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再起? 危機可能將至 要小心
余紀忠基金會與劉大中教育文化紀念基金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中華經濟研究院、台大經濟系等於8月10日假中華經濟研究院蔣碩傑國際會議廳共同舉辦劉大中教授紀念研討會。
劉大中教授對臺灣提出許多經濟政策建言及規劃,也協助制訂諸多經濟政策。包括:1950年代,劉大中教授在台灣的土地改革發揮很大作用,也參與設計臺灣稅制改革。1954年,劉大中教授更與蔣碩傑教授共同建議臺灣實行外匯貿易改革,推動單一匯率。此外,在臺灣培養許多學生,指導臺灣的統計年鑑編制。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轉眼間已過10年,各國金融指標均已達史上高點,今年將是個市場波動度極大,且是許多長線趨勢反轉的起點。為避免金融風暴重演,各國皆緩步緊縮貨幣供給,防止刺激泡沫破裂而全面崩盤。而一旦各國央行同步削減貨幣刺激政策,或嚴重衝擊資產價格和環球經濟,風險不容忽視,各方須密切注視各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是故本次研討會以金融風暴再起為題,邀請中央研究院劉遵義院士主講,中央研究院王平院士、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劉大中先生教育文化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許嘉棟、包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等人與談。
中央研究院院士劉遵義在「金融風暴再起?劉大中教授紀念研討會」,針對金融風暴是否再起,發表專題演說。他強調,當市場什麼時候「好到不能相信」時,就要小心,好景通常不會持久,也就是泡沫化危機將至。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劉遵義表示,泡沫是常常在發生的事,但觀察有些泡沫會持久一陣子,「這是相當危險的」,因此,只要確定那是一個泡沫,就要及早點處理,不要放任擴大。至於觀察重點在「我們面對的市場是不是完整的?還有很多東西是沒有市場的?有些出來的現象是沒有效率的?」每次泡沫發生時,市場總認為「這次是不同的」,事實證明結果都是一樣的。
過去市場發生的泡沫化模式,主要都產生在商品、資產價格不對稱。劉遵義認為,簡單來說,如果商品的回報率過高,最好不要相信,因為泡沫就是這樣形成的。
從債券市場來看,當長期債券利率比短期債券低,可能就代表不景氣將至,如雷曼風暴時,利差縮太窄,和美國利息沒差太多,市場嚴重的價格錯誤,泡沫就破滅了。還有當投資債市跟股市的回報率,走向同步(股債齊漲),就有問題。
劉大中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許嘉棟則認為,長期以來台灣投資環境惡化,銀行過剩資金無處去化,造成大量投入不動產市場,放款比重逐年攀升,但國內房價持續探底,一旦利率反轉上升,銀行恐面臨壞帳增加的風險,進而引發金融危機。
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表示,金融市場有兩大現象須留意,包括美國的長短期利率差距拉近,加上各國尚未結束寬鬆政策,這些都是金融市場必須留意的灰犀牛。
根據中央社報導,劉憶如表示,多數的金融風暴發生都是「灰犀牛」而不是「突然飛來的黑天鵝」,而所謂的灰犀牛是指「顯而易見的威脅」,但若視而不見就可能引發危機。
劉憶如指出,現在金融市場最該留意的是利率結構反轉,美國10年期利率與2年期利率差距只有27個基點,當長短天期利率接近,甚至反轉時,代表市場不被看好,也是金融市場的灰犀牛警訊。
另外,主要央行一直喊著要結束量化寬鬆(QE),但實際上英國才升息2次、德國央行則是要等明年9月才會升息,至於中國則正在印鈔票,這背後要思考的問題是,在經濟數據表現亮麗的背後,央行是否看到什麼不一樣的訊息,因此到現在仍尚未全面結束量化寬鬆。
劉憶如表示,多數的金融風暴都有有跡可循的灰犀牛,關鍵在於政府有沒有看見問題並且對症下藥,但也很有可能已經看見問題,但卻視而不見。
金融市場風暴之所以不斷上演,劉憶如認為,關鍵在於政府政策錯誤,過去各國央行經常用印鈔票的方式救市,包括各國央行這波的量化寬鬆(QE)目的在於討好市場,例如俄羅斯政府在1998年宣布公債違約,讓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蒙受損失,最後由華爾街銀行聯手紓困拯救。
劉憶如認為,政府不該一味討好投資人,當時華爾街聯手紓困LTCM就是因為政府出手相救,因而埋下2008年的金融海嘯問題,何況央行不斷印鈔票救市場,下次金融海嘯來臨時,到時候誰來救央行?
前中央銀行總裁許嘉棟表示,台灣投資環境惡化,銀行滿手游資無處可去,讓資金大量流向不動產放款,在房價反轉時,未來如果利率上升,恐引發國內金融危機。
根據中央社報導,許嘉棟表示,近年來台灣的銀行不動產放款比重有逐年攀升趨勢,根據央行資料顯示,2013年銀行不動產放款占比約42.17%,之後呈現年年增加的趨勢,到了2017年國內銀行不動產放款比重已達47.36%。
許嘉棟表示,央行在2016年3月放寬房貸信用管制後,銀行新承做房貸成數就逐漸增加至7成以上,雖然國內銀行目前資產品質健全,但現在國內房價持續探底,一旦利率反轉上升,銀行恐面臨壞帳增加的風險,進而引發國內金融危機。
許嘉棟說,銀行大量承做不動產放款,原因在於國內投資環境惡化,民間投資意願低落,讓銀行滿手游資卻無處可去,銀行為了去化資金,只好將資金用來做不動產放款。
許嘉棟建議,國內投資環境惡化,把錢放在台灣的投資報酬率不高是不爭的事實,就連壽險業也爭取放寬海外投資門檻限制,他呼籲央行,應該加強吸收游資,替銀行緩解資金過剩的壓力,提前替銀行消除潛在的金融危機。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中國大陸包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今天說,就算全面開戰,對中國GDP影響也僅1%左右,只要靠財政支出等方式補齊缺口,對中國影響其實不大。
根據中央社報導,華而誠會中受訪時表示,貿易戰對世界經濟絕對有影響,經濟存在往下走的壓力,到底貿易戰要打到哪種程度,誰也說不清楚,下半年不確性增加,各界普遍也不看好經濟表現。
華而誠說,貿易戰首當其衝的就是出口廠商,他自己估算,假使美國針對全部中國商品進行攻擊,帶來的衝擊大概占中國GDP約1%左右,中國只要靠提高財政支出、加強內需市場等方式補上空缺,抵銷外銷衝擊,其實影響根本不大。
華而誠指出,現階段看不出中國有經濟不穩狀況,中國股市的個人持股比較高,投機性強,技術性持股比較少,雖然最近表現不好,但中國跟美國不同,股票市場跟經濟從來就沒有直接關係,股票市場不好不代表經濟不好。
參考來源:工商時報、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