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川普時代全球化的裂解與再熔接

朱 雲漢 2017年01月13日

去年5月G7峰會在日本伊勢志摩召開,代表富裕國家的7巨頭聚會商議全球政經局勢。在座的領袖做夢都沒想到,這場聚會將成絕響,此情此景永難再現。 閱讀全文

打造矽文明 政府要搭台

施 振榮 2016年12月30日

國發會25日在桃園正式成立「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同時號召民間業者一同參與,籌組成立「亞洲‧矽谷物聯網產業大聯盟」。 閱讀全文

勞資抗爭暫歇 市場機制登場

許 嘉棟 2016年12月23日

針對勞工休假規定所提出的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先是引發勞資雙方間之爭論,其後演變成資方之不滿、退出協商,以及勞團之抗爭,最終在12月中旬於擾嚷、爭議聲中,完成立法院三讀。 閱讀全文

趕走隔離但平等的幽魂

王 健壯 2016年12月05日

從來沒有想到,民權運動史上最響亮的那句口號「隔離但不平等」,竟然會在廿一世紀的台北街頭響起。 「隔離但平等」這句口號,是種族歧視者把歧視合理化的一個幌子。他們在心態上把非我族類的人視為次等族群,手段上卻是以形式的假平等,達到實質上真隔離的目的。亦即,隔離是真,平等是假;隔離是制度,平等卻不存在。 閱讀全文

美國戰略收縮 台灣的下一步?

朱雲漢 2016年12月01日

不論美國總統是誰,此刻都必須先安內。當中國恢復歷史上的東亞龍頭地位已成定局,台灣更要從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來因應。 閱讀全文

川普現象的經濟政策意涵

許 嘉棟 2016年11月24日

川普於去年6月宣布參選美國總統共和黨提名人。在開始各界並不把他當一回事,不料他的聲勢扶搖直上,越來贏得越多人的支持。由於他的背景(政治素人)、作風(粗俗)、言語(直言無忌)與政策主張(反傳統、反菁英、衝撞現有體制、依直覺提政策)等跟其他參選人或傳統政治領袖明顯有異,但這些特質卻又似乎迎合美國許多選民的喜好,媒體乃將之稱為「川普現象」。 閱讀全文

全世界都正面臨威瑪時刻

王 健壯 2016年11月07日

近六十年來,美國媒體曾經犯過三次歷史性重大錯誤,五○年代對麥卡錫主義的姑息,本世紀初對反恐戰爭的無條件支持,及近兩年對川普崛起的推波助瀾。麥卡錫主義戕害美國民主之深,史無前例。參議院的麥卡錫小組與眾議院的非美活動委員會,儼然議會專制,政界、學界、新聞界與演藝圈各個領域中,因受議會迫害而造成的悲劇不計其數;那是美國民主的黑暗年代。 閱讀全文

違憲擴權不是憲政慣例

王 健壯 2016年10月26日

替蔡英文決策協調會報辯護的人,常拿陳水扁的九人小組與馬英九的五人小組作比較,認為這是憲政慣例。但這三位總統的三個外掛會議,其實是形同而實異。 閱讀全文

凱達格蘭大道上的愛麗榭宮

王 健壯 2016年10月11日

首次召開的「執政決策協調會報」結束後,總統府對外發布了一張會報現場照片。這張無聲的照片其實隱含風雷之聲,關心憲法有關總統權力的人,「於無聲處聽驚雷」,對憲政史上這聲乍響不可能無感也無憂。 閱讀全文

朱敬一台大演講相關報導(0922)

朱 敬一 2016年09月23日

編按:中研院院士朱敬一22日晚間於台大以"我的學思歷程"為題進行演講。講座內容談論到「台灣社會各個面向的不公平」,他也對現正熱烈討論的年金改革議題發表看法。 閱讀全文

杭州峰會一舉跨越三道歷史分水嶺

朱雲漢 2016年09月22日

上個月由中國大陸主辦的G20集團杭州峰會是一場開啟歷史新頁的盛會,這場峰會必定成為21世紀全球秩序重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次G20領袖會議達成對多項政策綱領文件的共識,等於正式啟動了全球經濟合作機制的系統性改革,也標誌了人類歷史正式告別以西方為世界中心的時代。 閱讀全文

蔡總統又犯了侵官錯誤

王 健壯 2016年09月21日

如果媒體報導屬實,徐國勇接任行政院發言人是由總統欽點,則蔡英文無疑又犯了侵官的錯誤。在角色功能上,內閣發言人等同於閣揆的身外化身,他的任免屬於閣揆權責,總統即使不滿意他的表現,也不宜逕行決定更換,更不宜欽點接任人選,否則就是侵官,侵犯了行政院長的官守,而官守的白話文,就是權力分際。 閱讀全文

稽核不彰 董事會無為

王 伯元 2016年08月30日

兆豐銀行紐約分行沒有遵循美國洗錢防制法規定而遭重罰,震驚國內,也暴露出很多金融單位在內部稽核、法令遵循及公司治理上的不足。台灣很多不良企業也有同樣狀況,因內部稽核不彰,往往要等到公司有大量虧損或資產被淘空,或弊端已大到掩藏不住,才會被揭發,錯過了亡羊補牢的最佳時機。 閱讀全文

歐洲的夢魘才剛開始

朱 雲漢 2016年08月23日

儘管從奧巴馬到默克爾,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到美聯儲主席,從索羅斯到眾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投票前夕都異口同聲警示英國“脫歐”的嚴峻後果。但這些西方社會主流精英已經徹底失去了基層民眾的信任,再多的理性說服與柔情呼喚,都勸阻不了心意已決的“疑歐”選民。 閱讀全文

「文化台獨」之我感

王 伯元 2016年08月06日

台灣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除了原住民外,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在不同的時間點自大陸移民到台灣,幾百年來華夏中原的文化包含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風俗習慣,隨著先民播遷到這塊土地上生根、茁壯。歷史的延革更讓台灣文化融入了原住民文化的純真樂觀、西方文化的創新活潑,以及日本文化的樸實嚴謹,展現出多元而豐富的內涵。 閱讀全文

中華文化 要拱手讓給越、韓?

王 伯元 2016年08月02日

最近一個月內去了越南及南韓,心中頗有感觸。這兩個地方雖然現代化的程度不同,但都具備強烈的企圖心,積極躍進。但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倒不是他們的經濟成長,而是兩個國家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及珍惜。其實不只這兩地,幾乎所有亞洲國家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受過中華文化的影響及薰陶。 閱讀全文

補破鼎的政治哲理

許 嘉棟 2016年07月26日

7月22日工商時報新聞分析「不要變成問題再解決」一文,深獲我心,也勾起了深刻烙印在我腦海裡的一段陳年往事。 閱讀全文

施振榮:打造台灣成為創新矽島

施 振榮 2016年07月11日

新政府欲推動台灣成「亞洲矽谷」的政策,各界爭論不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指出,台灣應以「矽島」為定位,打造「創新矽島」,其中關鍵要素包括對外國人來台工作是否方便、有誘因,及國內對創投、天使基金等資金機制的友善程度,還有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容錯文化等,都還有賴新政府積極建構。 閱讀全文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的再思考

來源: 聯合報 2016年07月03日

編按:民進黨全面執政後積極在立法院推動"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簡稱"促轉條例")。條例的四大任務為「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及「處理不當黨產」。此外,並設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也因此引起社會多方疑慮。針對此,輿論有所批判。 閱讀全文

蔡英文該跳出來說不許做

王 健壯 2016年07月03日

以色列最高法院前任院長巴拉克(Aharon Barak)講過這樣一句話:「對於多數人的權力,必須有嚴格而正式的限制,『沒有做』(It is not done)的概念需要一個更明確的表達,那就是『不許做』(It is forbidden)」。 閱讀全文

疫情專欄

英國脫歐後遺症?歐盟的疫苗管制爭議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2月17日

歐盟出現接種疫苗速度不如預期的現象,在健康、經濟和政治上都出現危機。許多成員國維持高感染率,也面對更多的變種病毒逐漸蔓延;歐洲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仍處於封鎖狀態,如荷蘭因此引發數日暴動;有些政府遭到挑戰,像是義大利才剛避免倒閣,政治領袖們的壓力越來越大。 閱讀全文

英國再發現新變種病毒「B1.5.2.5」 專家憂降低疫苗效力

來源: 新頭殼 2021年02月17日

全球武漢肺炎疫情未歇,各國持續抗疫。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6日11時(台灣16日晚間7時),全球至少240萬8243人死於武漢肺炎,至少1億907萬4730人感染。正在對抗新一波變種病毒疫情的英國才剛達成1500萬染疫風險最高的人接種第一劑疫苗的「重大里程碑」,準備展開下一階段接種計畫。然而,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英國又發現武漢肺炎新變種病毒株,且有一組令人憂心的突變,目前已在10國傳播。 閱讀全文

AZ疫苗效用如何? 首波20多萬劑最快3月接種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2月09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證實,透過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取得廿幾萬劑AZ(AstraZeneca)疫苗,如果二月底到貨,三月就可接種。不過,南非卻以該疫苗對南非變種病毒的保護力不足而暫停該疫苗接種計畫,國內專家預估台灣民眾接種AZ疫苗的效果可能也不理想。 閱讀全文

從新冠疫苗採購失利看台灣 應珍惜的兩個教訓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2月03日

院內感染衍生家戶群聚,國人危機感上升,引頸期盼的疫苗也不知是否已在路上。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指出,台灣這次疫苗採購失利,大問題有二,一則是長期沒有以國安產業的思維去建立自給自足的疫苗供應鏈,再者是僵化的《政府採購法》缺乏「預採購」的概念,呼籲政府一定要趕快動起來,不要疫情過後又忘了、繼續讓民間產業自生自滅。 閱讀全文

本土疫苗 拚加速開發

來源: 多元 2021年02月03日

台灣向國際採購新冠疫苗進度不如預期,衛福部將回過頭來,積極與本土疫苗廠討論後續發展進度。台大醫師、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則表示,最重要還是趕快有自己的國產疫苗,且目前不考慮開放自費。 閱讀全文

疫苗分配引分歧 歐盟擬管制出口南非籲停止囤積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1月28日

世界經濟論壇受疫情影響改採線上舉行,主辦單位敦促全球合作抗疫,但各國卻因疫苗分配不均出現分歧,歐盟催促藥廠交貨、提議管制出口,南非擔憂富國搜刮疫苗,呼籲停止囤積。 閱讀全文

全球瘋搶疫苗 我3月取貨變數多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1月27日

全球疫情升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多次對外說明,台灣最快三月可以取得疫苗。但觀察各國陸續開打經驗,原本談好的供貨量可能出現變數,例如最近阿斯特捷利康(AZ)和輝瑞在歐盟供貨減少。專家認為,指揮中心太過樂觀,我想要三月取得疫苗,挑戰不低。 閱讀全文

商總提4建言 籲速推紓困4.0

來源: 中時 2021年01月25日

本土疫情拉警報,桃園一次匡列5000人隔離,學者憂心SARS當時,造成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僅剩0.8%,無明顯症狀即會傳染的新冠疫情對民間消費衝擊更大。商總主席賴正鎰更點名旅行社、飯店業、購物商城、中藥商、遊覽車業至今仍無法走出產業隆冬,淪為2021年服務業5大最慘產業,大聲疾呼,籲政府應推出「紓困4.0」等4大措施,避免再度掀起一波業者關門倒閉潮! 閱讀全文

余紀忠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三民主義青年團宣傳處副處長中央軍校第七分校政治部副主任青年軍二0三師政治部主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東北特派員、東北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行轅新聞處處長、(瀋陽)中蘇日報社社長徵信新聞報創辦人、徵信新聞社社長中國徵信所總經理台北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中國時報創辦人兼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常務委員、評議委員、中國時報文化事業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第二任)理事長、時報文化基金會創辦人董事長、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南京大學董事會名譽董事長、國立中央大學校友會榮譽會長、國立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

余範英

美國史丹福大學理學碩士、企管碩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士

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史丹福學術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臺北市政府臺北2050願景計畫專家學者諮詢團顧問、新北市政府健康城市及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北市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高雄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智慧資產經營管理協會理事、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學術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校務發展諮詢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曾任中國時報文化事業集團副董事長、工商時報發行人、中時晚報發行人、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委員會召集委員、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臺北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行政院文化獎評議委員、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常務理事。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本地化版本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李鴻源

李鴻源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為水利工程專家。

曾任內政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縣政府副縣長、臺灣省政府水利處處長。專長是水文分析、水資源系統分析、河川水力學、泥砂運動力學。

於幼華

畢業於臺大土木工程學士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土木工程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環境工程博士(D. Sc.,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曾任南非國家水研究所訪問研究員 、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訪問研究、史丹福大學土木學訪問研究

畢生致力於環境研究、環境關懷,著有《環境與人》、《大陸環保現況分析》、《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制度》、《活性氧預處理於活性污泥法中之應用研究》等書

黃榮村

心理學家,彰化田中人,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處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教育部部長等職務。

葉俊榮

為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專業領域是環境法、憲法、美國憲法、憲法變遷專題研究、行政法、行政法案例演習、管制理論專題研究、永續發展專題研究、英美侵權行為法、法律經濟分析。

王汎森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史、學術史及史學史研究,關心過去因政治壓力或主流論述的壓抑而忽略的雜音、沉晦不明的歷史現象或思想人物。

朱雲漢

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併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是台灣最具國際聲望之政治學者之一。

研究專長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民主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長期開設「中國大陸政經社變遷」、「國際政治經濟學」以及「東亞政治經濟」等課程,在大學部則教授「社會科學方法論」、「比較政府與政治」等課程。

南方朔

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畢。曾任中國時報專欄組主任、中國時報專欄組副總編輯、中國時報專欄組主筆、《新新聞》總主筆。

錢永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研究員


臺灣大學哲學系畢,研究專長 黑格爾哲學、政治哲學、西方政治思想史。

王健壯

學歷: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訪問研究

經歷:

中國時報(一九七七年五月~一九八七年二月)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中國時報政治記者、中國時報專欄主任、中國時報採訪主任、時報雜誌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時報新聞周刊總編輯

新新聞周刊(一九八七年三月~二○○五年十二月)

新新聞周刊總編輯、新新聞周刊總主筆、新新聞周刊董事長兼社長

中國時報(二○○六年元月~二○○八年十二月)

中國時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社長

博理基金會(二○○九年七以一~二○一○年九月)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

著作:

我不愛凱撒、凱撒不愛我、看花猶是去年人、我叫他,爺爺

陳添枝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專業領域為國際貿易、經濟發展。

 

 

許嘉棟

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曾任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林聖芬

學歷: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現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中華民國報業公會理事長。

曾任中國時報總監、中國時報採訪主任、中國時報總主筆、中時晚報社社長、中時晚報社發行人。

王伯元

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

現任 怡和創投集團董事長

中磊電子公司董事長

曾任 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TVCA)理事長

朱敬一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任國科會主任委員、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行政院國科會人文處處長

歐陽嶠暉

中原理工學院水利工程系畢業,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博士。

經歷: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
中央大學土木系、環工所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院長
教育部科技顧問、環保小組執行秘書
行政院國科會環工學門召集人
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委員
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
國際水質協會(IWA)理事、台灣分會創會會長

何志欽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成功大學執行副校長。

曾任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暨院長、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行政院財政部部長。

施振榮

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學士、碩士暨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現任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曾任宏碁集團董事長、亞洲企業領袖協會會長、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此外,他在1976年獲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1年獲選全國青年創業楷模,1983年更獲選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7年代表總統赴澳洲雪黎出席第十五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之領袖會議,2011年獲總統頒發國家二等景星勳章。

楊日昌

楊日昌

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

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資深顧問、行政院政務顧問、經濟部顧問、行政院環保署顧問、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所長、泰國國家科技研究院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專家委員、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委員

李永展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博士、都市設計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士

經歷:桃園市副市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諮詢委員
行政院文建會閑置空間再利用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生物多樣性小組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農村聚落重建審議小組委員
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台北市都市計畫顧問
台北市社區規劃師
苗栗縣都市設計審議委員
彰化縣都市計畫委員
台南縣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委員
台南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台南市政府市政顧問
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理事

洪奇昌

臺灣精神科醫師

曾任海基會董事長、立法委員、前國大代表

林建甫

經濟學者,專長為計量經濟學財務金融學,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曾任台灣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國民黨員,曾任中國國民黨十九全黨代表,台灣競爭力論壇發起人之一。

研究專長為經濟分析、計量經濟、財務金融、統計實證

王健全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第三研究所所長
文化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所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所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研究員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員

 

研究專長為產業經濟、產業政策、經濟發展。

林盛豐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建築博士、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經歷

吳增榮建築師事務所建築設計師
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助教及助理研究員
宜蘭縣政府顧問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淡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大地電視台「叢林台北」及「城市的身世」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公共電視台「城市的遠見」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林谷芳

現職
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臺北書院山長

學歷
台大人類學系畢

經歷

一九五○年生於台灣。
六五年開始習禪及學習琵琶。
六八年考入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七四年開始教授琵琶。
七六年兼任於台灣藝專國樂組。
八八年開始從事文化評論工作。
八九年起民間書院講學。
九二年起辭掉一切固定薪給職務,成為文化自由人。
九三年召集「忘樂小集」。
九六年任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中心主任。

周延鵬

周延鵬律師為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執行長,並擔任世博商業法律事務所的首席律師。

周延鵬領導世博 團隊專注於新興產業及新技術,為跨國企業和新創公司提供整合專業服務。近年,周延鵬創立孚創 雲端(InQuartik)公司,開發創新、投資、併購及其智慧財產生態所需的系統及整合跨域數據庫。 周延鵬在智慧財產交易方面經驗豐富,關注全球智慧財產交易的新機制。IP Explex(環球知識產權交 易網)是他最新的智慧結晶,其旨在服務全球智慧財產交易市場,結合專利系統、數據及品質價值分 析模型,以促進專利交易效率及公允。

另一方面,周延鵬律師創立的麥克思(MiiCs)智慧資本公司則 專精於智慧財產貨幣化業務,為全球客戶提供智慧資產交易的服務。

周延鵬律師另外主持賽恩倍吉(ScienBiziP)公司和事務所負責智慧財產申請及顧問業務。賽恩倍吉在 美國、中國、日本及台灣均有據點,提供智慧財產申請、管理、運營、貨幣化及整合專業服務顧問。 周延鵬律師曾任鴻海科技集團法務 18 年,於此期間負責該集團全球法律、智慧財產及投資併購業務; 其後於海爾和台灣工業技術研究所等知名研發重點單位擔任顧問,亦受邀於台灣知名大學執教。

(簡介來源: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世博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介紹)

郭正亮

郭正亮

民進黨前立委
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
文化大學國企系碩士在職專班副教授
東吳政治系副教授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

 

潘罡
朱思潔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近二年著重公與義、兩岸政策、民主發展及青年議題。

康復明

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碩士
曾為工商時報副社長、副總編輯

尚榮康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專長領域為海岸地區管理、環境資源管理、地理資訊系統、環境法規、環境影響評估。

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獎助,為培育博士生;獲中華發展基金會獎助赴大陸地區研究;獲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獎助赴國外短期研究。

牛繼聖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曾獲丁肇中物理學獎學金。十多年來任職於中國信託及元大證劵等公司交易室,實際負責金融操作,專長為國際金融市場、有價證劵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與避險。現從事財務金融領域顧問與講師。

柯佳吟

柯佳吟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致力於生態保育、環境科學生態系服務與氣候變遷與減緩策略等議題。

陳可慧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台北大學地政系畢業,關心環境、防災、社區發展等議題。 曾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環境與人
專家訪談--施振榮

專家訪談--邱文彥

透視鏡

余紀忠
余範英
余範英
李鴻源
李鴻源
於幼華
於幼華
黃榮村
黃榮村
  葉俊榮
葉俊榮
王汎森
王汎森
朱雲漢
朱雲漢
南方朔
南方朔
錢永祥
錢永祥

王健壯

陳添枝

許嘉棟

林聖芬

王伯元

朱敬一
歐陽嶠暉
歐陽嶠暉
何志欽
何志欽
施振榮
施振榮
楊日昌
楊日昌
李永展
李永展
李永展
洪奇昌
李永展
林建甫

王健全

周延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