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參與「永續發展專家論壇」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14年12月21日行政院永續會已邁入第17個年頭(1997年成立),17年來希望透過永續會,結合專家、民間組織共同扮演政府機關間的整合平台,看國家未來大方向、也希望政府橫向、縱向更緊密地連結。17年過去,許多民眾、企業、甚至政府單位都還是不清楚「永續發展」到底是什麼?也經常被誤解是環境保護的代名詞。永續發展的推動也經常以部會首長的意識及重視程度而搖擺不定,這些都令民間團體感到憂心。
103年的年底,行政院永續會舉辦了「永續發展專家論壇」,難得的是,邀集了國內關心台灣永續的專家、學者、民間代表,有資深的老前輩,也有為台灣子孫未來憂心的年輕人。
早上議程「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論壇主持人余範英委員更是在其中扮演了穿針引線的角色,所有與談者在余委員的犀利的引導和碰撞下,都提出了相當多有前瞻、且懇切的建議。余委員開玩笑說她今天是來扮演張小燕的角色,而我們也瞭解一直以來張小燕在主持過程中總能引導出大家最誠心、最溫暖、最真切的一面。在與談人簡短的論述後,余委員向大家提出了三個問題:
一、台灣推動永續發展工作已進入第17年,想聽聽永續委員對目前政府行政機制的觀察與想法;另聽聽長年關心永續發展的學者及青年朋友,對於台灣推動永續發展的觀察與想法?以及在國際交流上遭遇的問題與經驗,回到台灣如何內化?
二、氣候變遷問題不僅是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的事,在台灣,也不僅是沿海易淹水地區或易致災社區的事,是全民必須有的基本觀念。從全民觀念、教育的推廣,到社會、組織的動員,如何促進行動的方法及效率?
三、過去台灣以犧牲環境獲得經濟成長,現在與未來環境敏感地區、土地的容受力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永續發展及環保不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對於台灣永續發展的定義,以及三面向(環境、經濟、社會)的發展與平衡,未來台灣該怎麼走?欲聽聽諸位的意見。
綜整諸位與談者的論述與討論,值得一提的看法有:
- 政府組織運作經常過度簡化,立法部門又負責審查預算,立法委員有時意識不足,無法反應,有些又過度干預(例如水、電、油價)。而行政部門往往僅能依「法」行政,這中間就形成政策效率、效果不彰等問題。
- 永續會必須扮演整合各單位的角色,如今已無法逐一解決單一的問題,各部門政策推動之間有時亦有衝突或縫隙,需要永續會銜接、跨部會調和。永續會須有強制的力量,監督並協調政府各部門。尤其氣候變遷議題,即使環境資源部成立後,仍涉及各部會的政策推動,永續會在其中之整合更為重要。
- 國內環境教育推動多年,多僅做表面,認證、時數…,並非不好,但並沒有透過教育深入內心,行為與態度仍然沒有改變。立法委員也是環境教育應該優先進行的對象。
- 永續會應該建立價值的典範、進行移轉,例如碳儲蓄,要如何做到全民有感。歐洲國家立法雖慢,但事前與所有利害關係人做充分的溝通,政策一但推出都能有效執行。
- 目前許多大政策的推動,例如都市更新、農村再生等,是否有納入氣候變遷的思維?而建築、交通相關建設,如何透過法規促進企業創新、納入環境與永續因素?地方首長比總統重要,他們面對第一線的民眾與環境,必須要有這樣的思維與作法。
此外,會中也相當驚喜年僅20歲的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政策部長謝尚融,無論是氣候變遷的國際參與、公共政策的關心,都有屬於年輕人的關心與見解。和太陽花的學生一樣,他們擔憂他們的未來、子孫的幸福與世代公平,積極地想要參與公共政策,也開始練習承擔。如何讓民眾、下一代關心並參與國家永續政策,也是政府和民間團體必須積極處理的課題。
此論壇比預期中有深度許多,尤其幾位與談者的對話更是精彩!不知是不是舉辦在星期日的關係,聽眾不多,尤其許多精闢的觀點更是許多主政者、決策者需要有的意識與具體行動,甚為可惜。
參與者
行政院永續會 余範英委員 林俊興委員 張楊乾委員 蔣本基委員
王鑫教授 李堅明教授 林子倫教授 許晃雄研究員 謝尚融政策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