘篇的學術專題研討會議,大會主題是「生態文明與河流倫理」,面對本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模式,開始作反思與尋求對策。 閱讀全文
不宜錯估形勢,動搖兩岸基本定位
李登輝總統九日在接受《德國之聲》廣播公司訪問時明白指出,兩岸關係是國家與國家的關係,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李總統對兩岸關係的全新闡釋和定位,和國家統一綱領首項原則「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頗有相當的出入和深遠的影響,因而引發海內外各方的關切與議論。站在保障台灣安全、促進台海和平,並長久維護台灣兩千兩百萬人民福祉的立場,我們本諸有關國家利害之重,不容不坦直陳言,期望國人能以全面省思體察長遠得失禍福之相繫。 閱讀全文
從 2/3 到 50/50–一個沉重的數字政治社會學
而揭露貧窮固極重要,此書更重要的是它對貧窮問題為何從政治的體制以及 人們的感官與知覺系統裡消失所做的觀察與分析。正因為貧窮問題已自人們的知 覺裡消失,於是那另外 2/3 過著舒適生活的人,遂心情愉快的認為所有的人都和 他們一樣活在富裕社會裡,但這並不意謂那 2/3 的人是多麼的自私與麻木不仁, 而是人們的思想與認知取決於知覺。 閱讀全文
重建社會運作機制
第一次「邁向公與義的社會」系列研討會,副標題是「對二十一世紀台灣永續經營的主張」,總共要進行六場。我們都知道,在二十一世紀即將來臨之際,大家對台灣是否有能力以及如何向永續發展,都有很多的期許… 閱讀全文
創新創業,新思維最重要
目前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推動創新創業,希望促進經濟轉型,也解決青年高失業率的問題。我國在103年底行政院成立重量級旗艦計畫─「創新創業政策會報」,作為「替年輕人找出路」的施政重點,期能整合各部會分別推動之方案,發揮綜合效應。然而這其中的邏輯有問題,我們需要釐清並賦予新思維。 閱讀全文
中華文化 要拱手讓給越、韓?
最近一個月內去了越南及南韓,心中頗有感觸。這兩個地方雖然現代化的程度不同,但都具備強烈的企圖心,積極躍進。但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倒不是他們的經濟成長,而是兩個國家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及珍惜。其實不只這兩地,幾乎所有亞洲國家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受過中華文化的影響及薰陶。 閱讀全文
河川與社區
社區已經成為提高生活品質最基層的單元, 無論就河川保護或是文化的建立,都應該以社區為實際操作的主體。事實上, 政府每一部門也都相當清楚此一問題, 只是各單位碰到互相協調時,就難免有本位主義, 在政府資源是有限的前提下, 最後的結局是大家各做各的。 閱讀全文
河川清流
河川整治工程屬於公共政策的一環,公共政策的落實並非應由政府部門一肩擔起,民間的參與不僅能使政策推動更有效率,也不會發生政策與民意脫節的情形,而政府與民間共同承擔公共責任,其意義更是非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