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 / 座談活動》跨領域都市韌性鏈結研討座談會

座談活動》跨領域都市韌性鏈結研討座談會

7日由台灣大學環工所主辦、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協辦召開「跨領域都市韌性鏈結研討座談會」,會中邀請學者與政府官員討論如何因應未來的糧食、能源、水等,跨領域合作與面臨缺乏的危機。
座談活動》跨領域都市韌性鏈結研討座談會


 

 

 

 

 

糧食-能源-水資源鏈結納入決策

TURN: Transdisciplinary of Urban Resilience Nexus – Improving decision making on Food-Energy-Water Nexus

一、前言

全球各國的人口結構變化與經濟發展快速,加上氣候變遷與土地資源有限,循環經濟議題被廣乏討論,循環經濟具有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三大操作原則(即3R原則),目的在於資源能被充份利用。然而資源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糧食-能源-水資源的議題」,更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研究重點之一。產業發展的生活的變遷,跨領域的合作為時代趨勢,過去往往只針對單一議題進行深度研究,顯少探討三者彼此鏈結所產生的關係。鑑於人類經濟與生活上的事實,糧-能-水三者間,有著非常密切且依存的關係。以糧食與能源為例,糧食種植、生產、加工、運輸需用能源,運作機械化種植、採收的農業機具消耗石油,遠洋、跨國糧農航運船隻亦需要石油;以能源與水資源為例,產製 能源需要水,例如火力、核能電廠需要大量的水以冷卻發電設備,生產及運輸淨水、污 水處理、海水淡化皆需消耗能源;以水資源與糧食為例,充足的水源供應及合宜的水質 是栽種、澆灌、採收及加工農糧所必需。三者彼此環環相扣、緊密交互,若單獨將之考量,而形成不適當的結論及政策,恐引發更多經濟、社會、環境面向的動盪不安。糧-能-水問題無法個別解決,且其中一項資源發生危機,會衝擊另外兩者,三者間相互存 在複雜的競合關係,所以三者之整合性評析及決策攸關國家永續發展。(摘錄中技社2016年6月專題報告書)

基此議題係綜合對水、土地、和能源相關資源競爭使用之間的協同作用和權衡的理解,以及各領間相互影響生態系統的鏈結。Nexus是一種跨部門、跨領域的鏈結方法,也是一種對話平台的概念,透過集合式觀點找到解決策略。近幾年國際研究尚在發展階段,目的在找出實質的決策評估工具。為因應台灣能源、糧食、水環境之前瞻規劃,科技部支持台大與中研院等學術機關進行相關研究。

目前台灣在糧食-能源-水資源鏈結議題之研究及決策應用上,已進入個案研究階段,將發展出更適當的政策、策略、及法規,提升我國的永續發展。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長年投入台灣永續發展與國土計劃,關注國內針對糧食-能源-水資源鏈結近年諸多研究探討,攜手推動個案研討會,於7-8月邀請政府相關單位長官、國內專家學者與相關計畫研究團隊,分享目前糧食-能源-水資源的鏈結系統之研究,以及近年研究現況結果。期待針對國內個案研討座談成果分享,透過政府單位指導與專家學者提供方針,讓未來產官學相關單位於此議題規劃策得以參考,並在未來國際研討會中,期待台灣個案能成為政府政策與各國相關領域之研究學者之借鏡。


二、建議與討論方向:(轉化學術研究納入政府相關部門政策發展)

1. 討論WEF鏈結整合性評估工具的應用

WEF鏈結整合性評估工具(GREAT for FEW),內建臺灣區域化特徵資料(縣市尺度及鄉鎮尺度)、生命週期衝擊評估結果及情境模組等資料庫;可作為都市能源發展政策、水資源管理、糧食自給率政策、區域土地利用規劃、溫室氣體減量等措施之基礎工具,以輔助政府相關政策施行。最佳化模組為從環境角度出發的評估模式,考量氣候變遷情境下,糧食、能源與水資源等條件的變化;以調整現行臺灣稻米、玉米及甘蔗種植面積,求得最佳作物種植方案(環境衝擊最小);可用於生質能源生產空間配置之規劃,以期緩解國內能源短缺問題並兼顧國家糧食政策目標。

另都市農業區位分析方法為結合農業規模分類、土地利用及建物型態等資料,將示範區進行 空間分析。該方法可用於輔助如臺北市「都市菜園」等相關政策的最佳農地配置及種植措施之推行,以期能提高WEF解決方案之效益。(駱尚廉)

2. 討論WFE鏈結對於環境衝擊之影響程度以及協同建構新穎的解決方法。

在水資源分配當中,農業用水供需與糧食產生鏈結,而藉由能源取水的部分(影響總供水量),則與能源產生鏈結;若為都市化驅動下最佳糧食效益,除了農業用水供需外,糧食進出口亦與水資源(虛擬水)產生鏈結,而農業用電供需則反應糧食作物與能源之鏈結關係,如傳統農耕機具耗油、溫室栽培耗電、農作物做為生質能源等;如果為都市化驅動下最佳能源使用效益,在水力、火力、核能發電部分與水資源產生鏈結關係,而農業用電(消耗)、生質能源(產生)則與糧食產生鏈結。(張斐章)

3. 討論都市化與糧食-能源-水資源鏈結政策之推動建議

埤塘光電政策推動以來,即遭遇法規修正不及、申設作業流程未 明確、台電饋線可併網容量不足,以及專家學者關切埤塘光電破壞生態景觀,地方居民權益受損等問題,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持續召開協調會議,加速法規修正,協調地方政府簡化申設作業程序,敦促台電提供足夠饋線容量,以及要求經濟部能源局、農委會訂定景觀設計、埤塘設置光電管理原則與提供定額租金參考金額等事宜,但桃園市埤塘光電政策依舊受到公共輿論質疑,甚至在地方民眾抗議,及桃園市議員的質詢要求下,桃園市政府一度於2017年10月31日宣佈暫停核發埤塘設置光電土地許可,並要求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相關管理辦法,以讓地方政府能據以執行。

為此,農委會於2017年12月18日已修正「農田水利會灌溉排水管理要點」第42點規定,納入地方政府得優先參與之機制,以確保農業水域型光電有助於地方綠能發展。而後依據2017年12月22日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決議,於2018年1月8日訂定「農田水利會灌溉蓄水池設置太陽光電設施管理原則」,明確規定農田水利會經管灌溉蓄水池設置太陽光電設施,應確保不影響灌溉蓄水池安全、蓄水功能、管理及不污染環境,設置區位優先選定非位於重要濕地範圍之埠塘。桃園市政府遂於2018年1月31日宣佈恢復核發埤塘設置光電設施土地許可,但先前富岡繞37-B號池埤塘為設置基樁式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而抽水施工恐破壞生態的疑慮,已深植一般大眾的印象中,而後輿論媒體接續報導桃園埤塘光電規避環評,埤塘光電恐有生態危害,桃園野鳥協會警告埤塘種電雁鴨恐消失等負面消息下,桃園市政府於2019年1月22日決定暫緩推動埤塘光電政策,計畫用一年時間,建立埤塘光電工作坊,導入公民參與建構利害關係人協定溝通機制,並針對已設置及尚未設置太陽光電之埤塘進行水質、生態、環境影響等調查比對進行評估,並預定於 2020年5月完成評估後,桃園市政府將據以訂定「桃園市埤塘多元使用管理作業要點」,屆時再行續推。(張靜貞)

4. 借鏡福德坑案例

福德坑因為過去是掩埋場的性質,在復育方面一直面臨無法吸引人潮的窘境。透過國際交流的過程,在主辦單位的工作坊中,採用problem tree 的工作方法,由各團隊經由討論與遊戲,找出目前各自ULL所遇到的核心問題,與其可能的成因及影響,台灣ULL以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為試驗場所,探討核心問題、造成此狀況的原因與未來影響。藉由主辦單位的引導,及本團隊參與成員的充分討論,對於福德坑的現況問題的釐清,有極大助益。在福德坑核心問題方面,我們以低到訪率作為探討核心。(駱尚廉、袁美華)

三、座談時間:

2020年8月7日(五)   09:00-16:00

四、地點:

台大環工所103會議室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五、議程:

109 年 8 月 7 日(五)

時間

議程

9:00

9:15

 

報到

 

9:15

9:30

開幕式

來賓致詞:林敏聰次長(科技部政務次長)

來賓致詞:余範英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來賓致詞:施顏祥(永續循環經濟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9:30

10:45

專題報告一:糧食、能源、水鏈結的機會與挑戰

主持人:於幼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1.水、能源與糧食安全之鏈結—方法探討、風險管理、實質解決方案與工具開發

駱尚廉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2.建構都市化水-糧食-能源鏈結之智慧動態管理系統邁向永續綠色經濟

張斐章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3.都市化與水-能源-糧食鏈結政策評估工具與永續發展指標之建立

張靜貞教授(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

10:45

11:00

 

茶敘

 

 

11:00

12:00

綜合座談

主持人:褚志鵬司長(科技部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

與談人:

施顏祥(永續循環經濟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黃偉鳴副處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蘇茂祥副署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郭純伶組長 (經濟部水利署)

莊銘池組長(經濟部能源局)

12:00

13:30

 

午餐

 

 

 

13:30

14:30

專題報告二:糧食、能源、水實質案例

主持人:闕蓓德所長(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1.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韌性示範設施

袁美華博士(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2.能源:植物/微生物永續綠能系統

于昌平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3.水資源:地表逕流水生質材料淨化系統

童心欣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4.糧食:糧食作物之雨水花園系統

張育森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

14:30

14:45

 

茶敘

 

 

14:45

16:00

綜合座談

主持人:蔡玲儀處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與談人:

劉銘龍局長(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呂理德局長(桃園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程大維局長(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16:00

閉幕式與賦歸

駱尚廉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 2024 十一月 »
十一月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