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專欄對話

企業不能只累積自己的財富

來源: 林建甫,中時電子報 2015年06月02日

近來社會上瀰漫著一股世代、階級之間的對立氛圍,其顯著的程度甚至直逼在政治上藍綠對立的態勢。也因此,不論是柯文哲市長上任後開始對所謂的「五大案」進行檢討,或是在討論國內薪資、稅制等問題時,內容總少不了「世代公平」、「分配正義」等字眼,我們看到中年世代與年輕世代對立、富人階級與一般人對立,乃至於軍公教與一般勞工之間也出現對立,深感憂心。 閱讀全文

朱敬一專欄:長照─要吃多少麵,就得煮多少麵條

來源: 朱敬一,風傳媒 2015年05月27日

「長照法」三讀通過了,但是真正關係長照執行的「長照保險法」還沒審議。我的意見很簡單:先別急著審;先讓我們把「長期照護」的社會保險本質弄清楚。以下,我從幾個基本數字開始談;先說數字、再講觀念。 閱讀全文

文創不是「一種」產業

來源: 楊渡,中時電子報 2015年05月27日

上次專欄寫了文創的整體觀,雖然觸及一些主要問題,但最核心的兩個觀念仍未能說明白,此即文化與產業。 先說被誤解最多的「產業」。事實上,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絕大多數人都談「創意」很少人願意去談產業,彷彿一談,就俗了,低了。但恰恰是產業,決定了文化與創意的生死。 然而,現在的「文創產業」根本上就是許多種產業的合稱,每一種產業有各自的特性與市場,內容就非常分殊,不是一句話就能全包。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五)──家族公司治理之強化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家族企業的另一項問題,就是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如果家族企業的股票沒有公開發行,那麼社會對於其公司治理的要求可以比較低;但是一旦家族企業是上市上櫃公司,那麼社會大眾就是利益攸關者,我們對其公司治理就應該有較為嚴格的要求。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四)──法人代表制之弊端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前文已論及「產金不分離會惡化動態階級流動」。以下我再談另外一個有利於富裕家族永保安康的規範──公司法27條的法人代表制。在法人代表制度下,許多大公司的董事全是其他公司或財團的「法人代表」,而非自然人。因此,某財團家族成員甲在X公司任負責人,如果因為違反金控法、證交法、內線交易、背信、詐欺,而被主管機關撤職,原本這是一個嚴重至極的處分,理論上是該剝奪該家族在X公司的經營權的。但是在法人代表制度下,甲自己被撤職沒關係,只要另外派甲的太太續做法人代表即可,其家族實力完全不受影響。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三)──產金分離之必要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然而風險控管、金融檢查等管理,都只是消極被動面的、不涉及銀行主動違規意願的。如果銀行A的老闆甲自己也在經營X事業,那麼如果X事業面臨財務危機,而甲若要用銀行財務對X伸予特殊援手,甲的操作就會是積極主動的,甚至刻意迴避主管機關監督的。簡言之,甲既然同時是A與X的老闆,那麼甲自然會傾向把A銀行視為X企業的金庫。這樣,A銀行存戶的錢在甲的眼中,就是同為家族企業X的金庫。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二)──Dworkin的動態公平觀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我最喜歡的廿世紀哲學家Ronald Dworkin說,一個公平的社會應該要是endowment insensitive, ambition sensitive,真的是一語道破動態公平的核心概念。Ambition 是指個人的努力、發奮向上的拼勁。Endowment則是指諸如金湯匙之類無關個人努力的、生下來就給定的資源或機會。一個動態公平的社會,就是要使endowment的重要性降低、ambition的重要性提高。這,就是動態公平的最重要觀念。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一)──靜態與動態公平之辨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最近有些朋友想要參政,其所提「政見」之一,就是改善台灣社會的不公平。至於要怎麼做才能改善不公平,目前我所看到的論述還相當單薄,除了改革稅制之外,其他方面的政策構想並不多見。諾貝爾獎得主Stiglitz最近提出了改善美國不公平的三個解方,除了「稅制」一點有交集之外,其餘都未必與台灣情境契合。 閱讀全文

為金融的進口替代喝釆

來源: 朱雲鵬,中時電子報 2015年04月30日

進口替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台灣製造業在1950年代曾經歷進口替代,當時以國產的消費品替代進口產品,建立了本土的幼稚工業。但是本土市場很小,生產成本很高,如果想進一步發展需要依靠外銷。於是在1960年,政府開始讓匯率貶值,並將原本對不同商品實施不同匯率的「複式匯率」改為「單一匯率」 閱讀全文

[抗旱專題] 田秋堇-組織再造 未整合水土林 河川缺流域管理

[抗旱專題] 田秋堇-組織再造 未整合水土林 河川缺流域管理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5年04月17日

如果人民不知道水的危機,政府做什麼都沒有用。過去我強力反對湖山水庫興建,環保團體說服我,每一個水庫都有壽命,每蓋一個水庫,就搶奪後代子孫的機會。若不讓人民知道水庫的壽命,也就無法和人民談水價,一旦水庫壽終正寢,水價將是天文數字。 閱讀全文

[抗旱專題] 歐陽嶠暉-由水價結構談水資源效率

[抗旱專題] 歐陽嶠暉-由水價結構談水資源效率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5年04月16日

台灣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生活及工業用水量持續增加、自來水及灌溉用水供水效率偏低、自來水輸配水管線老化、灌溉系統漏損嚴重、自來水水價偏低、自來水公司不僅無財源進行減漏更新,甚至虧損。 閱讀全文

[抗旱專題] 李鴻源-政府決策制度必須跨域整合

[抗旱專題] 李鴻源-政府決策制度必須跨域整合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5年04月15日

政府的運作方式要改變。面對極端氣候的任何決策,都是跨專業、跨部會。我於內政部長任內強力推動總合治水、海綿城市和低衝擊開發等,都是以都市設計手段進行防洪整合。 閱讀全文

[抗旱專題] 邱文彥-國土計畫應融入空間發展策略與保育

[抗旱專題] 邱文彥-國土計畫應融入空間發展策略與保育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5年04月15日

水庫上游集水區可見開發幾乎都在同一面,關乎行政界線就看要不要管制。山頭砍樹水土保持當然不好,特別小公路容易崩塌。從山頭開發,沖刷的痕跡都是水流方向。山區道路都是開發,造成底下山坡地崩塌。看見台灣之後,當時江院長說一個月要有成果,還欠社會一個交代,希望毛院長能持續重視。 閱讀全文

黑熊保育協會黃美秀 縱橫山林的保育推手(下)

黑熊保育協會黃美秀 縱橫山林的保育推手(下)

2015年04月10日

擁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女性格,促使黃美秀踏進非營利組織的運動。黃美秀回憶,上山就像重裝上戰場,要背30公斤以上的重裝,經常得披荊斬棘,野地求生。 閱讀全文

黑熊保育協會黃美秀 縱橫山林的保育推手(上)

黑熊保育協會黃美秀 縱橫山林的保育推手(上)

2015年04月09日

從小徜徉在大自然懷抱的黃美秀,是國內第一位針對臺灣黑熊進行長期野外研究的女性,外表看似平凡的鄰家女孩,卻擁有不凡的見識與勇氣。 閱讀全文

朱敬一專欄:沒有信任就難有突破--亞投行決策的困境

來源: 朱敬一 2015年04月02日

台灣是否要加入亞洲投資銀行一事,最近引發不少爭議。這些爭議包括沒有經過內閣審慎研議、送件是否適合「請國台辦轉交」、台灣參與究竟有什麼角色可以發揮、是不是該先經立法院同意、台灣加入是否等同於做「中國霸權」幫兇、有沒有賣台疑慮等等。 閱讀全文

荷花池畔長談─懷一代報人余紀忠(3)

楊渡 2015年03月19日

到達醫院我才知道,徐宗懋在最後清場時,被子彈射中,倒在廣場的血泊中,是一個從江蘇鄉下來北京做木工的盲流小邵揹起他,叫住一輛板車送他到了醫院。而在他失血過多,即將失去意識的時刻,是一位北京護士,拚著一夜已經輸了一次血,再輸一次血,總算讓他穩住意識,而那時,整個醫院血庫的血,甚至代用的血清都用光了。這兩個救命恩人不求任何回報,只要求一點:「你是台灣記者,唯一有機會把真相說出去的人,請你把這一切真相告訴世人,這就夠了。」 閱讀全文

懷抱愛心繞地球 路竹會義診送健康

懷抱愛心繞地球 路竹會義診送健康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5年03月18日

你一定聽過世界展望會也聽過紅十字會,那你認識台灣路竹會嗎?路竹會的足跡遍及世界40多國,­哪裡有需要,他們就到哪裡去,還獲得有亞州諾貝爾之稱的菲律賓古西和平獎,可說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閱讀全文

當無常已成平常--與自然和解的水資源管理策略

李永展 2015年03月18日

隨著氣候變遷造成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機率與強度升高,無常的乾旱與暴雨已是天氣現象的常態,並且往往是伴隨發生!面對已然平常的無常,我們的準備是否還能是以不變應萬變? 閱讀全文

搶水大戰 把廢水變「油水」

李鴻源 2015年03月16日

今天我要談的是,面對缺水,應該怎麼辦?除了休耕、限水、省水和祈禱下雨這三招外,難道沒有其他更積極、永續、為人們帶來希望和幸福的結構性改變做法嗎? 閱讀全文

疫情專欄

【新冠肺炎】台灣肺炎防疫困境與中國未從SARS中學到的教訓

來源: 紐約時報 2020年02月10日

編按:兩岸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產生一系列摩擦,使得公衛防疫又蒙上了政治考量的陰影。 閱讀全文

余紀忠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三民主義青年團宣傳處副處長中央軍校第七分校政治部副主任青年軍二0三師政治部主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東北特派員、東北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行轅新聞處處長、(瀋陽)中蘇日報社社長徵信新聞報創辦人、徵信新聞社社長中國徵信所總經理台北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中國時報創辦人兼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常務委員、評議委員、中國時報文化事業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籃球協會(第二任)理事長、時報文化基金會創辦人董事長、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南京大學董事會名譽董事長、國立中央大學校友會榮譽會長、國立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會指導委員

余範英

美國史丹福大學理學碩士、企管碩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士

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史丹福學術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臺北市政府臺北2050願景計畫專家學者諮詢團顧問、新北市政府健康城市及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北市環境教育審議會委員、高雄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智慧資產經營管理協會理事、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學術基金會董事、國立中央大學校務發展諮詢委員、華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曾任中國時報文化事業集團副董事長、工商時報發行人、中時晚報發行人、時報資訊公司董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委員會召集委員、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臺北市政府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行政院文化獎評議委員、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常務理事。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本地化版本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李鴻源

李鴻源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為水利工程專家。

曾任內政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臺北縣政府副縣長、臺灣省政府水利處處長。專長是水文分析、水資源系統分析、河川水力學、泥砂運動力學。

於幼華

畢業於臺大土木工程學士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土木工程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環境工程博士(D. Sc.,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曾任南非國家水研究所訪問研究員 、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訪問研究、史丹福大學土木學訪問研究

畢生致力於環境研究、環境關懷,著有《環境與人》、《大陸環保現況分析》、《環境影響評估作業制度》、《活性氧預處理於活性污泥法中之應用研究》等書

黃榮村

心理學家,彰化田中人,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處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教育部部長等職務。

葉俊榮

為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專業領域是環境法、憲法、美國憲法、憲法變遷專題研究、行政法、行政法案例演習、管制理論專題研究、永續發展專題研究、英美侵權行為法、法律經濟分析。

王汎森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史、學術史及史學史研究,關心過去因政治壓力或主流論述的壓抑而忽略的雜音、沉晦不明的歷史現象或思想人物。

朱雲漢

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併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是台灣最具國際聲望之政治學者之一。

研究專長為東亞政治經濟、國際政治經濟、兩岸關係、民主化,以及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長期開設「中國大陸政經社變遷」、「國際政治經濟學」以及「東亞政治經濟」等課程,在大學部則教授「社會科學方法論」、「比較政府與政治」等課程。

南方朔

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畢。曾任中國時報專欄組主任、中國時報專欄組副總編輯、中國時報專欄組主筆、《新新聞》總主筆。

錢永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研究員


臺灣大學哲學系畢,研究專長 黑格爾哲學、政治哲學、西方政治思想史。

王健壯

學歷: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訪問研究

經歷:

中國時報(一九七七年五月~一九八七年二月)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中國時報政治記者、中國時報專欄主任、中國時報採訪主任、時報雜誌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時報新聞周刊總編輯

新新聞周刊(一九八七年三月~二○○五年十二月)

新新聞周刊總編輯、新新聞周刊總主筆、新新聞周刊董事長兼社長

中國時報(二○○六年元月~二○○八年十二月)

中國時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時報社長

博理基金會(二○○九年七以一~二○一○年九月)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

著作:

我不愛凱撒、凱撒不愛我、看花猶是去年人、我叫他,爺爺

陳添枝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專業領域為國際貿易、經濟發展。

 

 

許嘉棟

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曾任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林聖芬

學歷: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現任中國電視公司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中華民國報業公會理事長。

曾任中國時報總監、中國時報採訪主任、中國時報總主筆、中時晚報社社長、中時晚報社發行人。

王伯元

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

現任 怡和創投集團董事長

中磊電子公司董事長

曾任 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TVCA)理事長

朱敬一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任國科會主任委員、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行政院國科會人文處處長

歐陽嶠暉

中原理工學院水利工程系畢業,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博士。

經歷: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工學
中央大學土木系、環工所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院長
教育部科技顧問、環保小組執行秘書
行政院國科會環工學門召集人
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委員
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
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理事長
國際水質協會(IWA)理事、台灣分會創會會長

何志欽

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成功大學執行副校長。

曾任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暨院長、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行政院財政部部長。

施振榮

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學士、碩士暨交通大學名譽工學博士現任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曾任宏碁集團董事長、亞洲企業領袖協會會長、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此外,他在1976年獲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1年獲選全國青年創業楷模,1983年更獲選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7年代表總統赴澳洲雪黎出席第十五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之領袖會議,2011年獲總統頒發國家二等景星勳章。

楊日昌

楊日昌

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

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資深顧問、行政院政務顧問、經濟部顧問、行政院環保署顧問、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所長、泰國國家科技研究院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專家委員、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委員

李永展

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環境規劃博士、都市設計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士

經歷:桃園市副市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諮詢委員
行政院文建會閑置空間再利用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生物多樣性小組委員
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農村聚落重建審議小組委員
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台北市都市計畫顧問
台北市社區規劃師
苗栗縣都市設計審議委員
彰化縣都市計畫委員
台南縣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委員
台南縣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台南市政府市政顧問
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理事

洪奇昌

臺灣精神科醫師

曾任海基會董事長、立法委員、前國大代表

林建甫

經濟學者,專長為計量經濟學財務金融學,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曾任台灣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國民黨員,曾任中國國民黨十九全黨代表,台灣競爭力論壇發起人之一。

研究專長為經濟分析、計量經濟、財務金融、統計實證

王健全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第三研究所所長
文化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所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所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研究員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員

 

研究專長為產業經濟、產業政策、經濟發展。

林盛豐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建築博士、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經歷

吳增榮建築師事務所建築設計師
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助教及助理研究員
宜蘭縣政府顧問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淡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大地電視台「叢林台北」及「城市的身世」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公共電視台「城市的遠見」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林谷芳

現職
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臺北書院山長

學歷
台大人類學系畢

經歷

一九五○年生於台灣。
六五年開始習禪及學習琵琶。
六八年考入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七四年開始教授琵琶。
七六年兼任於台灣藝專國樂組。
八八年開始從事文化評論工作。
八九年起民間書院講學。
九二年起辭掉一切固定薪給職務,成為文化自由人。
九三年召集「忘樂小集」。
九六年任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中心主任。

周延鵬

周延鵬律師為世博科技顧問公司執行長,並擔任世博商業法律事務所的首席律師。

周延鵬領導世博 團隊專注於新興產業及新技術,為跨國企業和新創公司提供整合專業服務。近年,周延鵬創立孚創 雲端(InQuartik)公司,開發創新、投資、併購及其智慧財產生態所需的系統及整合跨域數據庫。 周延鵬在智慧財產交易方面經驗豐富,關注全球智慧財產交易的新機制。IP Explex(環球知識產權交 易網)是他最新的智慧結晶,其旨在服務全球智慧財產交易市場,結合專利系統、數據及品質價值分 析模型,以促進專利交易效率及公允。

另一方面,周延鵬律師創立的麥克思(MiiCs)智慧資本公司則 專精於智慧財產貨幣化業務,為全球客戶提供智慧資產交易的服務。

周延鵬律師另外主持賽恩倍吉(ScienBiziP)公司和事務所負責智慧財產申請及顧問業務。賽恩倍吉在 美國、中國、日本及台灣均有據點,提供智慧財產申請、管理、運營、貨幣化及整合專業服務顧問。 周延鵬律師曾任鴻海科技集團法務 18 年,於此期間負責該集團全球法律、智慧財產及投資併購業務; 其後於海爾和台灣工業技術研究所等知名研發重點單位擔任顧問,亦受邀於台灣知名大學執教。

(簡介來源: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世博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介紹)

郭正亮

郭正亮

民進黨前立委
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
文化大學國企系碩士在職專班副教授
東吳政治系副教授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

 

潘罡
朱思潔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近二年著重公與義、兩岸政策、民主發展及青年議題。

康復明

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學碩士
曾為工商時報副社長、副總編輯

尚榮康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專長領域為海岸地區管理、環境資源管理、地理資訊系統、環境法規、環境影響評估。

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獎助,為培育博士生;獲中華發展基金會獎助赴大陸地區研究;獲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獎助赴國外短期研究。

牛繼聖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曾獲丁肇中物理學獎學金。十多年來任職於中國信託及元大證劵等公司交易室,實際負責金融操作,專長為國際金融市場、有價證劵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與避險。現從事財務金融領域顧問與講師。

柯佳吟

柯佳吟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致力於生態保育、環境科學生態系服務與氣候變遷與減緩策略等議題。

陳可慧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台北大學地政系畢業,關心環境、防災、社區發展等議題。 曾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助研究員,現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環境與人
專家訪談--施振榮

專家訪談--邱文彥

透視鏡

余紀忠
余範英
余範英
李鴻源
李鴻源
於幼華
於幼華
黃榮村
黃榮村
  葉俊榮
葉俊榮
王汎森
王汎森
朱雲漢
朱雲漢
南方朔
南方朔
錢永祥
錢永祥

王健壯

陳添枝

許嘉棟

林聖芬

王伯元

朱敬一
歐陽嶠暉
歐陽嶠暉
何志欽
何志欽
施振榮
施振榮
楊日昌
楊日昌
李永展
李永展
李永展
洪奇昌
李永展
林建甫

王健全

周延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