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許嘉棟》全球資金氾濫問題如何解?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5月25日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說明大家憂心的全球資金氾濫問題,正考驗各國央行的智慧,針對QE退場或拖延提出解方。 閱讀全文

黃齊元》從台積電看台灣全球布局

來源: 黃齊元、聯合報 2021年05月05日

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最近歐盟官員與英特爾、台積電及三星代表會談,邀請這些大廠在歐洲建造一座晶圓廠,並準備上百億歐元補貼,開發七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台積電同時宣布以廿八點八七億美元在南京擴建二廠,建置廿八奈米產能;台積電南京一廠以十二及十六奈米製程為主,已開始獲利。 閱讀全文

許嘉棟》貨幣政策戒太遲與太猛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2021年04月13日

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開打,與各國經濟逐漸復甦之際,通膨更是為市場所擔憂,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撰文指出,資產價格飆漲可定義為「廣義的通膨」,物價除了民生物價(狹義的通膨)之外,還有股票與房地產等資產的價格,資產價格上漲也與資金過剩難脫關係。 閱讀全文

葉銀華》去家族化一定好?

來源: 葉銀華、聯合報 2021年04月07日

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指出,一些有經營權爭議或家族傳承的公司,提出要走專業化經營的路線。而在探討家族企業的發展,很多評論不約而同提出「去家族化」的建議,亦即將經營權交給專業經理人。然而,此項建議太過簡化與平淺,值得進一步探討。 閱讀全文

葉銀華》公司治理的問題 仍然存在!

來源: 葉銀華、聯合報 2021年03月29日

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公司治理的問題,主要涉及大股東或管理階層是否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動用公司的資源。這些問題的本質一直存在,只是手法日新月異而已。 閱讀全文

許嘉棟》全球領導真空─金德柏格陷阱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3月28日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對美國的國際霸權地位漸成威脅,目前,令專家憂心,與全球經濟秩序密切相關,且影響可能也不小的,還有一個「金德柏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問題。 閱讀全文

施振榮》消費者新保護主義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3月22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80年11月,至今已超過40年,當時成立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多年來在台灣一直扮演保護消費者的重要角色。 閱讀全文

周延鵬》打造護國群山的三個關鍵

來源: 經濟日報 2021年03月08日

孚創雲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鴻海前法務長周延鵬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台積電之所以被譽為「護國神山」,除了大家熟悉的創辦人、經營團隊及其他特殊因素外,其中有三項重要因素:投資優質人才、投資發展先進製程技術、投資專利申請、維護、組合管理,甚至購買優質專利以及建構嚴密的營業秘密保護措施。 閱讀全文

王健壯》全世界都在看香港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3月08日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於《聯合報》撰文指出,中國政府對新疆做了什麼,國際社會所得資訊有限;但中國政府對香港做了什麼,卻一切歷歷在眼前,全世界都眼睜睜看著東方之珠蒙塵,變成了沉淪之島。 閱讀全文

施振榮》從鳳梨事件談台灣農業的微笑曲線

施振榮 2021年03月04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撰文,此次大陸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危機就是轉機,讓台灣意識到分散巿場的重要性,另外,農產品在未來也要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才能拓展更多新巿場。 閱讀全文

周延鵬》驅動專利投資效益 不再只用數量評量績效

周延鵬 2021年03月03日

孚創雲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延鵬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專利需有品質與價值,才能體現高毛利率、高市占率、貨幣化率等技術與市場價值,而無需聚焦於專利數量,因為即使布局相當數量專利,但卻沒有品質,也就沒有價值可言;反之,縱使專利有價值卻沒有品質,該專利也將被無效。 閱讀全文

許嘉棟》台灣的總體經濟情勢與匯率

許嘉棟 2021年02月26日

去年十二月美國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之後,新台幣持續面臨強大升值壓力。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許嘉棟撰文說明台灣的總體經濟情勢與匯率。 閱讀全文

王健壯》好一幅變形的權力分立圖像

來源: 王健壯、聯合報 2021年02月24日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撰文指出,台灣憲政體制在形式上應是五權分立。當前行政權為所欲為,立法權棄權不作為,司法權應為而不為,又一權獨大、四權附隨,權力分立體制嚴重變形失衡。這就是台灣權力分立體制的圖像;但誰能挽狂瀾於既倒?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文化價值省思 傳承跨越(刊登於110.02.09中國時報A8.A9)

【基金會刊登】文化價值省思 傳承跨越(刊登於110.02.09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21年02月09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三十幾年来關心各種公共議題,在人類的文明發展中,網路帶來效率、方便,卻衍生很多新的問題。今天主持各位的對談,就是希望集結台灣的正面力量,縱使民主社會還不盡成熟,還正在歷練中,期待對談讓大家反思,韌性面對、尋求價值與定力。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網路世代 人文與科技交會(刊登於110.02.08中國時報A8.A9)

【基金會刊登】網路世代 人文與科技交會(刊登於110.02.08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21年02月08日

前言: 愛德華•薩伊德曾說:「知識分子是一位面向權威、運用語言說出真話的作者。他說出真話的方法是爬梳另類資源,打撈湮沒的文件,復原被遺忘或被抛棄的歷史。」勇於迎接轉變,付出行動參與社會進步與改造,這正是我們要對談的主題。 閱讀全文

薛琦》台灣是如何治好了荷蘭病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2月08日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薛琦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最近新台幣走強,在央行理事會引起有關「荷蘭病」的討論。其實台灣在三十多年前也得過一次嚴重的荷蘭病,但治愈後體質更佳,值得一述。 閱讀全文

周延鵬:台灣專利佈局如紙老虎

來源: 經濟日報 2021年02月05日

世博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周延鵬日前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指出,台灣因為沒有決心投資人才和技術,多數企業擁有的專利權都是「沒有牙齒的紙老虎」;近30年來的兩岸技術交流,台灣就像被一層層扒光衣服般,未將自己的技術戰略武裝好,也難以從中獲取商業利益。 閱讀全文

朱雲鵬》金德伯格的金融風暴陷阱再現?

來源: 中時 2021年02月04日

朱雲鵬於中時專欄撰文指出,最近美國股市出現散戶軋空對沖基金的事件。在著名網站REDDIT,有網友發現美國遊戲產品零售店遊戲驛站(GAMESTOP)的股票被幾個法人大量放空,空頭金額高居股市第三,他們呼籲散戶聯手進場,將股價抬高,讓這些做空的大戶措手不及,慘遭軋空;結果此股大漲,法人蒙受巨大損失,一度引發美股在上周末大跌。 閱讀全文

施振榮》王道與第六倫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2月01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提到,在傳統社會文化中,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靠的是「五倫」,所謂的五倫包括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彼此之間的關係。而總統府前資政李國鼎先生在一九八一年提出了「新六倫」的主張,主要是有感於在社會發展下,傳統文化所談的五倫,都是規範自己周遭的人,那該如何面對五倫以外的人? 閱讀全文

葉銀華》氣候變遷與企業有關?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1月19日

交通大學財務金融所教授葉銀華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是否參考歐盟、美國加州、韓國的經驗,實施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一直是討論的焦點。此套系統須建立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制度,排放額度免費核配、拍賣、配售與交易制度,其預期效果比碳費大,但交易價格可能會被操縱。就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影響範圍大,有賴環保署、金管會(交易制度)、財政部(碳費)、經濟部的合作,需要行政院出來整合與協調! 閱讀全文

疫情專欄

張鴻仁:食藥署做了一個大膽的、世界第一的決定

來源: 經濟日報 2021年06月11日

高端疫苗今(10日)天公布新冠肺炎疫苗二期臨床主試驗解盲結果,數據顯示兩大結果:一是「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未出現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二是「不分年齡的免疫生成性合乎預期」,代表解盲成功。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首任疾管局局長張鴻仁今(11)日在臉書上最新發文表示,讚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閱讀全文

國產疫苗高端二期解盲成功 正式施打還有三挑戰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6月11日

高端疫苗昨(10)日公布二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數據,不論是安全性、還是免疫生成性(抗體效價)都交出不錯表現。不過對全民而言,高端從解盲到施打,還需通過三個關卡檢驗。 閱讀全文

苗栗確診數反超台北 徐耀昌:疫苗嚴重不足

來源: 多元 2021年06月11日

國內疫情嚴峻,指揮中心宣布目前最新Rt值0.7,相較於過去公布的1.0有下降趨勢,只要低於1以後,就表示有反轉跡象,但仍無法鬆懈相關的防疫措施。而今日新增286例本土病例,其中台北市新增49例確診,比新北市120例、苗栗縣56例確診數都要低,至於這是否代表著晴漸漸趨緩,市長柯文哲則語帶保留表示「要再觀察兩週才會知道」,但也表示疫情高峰期已過。 閱讀全文

呼籲政府回歸科學判斷 中研院朱敬一3點建議蔡政府收場

來源: TVBS 2021年06月11日

台灣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疫苗成為民眾關注焦點,國產高端疫苗昨(10)日宣布二期試驗解盲成功,但疫苗審查過程中引發的爭議,在各界有不少討論。對此,中研院士朱敬一提出自己對於「疫苗產業」的政策意見,並對至今的疫苗爭議給予3點建議。 閱讀全文

紓困孤兒不斷增加 各政黨提普發現金可以為選項

來源: 多元 2021年06月11日

紓困4.0上路至今,截至9日,個人紓困補貼部分已撥付574.3億元給368萬人,但事業紓困部分僅撥款1.65億元。但目前來看,不論申請辦法又或是補助對象,都引發爭議,對於是否日後政策是否修改?是否全民普發現金?各政黨人物近期都各自提出看法。 閱讀全文

創投公會:莫讓新創成為紓困4.0孤兒

來源: 經濟日報 2021年06月11日

行政院日前公布紓困4.0方案,多數新創事業被排除在外,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今天表示,新創事業未被認列於受疫情衝擊的商業服務業,再加上新創事業具「尚無營收」的特殊性,將被排除於本次紓困方案,政府應在疫情嚴峻下提出適用於新創的紓困補助及貸款方案,積極維繫新創事業的發展與競爭力。 閱讀全文

全球新冠死亡數超去年 拜登:捐5億劑疫苗給92國

來源: 多元 2021年06月11日

美國總統拜登周四(6/10)抵英國,準備參加接下來幾天的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拜登與英國首相強生會面後進行記者會,談及雙方對全球事務合作達成的共識,並與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執行長聯合宣布,宣布美國將購買5億劑輝瑞疫苗,供應給全球92個中低收入國家。 閱讀全文

全球疫苗貧富差距 「疫苗富國」鼓勵青少年接種引爭議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6月11日

當台灣與許多其它國家還在為新冠肺炎疫苗數量不足,無法保護醫護人員、高風險族群時,許多「疫苗富國」,像是加拿大、以色列、新加坡…等,卻已經在鼓勵12~15歲的青少年接受接種,引發爭議。 閱讀全文

余紀忠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三民主義青年團宣傳處副處長中央軍校第七分校政治部副主任青年軍二0三師政治部主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東北特派員、東北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行轅新聞處處長、(瀋陽)中蘇日報社社長徵信新聞報創辦人、徵信新聞社社長中國徵信所總經理台北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中國時報創辦人兼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常務委員、評議委員、中國時報文化事業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第二任)理事長、時報文化基金會創辦人董事長、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南京大學董事會名譽董事長、國立中央大學校友會榮譽會長、國立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

余範英

美國史丹福大學理學碩士、企管碩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士

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史丹福學術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臺北市政府臺北2050願景計畫專家學者諮詢團顧問、新北市政府健康城市及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北市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高雄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智慧資產經營管理協會理事、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學術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校務發展諮詢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曾任中國時報文化事業集團副董事長、工商時報發行人、中時晚報發行人、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委員會召集委員、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臺北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行政院文化獎評議委員、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常務理事。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本地化版本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余範英/「水創未來-國際論壇」Water for Safety 開場致詞

余範英 2019年10月16日

水利署9月26至28日舉辦「水創未來-國際論壇」,水的安全專題演講,邀請到美國工兵團防災處長Ray Alexander、荷蘭Deltares亞洲區經理Tjitte Nauta、泛美發展基金會計畫經理Joaquín Vallejo Loreto、印度國家農業發展研究院教授Ravindra Gavali等4位國際知名專家,並由基金會余範英董事長擔任開場致詞貴賓。 閱讀全文

序一 世界怎麼了?

余範英 2019年04月02日

在全球化帶來的結構性變化裡,暫且停看聽,回首觀察、追蹤其進程,這一路來的變動對世界、對台灣的影響。 閱讀全文

悼念一位並肩追求公與義的老友─何志欽

余範英 2018年03月13日

數十年來由媒體經營到基金會運籌,因緣際會認識不少仁人志士,有不乏學有專長,專業見解貢獻卓越的友輩,有堅持道德勇氣,不懼壓力,不畏橫逆,擔負國之重任的長者。於十一月初因病辭世的國立台北大學校長何志欽,為人謙遜、學養敦厚,是位彬彬有禮的儒者,總帶著幾分靦腆的笑容,深受我輩中人敬重,令人難以忘懷。...... 閱讀全文

引領大思潮--記「近代中國的變遷與發展」研討會

余範英 2017年11月30日

民國七十年代初是台灣能否從舊威權體制邁向新公民社會的不確定年代,外在環境上,我們剛走過外交孤危,內部發展上,則經歷了政治高壓和文學思潮辯證,而同時,各項建議基礎也正告完成。整體社會在深徹的歷練之後,產生迫急的改革願望,長久以來在威權體制下所累積的能量恰如弦上之箭,....... 閱讀全文

中大在我國新聞媒體的貢獻

余範英 2016年05月11日

周校長、兆漢校長、中大各位前校長和貴賓;各位都是中大人,只有我不是中大人,謹以中大子女身份,在今天中央大學百年校慶『中大與民國』的回顧裡,就幾位中大前輩在台灣新聞史上的影響與貢獻作報告。也借此追憶父親--余紀忠先生得自中大自由學風薰陶,及對他一生的影響。 閱讀全文

肩負永續 引領世代

余範英 2016年04月13日

台電七十歲,運璿院長亦逝世十個年頭了。 一個有歷史傳統的國營企業,早年在孫運璿先生帶領台北、台南工專教授、學子與台電員工,披荊斬棘、翻山越嶺為台灣鋪成電力建設,首開技術輸出,拓展海外電力市場的故事,深植國人人心,亦成就了台電精神。 閱讀全文

重新出發 邁向韌性城市

余範英 2016年03月04日

近年來,聯合國與各型態的國際組織因極端氣候日趨明顯,高度重視都會區的防災和安全問題,由於都會區人口密集,產業興盛,天災人禍可能影響民生社經至鉅,如何整合分區、垂直發展,正積極研究如何建構及轉型,能對抗各種天災的韌性城市,建構未來資源循環利用、健康衛生、糧食供應自足的韌性城市到永續城市,毫無疑問是國家未來施政的重大課題 閱讀全文

2015年永續發展獎評選心得

2015年永續發展獎評選心得

余範英 2015年11月24日

面對忐忑複雜又多元的世代,全球觀念、經貿、技術、人才流動….乃至疫病流行,正以驚人的速度與強度跨域、跨國、跨文化;在新資訊衝擊的當下,面對機制轉換的不確定性,在環境恣意破壞的發展中,伴隨的苦果與挑戰肆起... 閱讀全文

「心」的呼喚

余範英 2015年06月18日

近十年來在全球化下,知識經濟發展加速,科技與資訊網絡的推進,文化交流頻繁。今日的一切都快到不及消化,往日的個人生活經驗進入新世代,簡訊把思念貼化為沒有温度的文字,原本聽得到聲音看不見表情,現在可藉科技縮短地域送上影像。 閱讀全文

「承擔與試煉講座」引言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4年12月30日

 台灣正處於一個變動的時代,必須傾聽並回應民眾的心聲,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去年舉辦「種籽營」之後,今年出版《決定台灣的29堂課》一書,直到今年年底的選舉結束,深感該是世代對話的時刻。大家應該將承擔責任的經驗、理路,以及未來將面對的挑戰,做一通盤性的整理,此亦是研討會主題訂為「承擔與試煉」之緣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一本初衷,我們將在余紀忠先生紀念堂旁的演講廳,繼續與不同年齡、階層的朋友對話。 閱讀全文

2014永續獎評選感言

2014永續獎評選感言

余範英 2014年12月25日

又是一年國家永續發展獎的評審,體力一年不如一年,為承擔國家永續發展進程的實質表現,進行追蹤,跑遍全島,不得鬆懈。今年在俊興缺席下心情備感壓力,承先啟後的態度與責任更是嚴肅。每年典範的選擇及進行的過程,是觀察永續發展績效與實際作為的契機。 閱讀全文

2013行政院永續獎感言

2013行政院永續獎感言

余範英 2013年12月06日

擔任國家永續發展獎的評審工作已逾十年,每年的評審讓我有機會巡迴台灣,就永續發展在政府部門與民間社會作檢視與回顧,也即是對泛泛而談的「外來經典」作在地實踐的追蹤。 閱讀全文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余範英 2013年09月17日

在年年風雨,人人駡政府,名嘴八卦滿天飛的社會氛圍下,基金會籌畫年餘,由規劃課程、組成講師團隊、招募青年菁英、訂定授課期程為期一個月的新嘗試,開辦種籽營播下希望的四十四顆種籽。談國家願景,結合群體能量,為公共議題缺乏關心,與不知如何參與或討論的社會,提供多元思考與全面的政策對話的場域。 閱讀全文

馬祖去來

馬祖去來

余範英 2013年09月04日

隨董陽孜豎立「誠」字的活動重遊馬祖,遍尋那念念不忘的大樹與小學,接續我飛逝四十六年的往事。 閱讀全文

替台灣播下希望的種籽

余範英 2013年06月26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始至今都以播種者自我期許與自我要求。在一九九九年跨世紀之交,我們率先策劃「邁向公與義的社會」系列研討會,衷心期盼台灣在被國際社會評價為「亞洲四小龍」的良好基礎上,能夠帶動台灣整體質量的全面提升,迎接新世紀的來臨。 閱讀全文

與黃春明的思索對話

與黃春明的思索對話

余範英 2013年03月28日

走過從前,全球化與多元下的世代,新舊交替價值糢糊的當下,電視報紙通俗化,偏重表面欠缺深入思考、関懷與反思,網路世代資訊充斥,未經整理消化的即時資料與訊息,弱化了学習的動力,亦淺薄了生命的提煉。 閱讀全文

這時代王伯元不缺席

余範英 2012年12月30日

王伯元要出書,將目睹台灣經濟由盛而衰,憂心台灣的現況與未來,對時政提出針砭的多年投書,百餘篇集結成冊。多年來他持續的為政治、經濟、社會、與兩岸關係的觀察與期許進言。超越政黨、族群、統獨框架,精闢中見格局與視野,為企業中人僅見。 閱讀全文

型塑永續環境-觀看組織再造的契機與盲點

余範英 2012年11月21日

在台灣我們經歷過經濟發展的過程,由農村經濟、小型加工業、到建立進口替代工業、資訊產業的起飛,在國際化與自由化的風潮下,我們擁有了今日經濟與社會的小康基礎。但我們不能不檢討,由1950年代起,在政府大力推動經濟建設、產業發展,採取了東北亞發展模式,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典範,利用官僚體系及國家資源做強勢的規劃與主導,在所謂的開明專政,資源匱乏、人才不足下,獲得台灣經濟奇蹟的美譽,卻難免枉顧社會正義與民主自由。長期以經濟與產業政策的強勢主導壓低能源價格,補貼產業發展,促使產業升級的政策工具將許多高耗能、高耗水、高排碳的產業,形成慣性的發展。 閱讀全文

扮演政府永續經營的監督者與守護者

扮演政府永續經營的監督者與守護者

余範英 2012年10月15日

目前永續會的設置法源為環境基本法,予人永續會只關注環境的印象,與永續會應兼顧環境、經濟、社會三層面的理想,仍有一段距離,同時政府相關經濟、社會決策也缺少永續會的聲音。建議未來能爭取將永續會設置在行政院組織法中,一來符合組織設置的程序要求,二來也可提高永續會層級,使功能更彰顯。 閱讀全文

永續發展的追求與落實--第25次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後有感

永續發展的追求與落實--第25次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後有感

余範英 2012年09月24日

最近陳冲院長召開的第25次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涉及的「綠色經濟」議題廣泛而複雜,即是一個環境、經濟、社會三層面需要磨合規畫推動的重大議題,非單一部會倉促行事,假永續會之名作部會分工規畫亂了體制。 閱讀全文

實在年代

實在年代

余範英 2011年12月10日

二○一一年的歲末,總統大選在即,全球正陷入一系列危機,我們的思緒與心情沈重,亦正是心所謂危不能不言。面對台灣未來需要克服的難關更甚於此,國人需要信心與勇氣,從當前的困境中找出一條路,群策群力,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策劃「面對公與義:邁向永續」研討會,為台灣思索方向與答案... 閱讀全文

洪蘭的追求與力行

洪蘭的追求與力行

余範英 2011年04月27日

正義原則要想在一個社會中通行,關鍵是人們能否接受它、相信它,它牽涉到道德心理學和正義感的形成。如果眾人沒有正義心理的氛圍與文化環境,則正義原則就不可能被接受,遑論公平。(節錄自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正義即公平的相對穩定性」) 閱讀全文

國光石化立即撤案  建立重大環境處理典範

國光石化立即撤案 建立重大環境處理典範

余範英 2011年04月06日

在國光石化即將舉行第五次專案小組環評審查前夕,為了台灣未來整體大環境的永續發展... 閱讀全文

從容邁向後半段人生

余範英 2010年12月10日

《後退,原來是向前:周錫瑋的人生後手學》推薦序 「從容邁向後半段人生」 2010年12月10日 閱讀全文

為維護阿朗壹古道請命

為維護阿朗壹古道請命

余範英 2010年10月20日

阿朗壹古道,為台灣僅存一段沒有公路的海岸線,屬生態敏感區域,應保留現狀,留下最後原始海岸林的見證。一旦道路開發將造成對生態不可回復的傷害,此地的特色將全面因環境的破壞而消失殆盡.... 閱讀全文

前世今生─故宮南遷隨行記

前世今生─故宮南遷隨行記

余範英 2010年08月20日

這是個前世的故事,日寇入侵烽火逼近、國難當頭的戰亂時代,老故宮數代的文化人維護文物的遷移事蹟是近代史上真實的傳奇。滔滔亂世中巔沛流離、孤燈夜雨下的老故宮人我心如舵為文明的傳承守護著。中國,在他們的血液裏奔流... 閱讀全文

帶動新思維 還我舊山河  台南治水政策白皮書序

帶動新思維 還我舊山河 台南治水政策白皮書序

余範英 2010年06月20日

蘇煥智縣長八年的地方服務告一段落,臨別重修台南治水政策白皮書,基金會有幸能協助出版將台南縣多年在有限資源下,治水、防災· 完善規劃的第一線經驗與觀察,以切身之痛、苦民所苦將地方經驗及有待中央協助配合的對策,書寫成冊留供地方參考... 閱讀全文

記得周縣長的大河之夢

記得周縣長的大河之夢

余範英 2010年02月25日

與錫瑋認識的時間不長,初識於九十六年七月間中國時報大樓的「大河論壇:台北縣怎麼治水」座談會,高而帥的周縣長白襯衫牛仔褲「上山打老虎」回來,是大家戲謔的對象,記得我曾消遣「要打就撿真凶的鬥」... 閱讀全文

關鍵時刻 氣候變遷 台灣準備

余範英 2009年08月10日

在新舊政府交替之際,全球暖化老問題愈來愈迫切,只有危機會造成實質改變,人所採取行動決定於周遭可得的想法,相信我們基本職責,是發展出既有政策的替代方案... 閱讀全文

與水共舞 - 楔子

與水共舞 - 楔子

余範英 2008年09月17日

九十五年六月立法院審查通過了一四一O億元治水計畫的第一期治水預算,在此同時,時報文教基金會與河川環境小組顧問們開始走訪台灣各地.... 閱讀全文

余範英肩負『公與義』

余範英 2007年05月01日

文:倪炎元 “唯有透過不斷討論的民主程序,才能激發並結合更多力量”。 … … 我們強調分享,一方面呼籲人們重視專業倫理、弱勢權益、資源的落差分配、家庭與社會失序,另一方面則要努力豐富藝術人文的素養,造就自我完成的生涯規劃。 閱讀全文

淡水河之歌續篇 序 — 戀戀淡水河

淡水河之歌續篇 序 — 戀戀淡水河

余範英 2006年12月06日

「淡水河之歌」一書自一九九八年出版迄今已經超過十年,在這十年之間,淡水河變化相當大,最近與理德談及此事,咸認應該將十年來的淡水河人文與自然的環境變遷重新整理,同時將我們走過的路逕,探索的細節編輯成冊.... 閱讀全文

關心國家重大問題 提出針砭之道

余範英 2006年10月06日

面對公與義 - 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開幕詞》 副院長,共同主持人― 許嘉棟教授、于老師,在座的專家學者,以及參與大會的朋友們.... 閱讀全文

面對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

余範英 , 朱 敬一 , 許嘉棟 2006年05月26日

在台灣邁入新世紀的進程中,金融改革一直是各項改革倡議中討論最久、步伐最慢、爭議最多、但也最為重要的議題。任何企業的採買、銷售、投資、避險、融通,在在有賴金融體系的支援與協助。因此,當金融體系不健全或欠缺效率時,其對應的實體交易自然也就難以活絡,種種經濟問題與困難也就會層出不窮」。 閱讀全文

面對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

余範英 , 朱 敬一 , 許嘉棟 2006年05月26日

在台灣邁入新世紀的進程中,金融改革一直是各項改革倡議中討論最久、步伐最慢、爭議最多、但也最為重要的議題。任何企業的採買、銷售、投資、避險、融通,在在有賴金融體系的支援與協助。因此,當金融體系不健全或欠缺效率時,其對應的實體交易自然也就難以活絡,種種經濟問題與困難也就會層出不窮」。 閱讀全文

稅制改革的公與義 - 為邁向公平正義的稅制

稅制改革的公與義 - 為邁向公平正義的稅制

余範英 2006年05月20日

這是基金會成立以來,公與義系列的第四場研討會。過去談公與義的研討會裡,沒有一次不談及社會資源分配與社會階層的流動。在每一次論壇的過程中,皆發現所得分配日漸地惡化的現象... 閱讀全文

侯金堆頒獎典禮中致詞之概要 2005

侯金堆頒獎典禮中致詞之概要 2005

余範英 2005年02月22日

2005年《侯金堆傑出榮譽獎》頒獎典禮 時間:民國94年2月22日(星期二)下午六時正 閱讀全文

前瞻與決斷 國土規劃 政策環評與民眾參與

前瞻與決斷 國土規劃 政策環評與民眾參與

余範英 2004年10月05日

今年七月二日,受到敏督利颱風西南強烈氣流帶來的豪雨,造成台灣中部地區大規模的土石流,西南沿海地區的海水倒灌,受創程度並不亞於五年前的九二一震災。時隔不到兩個月,丈利颱風又於八月廿四日登台,重創北台灣,造成新竹地區多起土石流災難,以及台北縣三重地區近三分之一市區淹水,桃園地區則因石門上游集水區沖刷過度嚴重,原水濁度過高,停水超過十幾天... 閱讀全文

引領大思潮 「近代中國的變遷與發展」序言

余範英 2002年06月28日

民國七十年代初是台灣能否從舊威權體制邁向新公民社會的不確定年代,外在環境上,我們剛走過外交孤危,內部發展上,則經歷了政治高壓和文學思潮辯證,而同時,各項基礎建設也正告完成。整體社會在深徹的歷練之後,產生急迫的改革願望,長久以來在威權體制下所蓄積的社會能量恰如弦上之箭,但有待時代正義思潮引領方向。這是一個即將改革開放的年代,雖隱埋著無數的不確定性,卻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 閱讀全文

南水北調考察後記

南水北調考察後記

余範英 2000年12月01日

南水北調考察歸來,即應邀與溫清光教授、林鎮洋教授和基金會葉穎菡共赴第四屆「黃河國際論壇」,六百五十餘篇的學術專題研討會議,大會主題是「生態文明與河流倫理」,面對本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模式,開始作反思與尋求對策。 閱讀全文

李鴻源

李鴻源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為水利工程專家。

曾任內政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縣政府副縣長、臺灣省政府水利處處長。專長是水文分析、水資源系統分析、河川水力學、泥砂運動力學。

「整合、協調、執行」新北經驗      落實成長

「整合、協調、執行」新北經驗 落實成長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5年03月03日

歐洲人在談防災時會講到的三個關鍵字:「整合、協調、執行」,這些在新北市的身上看到影子,希望能把這個經驗拉到國家層級,一起努力。 閱讀全文

李鴻源專文(5):搶救高鐵大作戰

來源: 風傳媒 2015年01月11日

淨土宜蘭正在消失,花東會是下一個羔羊嗎? 不只是東石、布袋,從台灣頭的宜蘭算到台灣尾的屏東, 西部平原十分之一都陷落在海平面之下,一切還來得及嗎? 雪山隧道還沒有通車前,我寫了封信給當時的宜蘭縣長劉守成,提醒他,要在雪隧通車前先做好土地規劃,並運用景觀生態決策支援系統訂出開發準則。 閱讀全文

李鴻源專文(4):翻轉城市要靠公民參與

來源: 風傳媒 2015年01月10日

我下定決心,整治新莊中港大排不能再走傳統政府發包施工, 然後居民抗爭的模式,而要伸出手, 邀請在地公民、社區規劃師、耆老藝術家一起來「跨領域對話」。 一百場對話造就中港大排美景 城市翻轉,在台灣幾乎已成為縣市行銷的代名詞。所謂的「翻轉」,除了是改造的過程,同時也意味著有人犧牲、有人得利,但誰該犧牲?誰又願意犧牲?該如何補償受害者?這一直是現代城市治理中的難題。 閱讀全文

李鴻源專文(3):台灣被自己的民主制度綁架

來源: 風傳媒 2015年01月09日

現在的台灣如同一個罹患重症的病人, 大家忙著找醫生,拿一堆藥拚命補,卻造成身體的負荷更沉重, 忘了只要人的體質調好,自然就會恢復健康。 今天的台灣,整個社會都在關注食品安全、房價到教改等各式各樣問題,但所有討論都只看到問題表象,沒有看到問題的根源—法令、制度和政府運作方式,其實才是關鍵。 閱讀全文

李鴻源專文(2):博士內閣成為施政毒藥?

李鴻源專文(2):博士內閣成為施政毒藥?

來源: 風傳媒,李鴻源 2015年01月08日

從扁政府時代到現在,內閣學經歷均是一時之選, 卻缺乏全方位訓練和國際視野的培養, 沒有扎實的養成過程,人才很快陣亡。 台灣要到哪裡找政務官? 閱讀全文

李鴻源專文(1):政府決策缺少一顆「腦袋」

李鴻源專文(1):政府決策缺少一顆「腦袋」

來源: 李鴻源 2015年01月07日

擔任內政部長不久,有次去探訪空勤總隊三位在莫拉克風災執行任務時犧牲的弟兄家屬。 這是當政府以光鮮亮麗的數字,告訴社會大眾,在莫拉克風災時空勤總隊出勤達五千五百七十八架次,創下歷史紀錄的同時,隱藏在數字背後的陰暗面。 閱讀全文

淡水河的昨日今生

淡水河的昨日今生

李鴻源 2014年10月13日

從小客廳神案旁就掛著一幅先祖父小學同學李石樵大師所繪的油畫,由淡水遠眺觀音山,寬廣的河面,岸上停著幾艘舢舨。堤防、碼頭都還沒建,八里岸上也沒幾棟房子,這應該是六十多年前的淡水河印象。隨著時間巨輪的轉動,同一場景在不同時代、不同畫家的筆觸裡,呈現了不同的面貌,堤防建了,房子多了,或晴或雨,或早晨或黃昏,各有不同的味道。 閱讀全文

李鴻源觀點:海濶台灣─看見福爾摩沙

李鴻源觀點:海濶台灣─看見福爾摩沙

李鴻源 2014年10月09日

台灣這個同時擁有百座接近四千米高山的獨特島嶼,住了二千三百萬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除了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不說,我們這些所謂的漢人,移民到這片土地上多則三百年,少則數十年。但非常諷刺的是,我們的DNA還留在遙遠的黃土高原上而不自覺。 閱讀全文

於幼華

畢業於臺大土木工程學士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土木工程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環境工程博士(D. Sc.,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曾任南非國家水研究所訪問研究員 、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訪問研究、史丹福大學土木學訪問研究

畢生致力於環境研究、環境關懷,著有《環境與人》、《大陸環保現況分析》、《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制度》、《活性氧預處理於活性污泥法中之應用研究》等書

堅持永續前瞻 推動行政院組織再造

堅持永續前瞻 推動行政院組織再造

於幼華 2011年02月01日

行政院組織改造已於去年如火如荼的展開,99年2月3日經總統令修正公布之「行政院組織法」已明定設立環境資源部... 閱讀全文

賀過去,盼未來

賀過去,盼未來

於幼華 2010年01月11日

2009年年底,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獲頒環保類別的總統文化獎,此項殊榮讓基金會的「河川環境小組」成員特別高興,究竟顧問們與有榮焉,尤其基金會正巧滿廿週年慶,能贏得份大獎自屬錦上添花! 閱讀全文

黃榮村

心理學家,彰化田中人,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處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教育部部長等職務。

洛陽之歌組曲後記

黃榮村 2013年06月30日

在時代經歷重大變動或者社會做了重大轉型之時,常伴隨有大角度意識形態之改變,譬如中國即在國共對抗之時高舉左派與社會主義標誌而勝出,看起來也是因為契合了當時社會的需要。 閱讀全文

洛陽之歌組曲之三:老和尚走在一片枯葉下

黃榮村 2013年06月30日

白居易在二十幾歲就懂得寫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歷史的挫敗若拉長時間來看,真是一歲一枯榮;帝都壓力下的宗教信仰,一出京畿方圓數百里之後,一片片都是新生的草原。所以,時間與空間都在扮演壓縮與展開的動作,來修飾歷史,讓治世與亂世人民都可以找到一片天。活在治世,向帝都靠近吧,生於亂世,你應該知道哪裡可以找到新生的草原。 閱讀全文

洛陽之歌組曲之二:達摩夜未眠

黃榮村 2013年06月26日

有人打趣說,在台灣,大官一定是走在大僧之後,因為在台灣的大官假如不是一生,也很可能是一天信徒,信徒當然不能走在師父前面。但在中國大陸,大官可以是一生信徒,但卻很難是眾目睽睽下的一天信徒,因此大官經常是走在大僧前面的。 閱讀全文

洛陽之歌組曲之一:洛陽之歌

黃榮村 2013年06月12日

佛教流布中土因緣始自不遠處的白馬馱經抵洛陽(東漢),方有佛雕於伊河之濱石窟之中(北魏)。惟歷史流變常有難言之處,當水濱石雕與世無爭仍舊挺立之時,人間來來往往的寺廟已是幾經榮枯,張繼在安史之亂後曾夜宿白馬寺,心情晦暗苦等晨間清光而不可得,他說:白馬䭾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踪。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 閱讀全文

替台灣播下希望的種籽

黃榮村 2013年05月25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始至今都以播種者自我期許與自我要求。在一九九九年跨世紀之交,我們率先策劃「邁向公與義的社會」系列研討會,衷心期盼台灣在被國際社會評價為「亞洲四小龍」的良好基礎上,能夠帶動台灣整體質量的全面提升,迎接新世紀的來臨。 閱讀全文

懷念黃崑巖教授

黃榮村 2012年05月11日

黃教授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在2004年二月時因教育部之推薦,當為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之提問人,他拋出一個其實是很難回答「什麼是教養」的問題,結果真的讓兩組候選人窘態畢露,我想那時阿扁與連戰以及他們身邊的幕僚,一定沒有警覺性來事先準備,再加上政界中人真的也少接觸教養課題,一下子全敗下陣來,不過也因此讓教養議題發燒,黃教授當年趁熱出版「黃崑巖談教養」一書,短短兩年不到就15刷,恐怕是黃教授所未曾預料,也算是兩組候選人對台灣社會的重大貢獻。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四:解開人類行為的密碼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我有一位臺大動物系的朋友,她到國外後寫了一封信給我,說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天天都跟諾貝爾獎的得主見面──她講的是唸書,讀的書都是諾貝爾得主系列,或者是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作品,所以一直感覺到自己彷彿跟諾貝爾獎在一起,我覺得這種浪漫的態度相當可取。由於諾貝爾獎具有相當的崇高性,因此學生一聽到諾貝爾獎就心生嚮往愛唸書,以前我兒子跟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握過手,他說握手的感覺不同於和一般人,這個就是浪漫。還有一陣子他效法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拍鼓,因為崇敬,所以希望藉由模仿偶像的行為來瞭解對方。 閱讀全文

台大那段歲月的浪漫情懷之七:集體行為的超穩定結構

黃榮村 2012年02月10日

作為臺灣人還有一點必須要關心的,我在臺大心理系有一些以前一起做實驗、認知的同仁,都是很熟的學生或是同事;兩、三年前他們說臺灣最重要一個問題是「集體的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我們應該把它們引進來實驗室,譬如說引入「捐款的行為」進行實驗,看同理心是怎麼發揮,如此一來對於破除集體行為也有幫助,對研究也有幫助。 閱讀全文

葉俊榮

為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專業領域是環境法、憲法、美國憲法、憲法變遷專題研究、行政法、行政法案例演習、管制理論專題研究、永續發展專題研究、英美侵權行為法、法律經濟分析。

氣候政策「口惠不實」 淪為虛無因應

氣候政策「口惠不實」 淪為虛無因應

葉俊榮 2012年04月30日

政府在各種場合不斷強調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性,但經過了這麼多年,相關政策與立法卻相形空洞,形成只有口惠沒有紮實內容的「虛無因應」現象。他分析,台灣缺乏整體性的氣候政策框架、也無明確的目標,造成越來越口惠而不實的口號。他鼓勵人們多思考法律的角色,藉由對政府的不作為提告,推動法院形成相關判例,讓法院成為公民參與的重要管道.... 閱讀全文

面對環境議題可以凝聚社會

面對環境議題可以凝聚社會

葉俊榮 2012年03月15日

「我發現,台灣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是用一種『虛無因應』的態度在面對氣候變遷這個議題。」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葉俊榮說:「這種情況,如果學術界不大聲地說出來,我不知道還有誰能講!」 閱讀全文

全球氣候變遷、國土環境規劃與政府組織改造

全球氣候變遷、國土環境規劃與政府組織改造

葉俊榮 2011年12月10日

台灣當前所面臨的課題當中,氣候變遷絕對是個大課題。兩個理由可以支撐這種觀點。首先,台灣當前發展型態下,溫室氣體的排放仍然趨勢向上,而且沒有穩定下來或受到控管的跡象,台灣對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具有高貢獻的。其次,由於台灣的海島特質與國土環境利用的發展模式,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異常氣候,對台灣所可能造成的損害是既深且廣的。 閱讀全文

五都成形 都內治理空前挑戰

五都成形 都內治理空前挑戰

葉俊榮 2010年11月29日

五都選舉完畢,台灣的地方體制將自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出現新的改變,現有兩個直轄市,未來則有五個直轄市,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前研考會主委葉俊榮受訪指出,五都形成,創造出五都與其他縣市的兩極。未來其他縣市如果沒有再升格,勢必要進行合併,唯有使大家都變成直轄市,即能自然達成廢除直轄市的均衡發展目標。 閱讀全文

五都成形 都內治理空前挑戰

五都成形 都內治理空前挑戰

葉俊榮 2010年11月29日

五都選舉完畢,台灣的地方體制將自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出現新的改變,現有兩個直轄市,未來則有五個直轄市,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前研考會主委葉俊榮受訪指出,五都形成,創造出五都與其他縣市的兩極。未來其他縣市如果沒有再升格,勢必要進行合併,唯有使大家都變成直轄市,即能自然達成廢除直轄市的均衡發展目標... 閱讀全文

堅持、妥協與混亂 組織改造省思

堅持、妥協與混亂 組織改造省思

葉俊榮 2009年06月10日

在過去的十年間,台灣發生了兩次政權更迭,行政院組織改造卻是貫穿期間的持續性課題。2000年的第一次政權更迭,民進黨政府決定持續推動前政府所進行的政府改造,而且不論在推動的機制上或改革的範疇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是決心與堅持,但組織改造必須與在野黨妥協,讓它成為社會的議題而非個別政黨的政策而已.... 閱讀全文

法律與經濟的對話情境

法律與經濟的對話情境

葉俊榮 2007年03月15日

義大利城鎮阿部拉集鼠患嚴重,主管部門公布規章,只要民眾拿老鼠尾來,就可按數量換錢。結果是,民眾不只不撲滅老鼠,反而在地下室養起老鼠。從結果面看,這個規章定得很「笨」。許多經濟學家對政府的管制措施或法律內容相當有意見,他們時常希望,念法律的政府官員要能有一些基本的經濟觀念多好.... 閱讀全文

永續台灣是一條不斷成長的路

永續台灣是一條不斷成長的路

葉俊榮 2005年10月01日

身為台灣第一位教育部環境保護法的公費留學生,研考會主委葉俊榮長期關注環境議題,自1992年由國科會選派赴里約參加「地球高峰會」開始,與政府推動永續工作結下不解之緣 閱讀全文

王汎森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史、學術史及史學史研究,關心過去因政治壓力或主流論述的壓抑而忽略的雜音、沉晦不明的歷史現象或思想人物。

文化多樣性

王汎森 2012年08月01日

從1986年,Edward Osborne Wilson在美國首次舉辦的生物多樣性論壇報告中提出「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起,二十多年來,「生物多樣性」已成了家喻戶曉的觀念。受到這個觀念的影響,近年來我不斷地與朋友談「文化多樣性」、「學術多樣性」的重要。 閱讀全文

對「全球化」情境下的台灣文化的幾點觀察

王汎森 2012年08月01日

在進入本文之前,我想作一點聲明:我是歷史學者,在我的專業裡,全球化與在地化並未成為關注的問題,所以我在這方面幾乎不曾讀過任何書籍或論文,以下純粹是一個業餘的觀察。 閱讀全文

现代学术最好能适时地给学者一张空白的支票—专访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王汎森

王汎森 2011年04月18日

3月28日下午,距离讲座开始还有50分钟,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103室外已排起了长队。队伍中既有复旦本校的师生,也有从其他高校赶过来的学者和学生,大家在等待聆听王汎森在复旦大学“光华杰出人文学者系列讲座”的第三讲《王国维的“道德团体论”及相关问题》。 閱讀全文

學人專訪:王汎森教授

王汎森 2010年09月21日

受到父親的培養,王教授從小就對人文領域十分感興趣,但到高中甚或大學時仍只是比較廣泛地閱讀,之後才漸漸將歷史作為畢生職志。 閱讀全文

知識分子的沒落?

王汎森 2010年08月01日

最近我注意到台灣有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即知識分子文化似乎逐漸趨於沒落。 閱讀全文

從人文關懷到史學研究

從人文關懷到史學研究

王汎森 2010年06月29日

  王汎森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明代中期至 1950 年代之思想史、學術史及史學史研究... 閱讀全文

人文的優先性

王汎森 2010年02月10日

最近幾年我常常需要針對台灣各大學中人文領域的發展提出建言,但是,我能說的話其實非常有限,往往說過一兩次就覺得語塞。我最常提到的幾點是,要給在大學裡的人 閱讀全文

学术需要时间和自由

王汎森 2009年09月08日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是我赴台访问的重要学术机构。所长王汎森先生在中央研究院对我相助良多,也热情带我同赴台北市的台湾大学、台中市的中兴大学、中坜市的中央大学,一路引见学界朋友,畅谈甚为投机。 閱讀全文

朱雲漢

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併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是台灣最具國際聲望之政治學者之一。

研究專長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民主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長期開設「中國大陸政經社變遷」、「國際政治經濟學」以及「東亞政治經濟」等課程,在大學部則教授「社會科學方法論」、「比較政府與政治」等課程。

亞洲人取得扭轉世界格局的鑰匙

朱雲漢 2018年05月24日

從今年4月開始,具有開創歷史新局意義的幾場高峰會接踵而至,讓人強烈感受到亞洲人撰寫歷史的時代已經到來。........ 閱讀全文

逆全球化潮流與全球治理改革的新動力

朱雲漢 2017年11月24日

編按:此文系根據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朱雲漢院士於2017年11月7日在國立清華大學孫運璿科技講座的演講紀錄整理而成。 閱讀全文

中東石油出口國轉向中國

朱雲漢 2017年03月09日

從2月底開始,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沙爾曼帶領1500人的代表團,大陣仗訪問亞洲1個月,行程涵蓋馬來西亞、印尼、汶萊、日本與中國。 閱讀全文

川普時代全球化的裂解與再熔接

朱 雲漢 2017年01月13日

去年5月G7峰會在日本伊勢志摩召開,代表富裕國家的7巨頭聚會商議全球政經局勢。在座的領袖做夢都沒想到,這場聚會將成絕響,此情此景永難再現。 閱讀全文

美國戰略收縮 台灣的下一步?

朱雲漢 2016年12月01日

不論美國總統是誰,此刻都必須先安內。當中國恢復歷史上的東亞龍頭地位已成定局,台灣更要從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來因應。 閱讀全文

杭州峰會一舉跨越三道歷史分水嶺

朱雲漢 2016年09月22日

上個月由中國大陸主辦的G20集團杭州峰會是一場開啟歷史新頁的盛會,這場峰會必定成為21世紀全球秩序重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次G20領袖會議達成對多項政策綱領文件的共識,等於正式啟動了全球經濟合作機制的系統性改革,也標誌了人類歷史正式告別以西方為世界中心的時代。 閱讀全文

歐洲的夢魘才剛開始

朱 雲漢 2016年08月23日

儘管從奧巴馬到默克爾,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到美聯儲主席,從索羅斯到眾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投票前夕都異口同聲警示英國“脫歐”的嚴峻後果。但這些西方社會主流精英已經徹底失去了基層民眾的信任,再多的理性說服與柔情呼喚,都勸阻不了心意已決的“疑歐”選民。 閱讀全文

誰來馴服這匹憲政脫韁野馬

朱雲漢 2016年04月07日

長久以來,立法院是台灣民眾信任度最低的憲政機關。第9屆國會伊始,結構大換血,各界都期盼立法院氣象一新。最近各黨團都提出國會改革方案,民間監督團體也提出不少建議,但這些改革方案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這些年來,台灣民主體制運作失靈的主要根源在行政、立法關係嚴重失衡。 閱讀全文

南方朔

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畢。曾任中國時報專欄組主任、中國時報專欄組副總編輯、中國時報專欄組主筆、《新新聞》總主筆。

不要做人云亦云的二流小和尚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07月09日

當代美國主要公共知識份子、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沙克斯(Jeffrey Sachs)在他的近著《文明的代價:衰退後的經濟學和倫理學》裡開宗明義第一段就說:「美國經濟危機的基礎乃是一種道德危機 閱讀全文

不要做人云亦云的二流小和尚

南方朔 2013年07月09日

當代美國主要公共知識份子、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沙克斯(Jeffrey Sachs)在他的近著《文明的代價:衰退後的經濟學和倫理學》裡開宗明義第一段就說:「美國經濟危機的基礎乃是一種道德危機,美國政治和經濟精英的公共美德日益凋零。 閱讀全文

人民免於恐懼 要看政府是否有能

南方朔 2013年04月30日

在理解了近代國家的保障職能後,我們即可回頭來看近年來台灣日益敗壞的政府能力,尤其是政府保障人民生存權益的能力之衰敗。廿一世紀的此刻,世界的自然災害已趨嚴重,每個國家面對這種新情勢,已需強化它的保護職能。但從八八風災已來,我們的統治者及整個政府在這方面卻麻木無知,遂造成許多無必要的慘痛付出。 閱讀全文

重文憑、不讀書 是台灣致命的病

南方朔 2013年03月26日

台灣無論正式教育或非正式的閱讀,卻顯然離開這種知識社會的要求極遠。台灣的正式教育和職業訓練班無異。台灣的大學教育不重視每個學科的學術史啟發,不關心思想方法和興趣的培養,也不關心廣泛的人文與自然科學基本素質提高。這遂成了台灣重文憑、但人們除了教科書之外即不閱讀的習性。 閱讀全文

民主的關鍵是必須有硬心腸

南方朔 2013年02月18日

早年我在大學求學時,正是西方科學的哲學興起的時刻,當時我對大師席立克所提「硬心腸」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春節之前我讀了《經濟學人》雜誌,察覺到該刊在推崇北歐四國時,居然把「硬心腸」特別突出,這使得我對民主的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一個國家的政府要有能,一定要國民有就事論事的「硬心腸」;如果國民都是是非不分的「軟心腸」,統治者就會非常好混。 閱讀全文

這是個富人無祖國的混亂時代!

南方朔 2013年01月15日

現在是個全球化的新時代,有本領的人可以永遠遊牧,永遠逃,國家只對沒有本領逃的人有意義,他們必須繳稅服兵役,對這個權利義務已崩壞的時代,我們只能夫復何言! 閱讀全文

這是個已經「太超過」的時代!

南方朔 2013年01月08日

,基於歐洲的「三分之二社會論」及美國的「百分之五十一社會論」,我們已可看出現代的政治已變了。以前的政治還有古典的正義準則,有權力的人還必須在正義的標準下知道做事必須有節制,凡事不能太超過。但現在時代已變了! 閱讀全文

治國要用常識,不能反常識

南方朔 2012年12月11日

「常識」是重要的,「常識」是一種自然神學的概念,它相信一個社會的正義標準和民心的向背,都有自明的道理。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統治者要按常識的標準來治國,而常識治國就是「以天下人之心為自己的心」,然後以這樣的心來治國。十八世紀新興的美國就是以常識來治國的成功範例。但今天的世界,包括台灣在內,統治者都是按自己的意志和黨派利益治國,整個統治方式愈來愈違背了常識;它不是以常識治國,而是以拖延的口號或空洞的禮貌等顧左右而言他的社會控制手段來治國。當整個統治的方式愈來愈反常識,常識的民怨就會更加沸騰。 閱讀全文

錢永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研究員


臺灣大學哲學系畢,研究專長 黑格爾哲學、政治哲學、西方政治思想史。

學習道德進步

錢永祥 2012年03月31日

「道德進步」主要跟我們每個人的切身經驗,台灣社會變化非常有關係。人類都在面對問題時,今天的我們,還能有信心的去說:我們走在進步的道路上面嗎?談「進步」通常有個要求,就是要有一個進步的標準,若沒有一把尺,怎麼能說現在的狀態是好? 閱讀全文

王健壯

學歷: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訪問研究

經歷:

中國時報(一九七七年五月~一九八七年二月)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中國時報政治記者、中國時報專欄主任、中國時報採訪主任、時報雜誌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時報新聞周刊總編輯

新新聞周刊(一九八七年三月~二○○五年十二月)

新新聞周刊總編輯、新新聞周刊總主筆、新新聞周刊董事長兼社長

中國時報(二○○六年元月~二○○八年十二月)

中國時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社長

博理基金會(二○○九年七以一~二○一○年九月)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

著作:

我不愛凱撒、凱撒不愛我、看花猶是去年人、我叫他,爺爺

王健壯》姑息讓我們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王健壯 2021年01月10日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幾年前,包括哈佛教授Cass Sunstein在內的許多學者警告,美國可能會出現一個法西斯狂人總統時,川粉斥之為自由派妄想。 閱讀全文

王健壯》老派價值之必要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1月30日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獲頒2020卓越新聞獎「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於現今媒體亂象時代,著為所有媒體人之標竿,他相信媒體是永遠的反對派,記者是永遠的反對者;相信媒體應該以道抗勢,不應該依附權勢,他更指出相信新聞自由是民主政治的靈魂,而老派價值是新聞自由的靈魂。 閱讀全文

王健壯》NCC委員真不懂新聞專業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1月01日

NCC委員懂不懂新聞專業?看了中天換照那場聽證會後,任何人都知道答案是什麼。 閱讀全文

王健壯》如果政府殺了一家媒體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0月18日

自由民主可能在一夕間灰飛煙滅,例如戰爭來臨時;自由民主也可能在不知不覺間被點滴腐蝕殆盡,例如民選政府以民主之名行威權之實時,這幾年台灣的自由民主就是例證。 閱讀全文

王健壯》當大法官變成轉型正義對象

來源: 王健壯、聯合報 2020年10月04日

黨產會與促轉會是兩隻權力怪獸,大法官在一個多月前才維護了黨產會這隻怪獸的合憲性,沒想到另一隻怪獸促轉會,這次卻直撲大法官而來,讓大法官也見識到權力怪獸的可怕。 閱讀全文

大法官到底在等什麼?

王健壯 2020年05月03日

去年三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黨產條例有違憲具體理由聲請釋憲,但婦聯會癡等了一年多,等不到大法官釋憲結果,最近卻被內政部以違反政黨法理由廢止立案。 閱讀全文

王健壯專欄:都是立法怠惰惹的禍

來源: 風傳媒,王健壯 2015年01月08日

南港與內湖區的選民有福了,二月十四日西洋情人節那天,他們將首次行使憲法賦與他們的一項基本權利:罷免權。 根據台北市選委會核查結果,罷免立委蔡正元的連署書中,有四萬九千份合於規定,已跨過罷免成案的門檻,依法將舉行罷免投票。 閱讀全文

爭它千遍也不嫌煩

王健壯 2014年06月23日

當時之所以未引發正名爭議,更未上綱到涉及國家主權問題,就是因為合約所載名稱即是如此,雙方合意,何爭之有?但故宮赴日展覽合約卻與前五次不同,台灣若不依約爭取正名,豈不讓日本得了便宜還賣乖?更何況,宣傳海報屬於展覽活動內容,當然非爭不可。 閱讀全文

陳添枝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專業領域為國際貿易、經濟發展。

 

 

出口是台灣服務業發展的關鍵

陳 添枝 2012年08月31日

可惜台灣近年服務業的發展雖然快速,但品質不高,因此無法提供好的工作機會。在2000~2011年間,服務業的平均每月薪資由44,210元提高到47,058元,十一年間只成長了6.4%;在同一期間,製造業的薪資成長了11.9%。在服務業的各行業中,具有專業技術的行業如金融、資訊、醫療、專業服務等,平均月薪都高於5萬元;但專業技術不顯著的服務業如批發零售、不動產、娛樂休閒、住宿餐飲等的薪資則普遍低於5萬元。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最可能進入的行業正是後面這種專業不顯著的服務業,因此低薪的夢魘揮之不去。 閱讀全文

出口是台灣服務業發展的關鍵

出口是台灣服務業發展的關鍵

陳添枝 2012年07月14日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薪資取決於勞動生產力;薪資偏低正是勞動生產力低落的表徵。服務業的勞動生產力受兩項重要因素的影響:第一是投資,第二是規模。在投資方面,又可分為研發投資和設備投資兩種。台灣的服務業在研發投資、設備投資和規模三方面均有嚴重不足的現象,因此勞動生產力低迷不振。 閱讀全文

服務業是開國之鎖

陳 添枝 2011年12月10日

綜合上述三個服務業發展滯後的理由,最關鍵的還是缺乏出口的能力,因此若要提升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最根本有效的方法是要促進台灣服務業的出口。服務業的出口和製造業出口不同,它不能靠低廉的價格,更無法靠低廉的勞動成本,而是要依靠高品質的服務、新穎的服務或者獨特的服務型態。 閱讀全文

中科環評/陳添枝:環評 根本沒制度

陳 添枝 2011年04月13日

高等行政法院裁定中科三、四期暫停開發,掀起軒然大波。它的確是個荒唐的現象:主管機關說環評通過了,行政法院說它沒過,到底誰說了算?這種事只有在第三世界才會發生,竟然出現在台灣。 閱讀全文

兩岸產業分工新思維

陳 添枝 2010年04月01日

台商向來擅於生產,不擅於行銷,因此拓展中國的內銷市場,雖有機會,但難度頗高。台商本來不擁有國際品牌,因此也無法像國際品牌廠利用品牌的外溢效果取得競爭的優勢。台商若欲在中國行銷,首需建立品牌,其立足點與中國本土廠商相同,因此沒有先天優勢。 閱讀全文

台大經濟系陳添枝教授專訪

陳 添枝 2010年01月29日

陳添枝教授為國內經濟學界資深的知名學者,現為臺大經濟系教授,並歷任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行政院經建會主委、行政院政務委員,是馬總統「財經內閣」的重要核心成員,也是國內少數兼具學術與政策規劃實務經驗的經濟學者。 閱讀全文

陳添枝:兩個二軍合作,才能和國際競爭

陳 添枝 2009年11月12日

擔任經建會主委前,陳添枝便提出台灣業者面對中國競爭的兩種因應之道:一是積極參與中國市場,以彌補台灣部門損失的「抬轎者」;二是避開中國鋒芒,生產中國不具相對優勢產品的「跳車者」。卸任經建會主委後,陳添枝首次以學者身分剖析台灣產業利弊。 閱讀全文

如果再當一次新鮮人 學會自己做決定、負責

陳 添枝 2009年08月17日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曾是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陳添枝表示,大學念的是電機系,回想起出國留學前大一新生的歲月,當時很痛苦,因為必修課太多,課業壓力太重,不只國文、英文、物理、化學、微積分是必修學分,連三民主義、中國現代史都還列為必修。 閱讀全文

許嘉棟

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曾任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許嘉棟》全球領導真空─金德柏格陷阱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3月28日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對美國的國際霸權地位漸成威脅,目前,令專家憂心,與全球經濟秩序密切相關,且影響可能也不小的,還有一個「金德柏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問題。 閱讀全文

許嘉棟》台灣的總體經濟情勢與匯率

許嘉棟 2021年02月26日

去年十二月美國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之後,新台幣持續面臨強大升值壓力。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許嘉棟撰文說明台灣的總體經濟情勢與匯率。 閱讀全文

許嘉棟》「匯率操縱」二三事(下)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1月12日

前央行副總裁/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昨日(11日)撰文指出,當前金融問題,本日再提出過去相似之例與解方。央行為避免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必須努力將為降低新台幣升幅所進行的買匯金額控制在GDP的2%以下。在此買匯額度限制下,若新台幣升勢依然不止該當如何?成了央行必須面對的挑戰。 閱讀全文

許嘉棟》「匯率操縱」二三事(上)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1月11日

前央行副總裁/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新台幣近期面臨強大升值壓力,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在去年十二月中旬復把台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閱讀全文

許嘉棟》資產價格波動該在乎嗎?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2月08日

東吳大學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繼先前「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乙文後,近日央行與金管會聯手打房,許嘉棟又於聯合報撰文探究的值得省思問題:消費者物價與資產價格同樣都是物價,為什麼各國央行的「穩定物價」職責,只列入消費者物價,對資產價格的波動則多不加聞問? 閱讀全文

許嘉棟》央行打房與資金移轉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2020年10月30日

編按: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房價持續上揚,以及銀行偏重不動產放款,主因資金過剩且無適當運用去路所導致。遲早仍須靠央行採取調降貸款成數上限等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來解決,應是國人的合理預期。 閱讀全文

許嘉棟》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下)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2020年10月08日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貨幣學派的貨幣理論昭告世人:貨幣過多必然引發物價上揚。不只可由歷史上不少陷入高度物價膨脹的國家獲得見證,而且1980年代中期前經濟學者的實證研究,也都印證只要一國貨幣供給成長過速,通常經過半年至一年半的時間遲延後,其物價(主要指消費者物價)的上漲率即會顯著提高。 閱讀全文

許嘉棟》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上)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2020年10月08日

各國中央銀行通常以維持物價穩定為首要任務,在物價無上揚之虞時,方轉以提高就業、協助經濟成長為政策目標。此處所謂的「物價」,一般係指與民眾生計息息相關,故令民眾與政府密切關注的消費者物價。當消費者物價上漲率超過百分之三時,各界即會對央行及政府提出應採取措施,以穩定物價的要求。 閱讀全文

林聖芬

學歷: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現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中華民國報業公會理事長。

曾任中國時報總監、中國時報採訪主任、中國時報總主筆、中時晚報社社長、中時晚報社發行人。

河川清流

林 聖芬

河川整治工程屬於公共政策的一環,公共政策的落實並非應由政府部門一肩擔起,民間的參與不僅能使政策推動更有效率,也不會發生政策與民意脫節的情形,而政府與民間共同承擔公共責任,其意義更是非凡。 閱讀全文

河川再造

林 聖芬

台灣水資源條件原本是相當得天獨厚的,平均降雨量是世界平均雨量的五倍,但由於人口眾多,每人平均雨量卻只有世界的六分之一,加上河川短而湍急,河川一雨成澇,不雨成旱,水資源匱乏、恐慌與災害不斷發生。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率的水利資源組織,將水資源做最有效率的運用,也就成為當下刻不容緩的最重要話題。 閱讀全文

王伯元

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

現任 怡和創投集團董事長

中磊電子公司董事長

曾任 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TVCA)理事長

向年輕人致歉

來源: 王伯元,聯合報 2015年11月21日

最近在台大做了兩次演講,討論台灣當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看著台下學子年輕稚嫩的面龐,我的心中實在感觸萬千。再過幾年當這些人跨出校園步入職場,迎接他們的會是怎樣的局面?我們這一代,歷經台灣由貧至富,創下傲人的經濟奇蹟,但卻也在這十幾年內讓榮景翻轉,由盛至衰,未來又要將什麼樣的國家交到他們手上呢? 閱讀全文

向年輕人致歉

王伯元 2015年11月21日

最近在台大做了兩次演講,討論台灣當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看著台下學子年輕稚嫩的面龐,我的心中實在感觸萬千。再過幾年當這些人跨出校園步入職場,迎接他們的會是怎樣的局面?我們這一代,歷經台灣由貧至富,創下傲人的經濟奇蹟,但卻也在這十幾年內讓榮景翻轉,由盛至衰,未來又要將什麼樣的國家交到他們手上呢? 閱讀全文

加速「自由化」

王伯元 2015年10月23日

最近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第一輪協商談判完成,台灣積極想加入第二輪談判,但TPP針對自由貿易有嚴苛規定,台灣是否有決心面對市場開放的衝擊、是否有信心解決國內不同團體歧見、是否能儘速進行法規調整,以縮小與國際規範的落差等;簡單一句話,台灣是否準備好面對貿易全面「自由化」。 閱讀全文

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

王伯元 2015年10月22日

最近科技界的大消息當屬台灣DRAM老將、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將自南亞科退休,轉戰中國紫光。他的出走,不論對政府或對業界,都是一枚震撼彈。但事實上,台灣中高階菁英人才外流早已不是新聞,馬總統在數年前即以人才外流為國安問題,要求政府各單位正視。然而幾年下來,情況未見改善。 閱讀全文

台灣產業建言─無色供應鏈

王伯元 2015年10月21日

產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根基,近年台灣產業成長遲滯,內有政治社會轉型的挑戰,外有國際競爭升高的壓力,更在全球化下面臨人才流失的風險。為此,本報推出「產業新觀」專欄,由企業界提出產業觀察及建言,期能推動台灣產業再升級。 閱讀全文

運用國家力量 強化半導體競爭力

來源: 王伯元,工商時報 2015年06月17日

半導體產業可說是台灣目前的明星優勢產業,單以2014年而論,台灣總體IC產值就超過2.2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總銷售值達全球半導體市場22%、總IC市場26%。以全球產值排名,台灣僅次於美國,坐二望一。 閱讀全文

考生無助、家長恐慌 難道要讓菁英流失

王伯元 2014年06月11日

任何新制度在執行之前,除了詳細的評估外,都還會有一個測試階段,藉以降低實際作業時可能產生的衝擊及影響。更何況教育制度這麼重大的政策,一旦走偏,影響可及數代,更應慎重處理。 閱讀全文

推翻服貿 他國談判怎開展

王伯元 2013年07月18日

最近台灣剛和紐西蘭簽妥「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我國銷往紐西蘭的石化、自行車、紡織、光學產品、半導體、水泥等產品,都可享零關稅待遇。而紐西蘭的乳品、水果、酒類及牛羊肉,也可以零關稅進口,國內消費者將可以更低廉的價格購買到紐國的農產品。雖然我們是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簽定,但這是與已開發的非邦交國所簽署的第一個經濟貿易協定,著實令人感到欣慰。 閱讀全文

朱敬一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任國科會主任委員、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行政院國科會人文處處長

開發卡環評 朱敬一:做得晚不如不做

朱 敬一 2016年05月14日

編按:5月13日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系舉辦「新世代管理科學研討-產業發展趨勢論壇」,會中邀請到中研院院士朱敬一發表演講,會中他針對台灣的經濟現況作了一評析,包括法人功能、人才問題、環評、貧富差距等問題。以下為當日論壇相關發言報導。可作為討論台灣當前經濟問題的基礎。 閱讀全文

租稅改革 學會數據說服民眾

來源: 朱敬一,聯合報 2016年03月29日

要實踐分配公平等社會理想,政府實施相關社福政策時,首先會碰到財政問題。台灣目前財政最大的問題就是稅收不夠,又支出太多。以稅收來說,台灣租稅負擔率只有百分之十二點三,是全球倒數第五,誰都知道一定要加稅,否則政府無米可炊;在支出方面,台灣潛藏負債十八兆,包括各種年金、勞保等,也到改革時刻。 閱讀全文

克服加稅障礙 用對溝通方法 台灣人沒那麼不理性

朱 敬一 2016年03月28日

民主與社會不平等其實關聯不大,社會不平等是資本主義內在特質發展下去的自然結果,這在全球皆然,WTID(world top income database)網頁即顯示不論依貧富差距等哪種指數,各國近三十年的所得分配不平均狀況都越趨嚴重,台灣的社會不平等問題並非特有。 閱讀全文

「加薪帶動經濟成長」真是諾貝爾獎得主的主張嗎?

來源: 朱敬一,風傳媒 2016年01月06日

2014年元月確實有600多位美國經濟學者聯名寫信給美國總統,信中有三個重點。第一是說美國基本工資已經5年未調整,建議要每年調整時薪0.95元,連續調3年,希望2016年能夠達到10.10美元。第二是分析如此調薪能造福多少低薪者,能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第三是強調美國調升基本工資對失業率的影響很微小,不致於有後遺症。 閱讀全文

極簡能成為主義嗎?─不同角度分析Sunstein的貢獻

朱 敬一 2015年12月16日

在科學方法論的感染下,現在許多社會學科甚至人文學門的研究,都走向輕薄短小的岔路。他們的著作有一些像Sunstein所描述的「司法極簡主義」:處理的問題不要大、分析的層次不要深、涵蓋的範圍不要廣。這樣的極簡主義,敵人比較少、評審比較不會有負面意見、發表的文章數也會比較多,容易升等,也容易得到學術勳章。某日午餐時我向Sunstein開玩笑說,這是一種「學術極簡主意」,是科學方法論影響下的病態產物。 閱讀全文

遺贈稅:2500字說清楚、講明白

來源: 朱敬一 2015年06月15日

2009 年調降遺產贈與稅迄今,已經六年多了,終於有媒體提出呼籲,認為應該要重新檢討調高稅率。我曾經斷斷續續講過幾次有關遺贈稅的理論基礎,但是每次都限於篇幅而不完整。現在,就讓我把遺贈稅的理論基礎與當年醜態一次講清楚,希望能對現在調高遺贈稅的共識有些幫助。 閱讀全文

朱敬一專欄:長照─要吃多少麵,就得煮多少麵條

來源: 朱敬一,風傳媒 2015年05月27日

「長照法」三讀通過了,但是真正關係長照執行的「長照保險法」還沒審議。我的意見很簡單:先別急著審;先讓我們把「長期照護」的社會保險本質弄清楚。以下,我從幾個基本數字開始談;先說數字、再講觀念。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五)──家族公司治理之強化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家族企業的另一項問題,就是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如果家族企業的股票沒有公開發行,那麼社會對於其公司治理的要求可以比較低;但是一旦家族企業是上市上櫃公司,那麼社會大眾就是利益攸關者,我們對其公司治理就應該有較為嚴格的要求。 閱讀全文

歐陽嶠暉

中原理工學院水利工程系畢業,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博士。

經歷: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
中央大學土木系、環工所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院長
教育部科技顧問、環保小組執行秘書
行政院國科會環工學門召集人
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委員
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
國際水質協會(IWA)理事、台灣分會創會會長

何志欽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成功大學執行副校長。

曾任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暨院長、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行政院財政部部長。

今日播種耕耘,來年期待豐收

何 志欽 2013年09月15日

唐代大儒韓愈在《師道》中曾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余紀忠種籽營的導師,能夠在八天的種籽營中,和各位學員共同以國家面臨的嚴峻困境作為相互學習的介面,在這樣的詮釋下,我認為『傳道』是闡述社會的核心價值;『授業』是剖析政策的理念思維;而『解惑』則是尋求方法的具體策略。 閱讀全文

富民經濟的稅改主軸

何 志欽 2012年12月27日

針對國內稅制改革,應以社會各界關注的資本利得課稅為優先,進而推動稅制結構調整與重建,維持稅收穩定、增進公平正義。就實際執行規畫,應藉由能源稅的建置、所得稅的改革,及遺贈稅的整合,追求社會公平、經濟效率與財政永續的動態均衡。 閱讀全文

最低稅負制總體檢

何 志欽 2005年09月05日

在談最低稅負制的過程中,我個人也常常提出一個次佳的觀念。因為我個人雖然在國外有租稅的經驗,但是我的訓練模式基本上是租稅的遵從,所以也許我的故事性比較高、影響性比較小,我比較強調事情的困難度,事情落實的安排,所以我比較強調事情的現實性。 閱讀全文

施振榮

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學士、碩士暨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現任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曾任宏碁集團董事長、亞洲企業領袖協會會長、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此外,他在1976年獲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1年獲選全國青年創業楷模,1983年更獲選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7年代表總統赴澳洲雪黎出席第十五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之領袖會議,2011年獲總統頒發國家二等景星勳章。

施振榮》王道與第六倫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2月01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提到,在傳統社會文化中,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靠的是「五倫」,所謂的五倫包括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彼此之間的關係。而總統府前資政李國鼎先生在一九八一年提出了「新六倫」的主張,主要是有感於在社會發展下,傳統文化所談的五倫,都是規範自己周遭的人,那該如何面對五倫以外的人? 閱讀全文

施振榮》王道與台灣新年音樂會

施振榮 2021年01月07日

灣聲樂團後援會會長/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所發起的2021《台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元旦順利落幕,這也是第三年舉辦專屬台灣的新年音樂會。回想2018中,當時因為擔任灣聲樂團後援會會長,在大家的共同提議下有了舉辦台灣新年音樂會的構想。 閱讀全文

施振榮》王道與組織理財

來源: 經濟日報、施振榮 2020年12月29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以社會企業家為職志,近年積極投入推廣「王道」理念與思維。29日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王道的精神就是要追求創造價值、利益平衡,如此才能永續。就連個人或組織的理財,也要充分發揮王道精神,考慮所有利害相關者的利益平衡,才能找到創造價值的空間。 閱讀全文

施振榮》從醫療科技展看到東方矽文明曙光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2月17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先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參觀第四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在全球疫情仍持續下,看到現場展出的盛況,讓我回想起約四十年前,當時台北巿電腦公會舉辦內銷電腦展,同樣也是盛況空前,後來轉型為外銷展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一步步造就台灣成為全球ICT供應鏈的生產重鎮。 閱讀全文

施振榮/王道價值系統觀:翻轉「士農工商」的傳統思維

來源: 聯合新聞 2020年12月04日

傳統思維對於「士農工商」這四種社會主要行業的排序,有其背景因素。古時候,「士」是讀書人,在社會中是少數人,也是領導人;「農」則使社會各階層的人都能吃飽,是社會安定的力量,否則人民吃不飽就會掀起農民革命;「工」則是社會底層的勞動力,也傳承各種工藝技術;「商」則是商人,因不事生產往往被認為是賺取不當利益的「奸商」,未能對社會創造價值。 閱讀全文

施振榮》台灣未來發展新定位與契機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1月18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聯合報》撰文指出,產業大環境變化快速,多年來因關心台灣競爭力及永續發展,因此以我長期產業觀察,特別針對未來發展定位、願景、策略提出建言。 閱讀全文

施振榮》以王道精神論公司永續治理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11月11日

編按:宏碁集團創辦人、交大管理學院王道經營管理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施振榮,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以王道精神談論公司永續治理,以多年實務歷練點出,西方資本主義的思維為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贏者通吃」,不同於東方。在全球化下為共創價值,政府與企業需超前部署,以東方「共存共榮」的思維面對全球化的種種新挑戰。 閱讀全文

施振榮》從新年音樂會談台灣經典音樂

施振榮 2020年10月29日

我目前擔任灣聲樂團後援會會長,灣聲樂團成立的宗旨是要將「古典音樂台灣化,台灣音樂古典化」,藉此也讓台灣音樂可以名揚四海,對此我也十分認同.... 閱讀全文

楊日昌

楊日昌

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

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資深顧問、行政院政務顧問、經濟部顧問、行政院環保署顧問、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所長、泰國國家科技研究院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專家委員、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委員

李永展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博士、都市設計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士

經歷:桃園市副市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諮詢委員
行政院文建會閑置空間再利用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生物多樣性小組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農村聚落重建審議小組委員
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台北市都市計畫顧問
台北市社區規劃師
苗栗縣都市設計審議委員
彰化縣都市計畫委員
台南縣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委員
台南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台南市政府市政顧問
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理事

韌性城市的觀念與論點

韌性城市的觀念與論點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5年03月02日

我們的世界正遭受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多重壓力,這些多重壓力會因不同的韌性造成未來世界的不同發展。若內部社會韌性做的好,即使外在衝擊存在,決勝點在於邁向低風險、高韌性的社會目標,藉由適當調適策略、降低各區域脆弱度及增加民眾風險認知管理,以增強社會的氣候韌性。 閱讀全文

韌性城市的觀念與論點

李永展 2015年02月25日

我們的世界正遭受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多重壓力,這些多重壓力會因不同的韌性造成未來世界的不同發展。若內部社會韌性做的好,即使外在衝擊存在,決勝點在於邁向低風險、高韌性的社會目標,藉由適當調適策略、降低各區域脆弱度及增加民眾風險認知管理,以增強社會的氣候韌性。 閱讀全文

期待具有審議式民主精神的iVoting2.0

李永展 2015年02月16日

順應公民力量崛起的浪潮,柯文哲以「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為主軸,史無前例地完成了一場非典型的選戰並順利入主台北市政府。上任短短一個多月來,無論是掀開長期不當的政商結構並組成廉能委員會期以建立制度性防弊、要求官員報備行程以公開透明避免黑暗交易,甚至是選官員、拆違建、抓槍擊犯、救災,柯市長無一不將建立SOP視為最高指導原則。然而對自稱「SOP控」的柯P而言,在林林總總的柯P新政中,選舉時即提出的「iVoting」卻似乎成了失控的一隅。 閱讀全文

李永展:「小我」與「大我」之間

李永展:「小我」與「大我」之間

李永展 2014年12月23日

近年來台灣人民以街頭上的眾聲喧嘩、網路中的集結宣洩,以各種反抗形式和參與方法對這個社會、國家與世界的傾斜與顛倒進行修正與扭轉,逐漸累積公民意識與能量。而這些建構公民社會的努力,正是在大我與小我、大發展與小確幸的鴻溝之間,極具意義的跨越。 閱讀全文

邁向韌性社會:脆弱度觀點

李永展 2014年11月05日

脆弱度(vulnerability)及恢復力(resilience)的評估,即可讓人們更了解到環境壓力與人類行為對人們所居住的環境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承受力,與災後重建的反應力,以作為「永續調適」(sustainable adaptation)能力的參考依據。 閱讀全文

李永展:透過社區力量建構韌性社會

李永展:透過社區力量建構韌性社會

李永展 2014年10月14日

在台灣,社區營造不是一個新興的概念,但卻是一個隨著不同歷史階段與社會狀況而持續更新的參與方法和過程。若我們將1994年政府部門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做為一個分界點,於此之前,在台灣經濟持續成長、政治愈來愈民主化的過程中,民眾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逐漸覺醒,不論都市或鄉村,民間的社區行動往往在未獲政府大力支持下悄悄生根,甚至因反抗國家與資本家權力而風起雲湧,有為提昇生活品質為目的的「社區發展協會」、有為反污染而成立的「愛鄉協進會」,以及為維護地方傳統特色的「文史工作室」等等。顯示出「由上而下」的威權時代已逐漸走入歷史,而「由下而上」的公民社會時代正開始受到重視。 閱讀全文

風險社會 別賭「不發生」機率

風險社會 別賭「不發生」機率

李永展 2014年08月13日

高雄氣爆發生至今,令人擔心的除了始終不見一個有效調度與整合的救災架構、程序與方法,更隨著各種跡象與證據一點一滴揭露,所謂的真相,反倒成為各方互相推委塞責的出口。 閱讀全文

李永展:一個抹殺過去的城市…未來,還會來嗎?

來源: 獨立評論 2014年07月10日

「歷史是現在進入未來的鑰匙」──如果抛棄歷史便等於放棄未來。文化保存不是懷古,是沉澱、再出發的過程、是我們在詮釋與尋找需求、傳承的過程。因此台北不應該也不可能變成山寨版的「紐約華爾街」或是「東京六本木」,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台北,一個包容自己的歷史、珍惜自己的文化、並擁有自己的風格的城市。 閱讀全文

洪奇昌

臺灣精神科醫師

曾任海基會董事長、立法委員、前國大代表

林建甫

經濟學者,專長為計量經濟學財務金融學,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曾任台灣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國民黨員,曾任中國國民黨十九全黨代表,台灣競爭力論壇發起人之一。

研究專長為經濟分析、計量經濟、財務金融、統計實證

2019年降息效果的幸與不幸

來源: 林建甫、中時 2020年01月15日

編按:台大名譽教授林建甫指出,2019年股市大漲。道瓊工業指數上漲22.33%,標普500指數上漲28.9%,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5.24%,台股也上漲23%,寫下近10年最大漲幅,收復30年前的12000點,離歷史最高12682就是咫尺之遙。為何2019年股市會大漲?這跟去年全球降息風有最大的關係。降息,造成所有資產的價格都出現上漲的現象。 閱讀全文

十年資金行情讓全球貧富不均更嚴重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9年12月18日

編按: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林建甫指出,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產生嚴重經濟危機後,大家反省海嘯產生的原因是次貸風暴。由於華爾街的貪婪,設計不良的金融商品,形成嚴重的貧富不均,也因此演變成占領華爾街運動。如今10來個年頭過去,「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某種程度救了經濟,讓股市、房市不但苟延殘喘,還屢創新高,貧富不均的問題卻更加嚴重,值得省思在「量化寬鬆」下,對臺灣大環境的影響。 閱讀全文

溝通是加入TPP的成功關鍵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6年01月26日

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是國家未來重要的工作。2014年TPP的12個成員國經濟產值,占全球比重約36%,貿易額達全世界30%以上,占我國貿易額亦高達35%左右。加入TPP是開拓市場,脫離當前貿易連11黑經濟困境的重要方法。但加入TPP有許多高難度挑戰,如何解決問題,政府應該未雨綢繆。 閱讀全文

盡速通過貨貿 對抗經濟逆境

來源: 林建甫,聯合報 2015年12月11日

台灣出口成長率出現連續十個月負成長,更是連續六個月雙位數衰退。另外,南韓國會通過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南韓政府並爭取在近日內就要走完流程,力求於今年內生效。預計到明年一月,約有逾六成產品關稅啟動調降,此舉雖然短期影響有限,但中長期對我國產業的衝擊不可小覷,對未來在大陸的競爭更是雪上加霜。幸好我們也有秘密武器,但國人應趕快拿出來備戰。 閱讀全文

創新創業,新思維最重要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7日

目前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推動創新創業,希望促進經濟轉型,也解決青年高失業率的問題。我國在103年底行政院成立重量級旗艦計畫─「創新創業政策會報」,作為「替年輕人找出路」的施政重點,期能整合各部會分別推動之方案,發揮綜合效應。然而這其中的邏輯有問題,我們需要釐清並賦予新思維。 閱讀全文

抓住宿霧計畫 突破基建瓶頸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16日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與後續的歐債危機之後,全球經濟邁向艱難的復甦之路,然而美國升息的時程,以及今年8月11日人民幣匯率下跌的衝擊,為復甦增添變數。各國無不亟於尋找促進成長的新動力源,其中,發展基礎建設投資被視為重要的成長動力源,受到亞太地區與全球的重視。 閱讀全文

正確解讀長期公債無法足額發行問題

來源: 林建甫,工商時報 2015年09月11日

最近國庫署副署長戴龍輝公開警告櫃買中心國際板太吸金,原投資政府公債的壽險資金改投資國際債券,造成公債20~30年期商品無法足額發行。然而台債市場利率長期處於歷史低檔,壽險業轉向國際債券投資,此為壽險業合理化健全財務業務體質的必然趨勢,也是保護國內廣大保戶權益的必要作為。國庫署實在不宜過度解讀。 閱讀全文

企業不能只累積自己的財富

來源: 林建甫,中時電子報 2015年06月02日

近來社會上瀰漫著一股世代、階級之間的對立氛圍,其顯著的程度甚至直逼在政治上藍綠對立的態勢。也因此,不論是柯文哲市長上任後開始對所謂的「五大案」進行檢討,或是在討論國內薪資、稅制等問題時,內容總少不了「世代公平」、「分配正義」等字眼,我們看到中年世代與年輕世代對立、富人階級與一般人對立,乃至於軍公教與一般勞工之間也出現對立,深感憂心。 閱讀全文

王健全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第三研究所所長
文化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所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所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研究員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員

 

研究專長為產業經濟、產業政策、經濟發展。

傾聽之餘,尚須起而力行

傾聽之餘,尚須起而力行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09月04日

在政府財政拮据下,法規鬆綁來加速醫療觀光、教育服務的 產業化,可以為困頓的經濟注入嶄新活力。不過,相關部會仍著重在 規範、管制的思考,並在利益團體壓力下,產業發展進展有限。未來 除加強部會產業化績效指標(KPI)的訂定,也應提出如不積極產業 化將面臨學校倒閉、學生薪水停滯,以及全民健保破產、醫生出走等 產業崩壞的論述來爭取民意,並加速改革。 閱讀全文

林盛豐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建築博士、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經歷

吳增榮建築師事務所建築設計師
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助教及助理研究員
宜蘭縣政府顧問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淡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大地電視台「叢林台北」及「城市的身世」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公共電視台「城市的遠見」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強化台灣災害防救體系的幾點建議

強化台灣災害防救體系的幾點建議

林盛豐 2011年04月07日

台灣因為氣候變遷, 每年必至的颱風及汛期, 近年來雨量超過經驗值而引發洪氾與土石流, 造成多次大型災害. 國人對政府的防災減災規畫, 災害時指揮系統與應變能力等議題深為關切, 長期未能推動國土規劃的批評再次浮上檯面... 閱讀全文

林谷芳

現職
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臺北書院山長

學歷
台大人類學系畢

經歷

一九五○年生於台灣。
六五年開始習禪及學習琵琶。
六八年考入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七四年開始教授琵琶。
七六年兼任於台灣藝專國樂組。
八八年開始從事文化評論工作。
八九年起民間書院講學。
九二年起辭掉一切固定薪給職務,成為文化自由人。
九三年召集「忘樂小集」。
九六年任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中心主任。

周延鵬

周延鵬律師為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執行長,並擔任世博商業法律事務所的首席律師。

周延鵬領導世博 團隊專注於新興產業及新技術,為跨國企業和新創公司提供整合專業服務。近年,周延鵬創立孚創 雲端(InQuartik)公司,開發創新、投資、併購及其智慧財產生態所需的系統及整合跨域數據庫。 周延鵬在智慧財產交易方面經驗豐富,關注全球智慧財產交易的新機制。IP Explex(環球知識產權交 易網)是他最新的智慧結晶,其旨在服務全球智慧財產交易市場,結合專利系統、數據及品質價值分 析模型,以促進專利交易效率及公允。

另一方面,周延鵬律師創立的麥克思(MiiCs)智慧資本公司則 專精於智慧財產貨幣化業務,為全球客戶提供智慧資產交易的服務。

周延鵬律師另外主持賽恩倍吉(ScienBiziP)公司和事務所負責智慧財產申請及顧問業務。賽恩倍吉在 美國、中國、日本及台灣均有據點,提供智慧財產申請、管理、運營、貨幣化及整合專業服務顧問。 周延鵬律師曾任鴻海科技集團法務 18 年,於此期間負責該集團全球法律、智慧財產及投資併購業務; 其後於海爾和台灣工業技術研究所等知名研發重點單位擔任顧問,亦受邀於台灣知名大學執教。

(簡介來源: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世博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介紹)

周延鵬:台灣專利佈局如紙老虎

來源: 經濟日報 2021年02月05日

世博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周延鵬日前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指出,台灣因為沒有決心投資人才和技術,多數企業擁有的專利權都是「沒有牙齒的紙老虎」;近30年來的兩岸技術交流,台灣就像被一層層扒光衣服般,未將自己的技術戰略武裝好,也難以從中獲取商業利益。 閱讀全文

翻轉不對稱的研發與專利零和賽局

來源: 周延鵬、工商時報 2020年05月25日

編按:孚創雲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延鵬,於上月在工商時報撰文《於世界智慧財產日反思「專利一甲子的糾結與問題癥結」》,延續先前提及專利一甲子的糾結,周延鵬董事長針對亞洲國家和企業60年來的專利主要問題癥結,提出已驗證並執行中的專利新解方供各界參酌。 閱讀全文

於世界智慧財產日的反思 ─專利一甲子的糾結與問題癥結

來源: 周延鵬、工商時報 2020年05月25日

編按:4月26日為「世界智慧財產日」,孚創雲端公司董事長周延鵬於《工商時報》撰文,特別在世界智慧財產日前夕,針對專利經過一甲子的貿易戰,所衍生的錯綜複雜問題以及亞洲國家的癥結,美歐日也並沒有發展出優異的專利解方,提出反思。 閱讀全文

郭正亮

郭正亮

民進黨前立委
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
文化大學國企系碩士在職專班副教授
東吳政治系副教授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

 

潘罡
朱思潔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近二年著重公與義、兩岸政策、民主發展及青年議題。

太陽花學運的曙光

朱思潔 2014年04月23日

體會社會運動本是各種非體制意見的彙集,多元衝撞下想辦法找出理路。這場學運改寫了台灣的學運史及社會運動模式,開啟占領憲政機關為手段的新模式。這模式可能出現的效應已見發酵,很可能會改變過去相對溫和的運動策略,占領或包圍中央政府、地方機關。 閱讀全文

時間不站在我們這一邊

朱思潔 2013年10月07日

我們仍在情緒和發洩,民生議題和國家治理未見長足進步,更看不出方向策略,難道執政與在野的領袖們不能勇於負責嗎?台灣已先機盡失,時間已不站在我們這一邊了! 閱讀全文

激盪與進步

朱思潔 2013年06月24日

從The Clash of Ideas,到西方文明的四個黑盒子,到三組斷層線的變化,真正令我警惕的是看到西方學者正在檢視過往的發展歷程,認真反省,並著手調整未來的發展方向。 閱讀全文

需要再起的聲音

朱思潔 2013年03月04日

新年新希望,基金會在持續的追蹤與觀察下,經歷了去年發掘問題、面對問題。身為現代公民的一份子,無法置身於問題雜陳的社會現象之外,提出「實在年代」的呼喚與反省,望能以清澈的判斷與思維,期待新的一年匯聚實在力量、積極孕育轉型動力,廣納民意、修正觀念與做法、付諸行動。 閱讀全文

追蹤與觀察全球變局與中共十八大有感

朱思潔 2012年12月12日

十八大會後胡錦濤完成政軍交棒「裸退」,新領導「習李」團隊面對國內外媒体,剖析問題不再口號治國,領導人的方向清楚、反貪腐態度不含糊,雖尚在起步未來考驗倍至,但治國國隊己有新氣象,不得不讓我對決而不斷、言而未行的台灣政府與領導團隊感到憂心。 閱讀全文

快思慢想-景氣燈號應有智庫充實與研究

朱思潔 2012年11月06日

閃爍十個月的藍燈,不該渙散人心,而應是督促政府加速面對大環境尚未改善,景氣燈及燈號的轉變,不應裝飾為政治與人民有感的風向,為國內外累積的問題、積弊做長遠及全盤的打算,面對全球特殊事件層出不窮,應「快思慢想」促成獨立智庫與經建會重啟政策研究。 閱讀全文

青貧族的未來想像

青貧族的未來想像

朱思潔 2012年09月12日

年輕人有過於沈重的包袱與現實生活的壓力,喪失尋夢的志氣。冰凍的青貧世代,年輕人沒辦法熬出頭嗎?嚴長壽的提醒讓我們知道,年輕是本錢、認真更是本錢,在不能追求高經濟成長,地球資源已不可揮霍的情況下;崇尚環保、謙卑待人、自省與關懷,是個人修為應努力的方向。 閱讀全文

「邁向永續」到「實在年代」

「邁向永續」到「實在年代」

朱思潔 2012年07月27日

去年我參加基金會籌劃的「面對公與義-邁向永續」研討會,在總統大選最白熱化的時刻,與熱心的學者專家赤裸裸的檢視我們深切關心的國家,診斷台灣邁向永續之路上所遭遇的各面向問題,知道這不只是台灣單獨的問題,而是全球化、資訊化發展下的衝擊,世界在轉變中,只是我們一直未能掌握轉型的關鍵、缺乏面對轉型的勇氣。 閱讀全文

康復明

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碩士
曾為工商時報副社長、副總編輯

調漲學雜費 有感了吧!

康復明 2012年10月27日

坦然言,相對歐美日等高等教育先進國家的學雜費水準而論,台灣並不算貴,甚至可以說是相對低廉。從提供學校改進教學及研究能力貢獻的角度來看,顯然交了白卷,甚至延緩了公、私立大學的進步力量及機會。在適當的調整時機、適當的調漲幅度,同時搭配照顧中低收入與弱勢家庭的考量下,是可以考慮放手讓公、私立大學依據自己的條件來調漲學雜費。 閱讀全文

胡發言人、王主委與鬍鬚張

康復明 2012年10月04日

這是一個忙碌、多變、緊張的時代,任何人,政府首長或一家大眾麵食館子的經營人,面對多元、計較、瞬息萬變的局面與挑戰,都難免因稍一不察或判斷失誤或準備不周而引發眾怒,與其濫用小聰明硬拗,或訴諸狡辯,倒不如在第一時間承認錯誤。只要肯承認錯誤,誠懇道歉並提出改進檢討的具體作法,在台灣這個文明社會,很快都可以得到原諒。 閱讀全文

欣見租稅公平邁出第一步

欣見租稅公平邁出第一步

康復明 2012年04月27日

行政院昨日通過復徵證所稅案,雖然因為顧慮現實條件而微幅調整財政部版本,但對買賣股票增加所得予以課稅的基本方向並未改變或退縮.... 閱讀全文

消費者物價指數走高意義及可能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走高意義及可能影響

康復明 2005年08月09日

依據主計處公布的資料顯示,七月物價大漲的項目,大部分集中在民生必要的支出上,包括油價上揚逾七%、就醫門診費上漲八%、學雜費調漲二%、蔬菜及水果價格分別上漲一三%及四七%。雖然政府設定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僅有○.六八%.... 閱讀全文

政府必須重視投資劇減的警訊

政府必須重視投資劇減的警訊

康復明 2005年07月22日

針對社會各界對今年經濟成長率能否「保四」的質疑,總統府、行政院、經建會幾乎異口同聲對外強調沒有問題,行政院長謝長廷更信心喊話指出.... 閱讀全文

尚榮康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專長領域為海岸地區管理、環境資源管理、地理資訊系統、環境法規、環境影響評估。

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獎助,為培育博士生;獲中華發展基金會獎助赴大陸地區研究;獲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獎助赴國外短期研究。

牛繼聖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曾獲丁肇中物理學獎學金。十多年來任職於中國信託及元大證劵等公司交易室,實際負責金融操作,專長為國際金融市場、有價證劵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與避險。現從事財務金融領域顧問與講師。

台韓匯差論 引喻失義

牛繼聖 2012年11月09日

如果央行維持的匯率還是遭出口產業抱怨過高,這代表央行正在權衡另外兩件事:一是通膨的控制,一是過低的匯率造成全民財富縮水的影響。凡是以促進出口為重心的匯率政策代價就是全民財富縮水與物價上漲,造成購買力的下降,所以具有制高點的斟酌損益,是央行與政府高層需嚴肅面對的課題。 閱讀全文

我們需要更好的振興方案

我們需要更好的振興方案

牛繼聖 2012年09月19日

中國時報9月13日的社論將「經濟動能推升方案」的長篇大論已一語道破其精髓,認為是「中長期經濟體質改進,增強台灣產業因應景氣循環能力,且兼顧促進經濟投資及進興出口」的方案,「須俟一定期程時日之後,乃得以實現相關排除障礙」。該方案中洋洋灑灑的許多措施本是良政,與其組成大雜燴式的特殊方案,不足以符合民眾以求速效的殷望,還不如回歸各部會行政專案長期持續地進行。 閱讀全文

宜速定國家產業發展政策

宜速定國家產業發展政策

牛繼聖 2012年08月10日

主計處甫完成的調查顯示博碩士高學歷者供給攀升迅速,失業率已經超過專科畢業生。經建會也表示,德國處於歐元區風暴之中仍維持極低的青年失業率(7.9% v.s. 台灣的11.8%),主因是2000年以來為了對付產業結構調整與科技環境變化,大力推行「雙軌制職業教育制度」的結果。 閱讀全文

國教改革需察納雅言不宜躁進

牛繼聖 2012年07月16日

長久以來台灣的教育政策一直是比較被政府忽視的一環。國教在歷經十多年的辛苦改革過程之後,不僅學生家長與老師的不滿意程度居高不下,學生素質下降與補習班氾濫的情形也未見改善,反而造成近年來台灣所需人力資源的供給與需求出現不平衡的情形。 閱讀全文

由德國在歐債中的角色看全球金融連動

由德國在歐債中的角色看全球金融連動

牛繼聖 2012年06月29日

總之,德國需要歐元區存在的程度可能遠超過我們看到的表象,勢必採取適度的犧牲以換取長遠的利益,而討價還價需要時間,過程中難免造成市場的動盪,但針對短期緩解的對策明確且早晚會達成共識。 閱讀全文

政治遠離股市

政治遠離股市

牛繼聖 2012年06月01日

國內時常可見政治人物隨時緊盯股市,平常在受訪時將股市漲跌或成交量等數字信手拈來,一旦遇到股市大漲則喜上眉梢,似乎政績因此而獲得肯定,一旦大跌則面露擔憂緊張,積極表示政府對救市的重視。如果執政團隊長期過分關注股市動態,必定浪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追求速成,治標而無長效,反而排擠政府原可使用於規劃與執行長期政策的資源。 閱讀全文

慎防歐債問題加速的風險

慎防歐債問題加速的風險

牛繼聖 2012年05月15日

歐洲國家的財經情勢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急轉直下,牽連全球市場動盪難測,無法事先預計的各種重大事件聯袂發生,令投資人目不暇給。歐洲問題之所以受到如此注目,在於其影響的範圍是前所未見的既深且廣,上自各國政治人物工商巨擘的利益,下至平民老百姓的工作與財產,已成為積極尋求自保之道的地球村全民運動... 閱讀全文

柯佳吟

柯佳吟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致力於生態保育、環境科學生態系服務與氣候變遷與減緩策略等議題。

熟悉的陌生地球─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生態系

熟悉的陌生地球─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生態系

柯佳吟 2012年01月12日

氣候變遷加劇和人類活動直接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然成為兩項對陸域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數十年來,這兩大因素已經導致棲地縮減與物種滅絕,科學家甚至預估,二十一世紀內還會有更劇烈的環境變化.... 閱讀全文

生物多樣性保護 保護區周圍緩衝地帶一樣重要!

生物多樣性保護 保護區周圍緩衝地帶一樣重要!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2年10月31日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生物最為豐富的生態系統,人為壓力對於熱帶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系統服務所造成的衝擊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這樣的關注也使得位於熱帶地區的保護區數量和範圍逐漸增加。 閱讀全文

陳可慧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台北大學地政系畢業,關心環境、防災、社區發展等議題。 曾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從親山步道看城市永續發展

從親山步道看城市永續發展

陳可慧 2012年09月11日

上個月因緣際會參加了永續發展獎行動計畫台北市親山步道的評選,身為雙北市民的我才恍然發現原來身邊有這麼多很棒的山林步道和我們是如此接近。 閱讀全文

進入雙溪的小日記

進入雙溪的小日記

陳可慧 2012年08月30日

雙溪,第一次聽到這個地名我和很多人一樣,以為是台北市的外雙溪或內雙溪?雙溪在新北市東北,位於貢寮、瑞芳、平溪和坪林之間,牡丹和平林2條主要溪流在雙溪匯合成為雙溪河,故稱地名為「雙溪」。雙溪也是翡翠水庫的上游集水區,水質清澈、青山綿延,傳統古蹟專家林衡道老師讚譽此地為「山中威尼斯」、亦有「台灣小瑞士」之稱,由此可知雙溪得天獨厚的純淨自然環境。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
【環境與人】人物追思與環保展望--於幼華

【環境與人】人物追思與環保展望--於幼華

環境與人 2014年07月10日

今年適逢環境主義先驅者,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女士的逝世第五十週年,為悼念這位巨人對美國及全球環保所作出的貢獻,負責專輯編著的金恆鑣先生,要個人也湊一腳,來談談我們當代的主要環境議題。恰好,自己手邊因正也負責本環保通識書籍的再版,有篇展望性文字待繳,藉此,那就索性偷個懶,將「追思」與「展望」二合為一罷。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環境規劃與管理綱要--馬鴻文

【環境與人】環境規劃與管理綱要--馬鴻文

環境與人 2014年06月17日

環境問題錯綜複雜,各個層面彼此互為影響,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如今由於對於環境問題有更為整體的理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較為片面、狹隘的管理方法,已逐漸捨棄,而轉為尋求較具全面及前瞻性的系統性管理。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淺談環境規劃與管理學--於幼華

【環境與人】淺談環境規劃與管理學--於幼華

環境與人 2014年06月03日

環境規劃與管理(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乃環境學域內較晚近始興出的研教課題,約廿年前,國內外環境系所紛紛增設此一組別,以與傳統硬的科工課題有所區分。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臺灣水資源的展望--童慶斌

【環境與人】臺灣水資源的展望--童慶斌

環境與人 2014年05月29日

變遷的環境帶來挑戰也帶來機會,但要掌握機會就必須掌握資訊與知識,然後以謙卑的心順天應人,並具有智慧的樂觀積極進取,發展有品質與美的新生活環境。「周易」知天、順天、與樂天之古代智慧正是未來水資源政策與民眾行動之重要依歸。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我們需要海闊天空的環境教育--葉欣誠

環境與人 2014年05月27日

環境教育法實施至今已經超過三年,對各個領域已經開始有廣泛的影響。雖然在這實施的初期,有各種不同的挑戰要面對,但在各個領域逐步磨合與對話之後,相信二十年後,我們一定更加確定,環境教育法的實施,對於台灣的永續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人類環境文化思潮--汪靜明

【環境與人】人類環境文化思潮--汪靜明

環境與人 2014年05月22日

我們智人喜歡愛智的哲學,總是在變遷的自然環境中,找出變通的求生方法,而逐漸衍生了在不同時代異同的環境思想。我們喜歡鬥智,總是在變遷的社經環境中,找出謀生方式而又在不同國家地區衍生了異同的習俗文化。這些都是影響人類環境文化的多變量驅動因緣與際會。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台灣永續環境之展望--張祖恩

【環境與人】台灣永續環境之展望--張祖恩

環境與人 2014年05月15日

回憶民國70年代,台灣的環境狀況,大體可以簡單的這樣形容-那根煙囪不冒煙?那條河川下游不發臭?那個縣市不是隨時可能爆發垃圾大戰?歷經近30年的努力,各項環境議題已逐漸建構本土化的處理機制、法規、標準及作為... 閱讀全文

【環境與人】傳統與現代環境災害下之心理反應--黃榮村

【環境與人】傳統與現代環境災害下之心理反應--黃榮村

環境與人 2014年05月13日

凡此種種可看出全球氣候變遷對台灣威脅非同小可,若干結構性的問題 如電力供應、海岸治理、災害下之遷移與安置,實在不是口號、書面作業與 枝節性的調整所能應付,雖然我們尚有幾十年時間可資因應,但現在不開始 具體行動可能就為時晚矣 閱讀全文

專家訪談--施振榮

專家訪談--邱文彥

透視鏡

余紀忠
余範英
余範英
李鴻源
李鴻源
於幼華
於幼華
黃榮村
黃榮村
  葉俊榮
葉俊榮
王汎森
王汎森
朱雲漢
朱雲漢
南方朔
南方朔
錢永祥
錢永祥

王健壯

陳添枝

許嘉棟

林聖芬

王伯元

朱敬一
歐陽嶠暉
歐陽嶠暉
何志欽
何志欽
施振榮
施振榮
楊日昌
楊日昌
李永展
李永展
李永展
洪奇昌
李永展
林建甫

王健全

周延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