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old) / [座談活動]高齡社會的未來-打造友善高齡城市

[座談活動]高齡社會的未來-打造友善高齡城市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2017年05月18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2016年從永續發展的角度開啟高齡化社會的討論,包括偏鄉農村老化問題、都市生活與交通等公共服務需考量高齡問題,在長照議題上也針對財源的問題作一探究,如年金與長照險的問題。本次座談將在先前的高齡化社會的討論基礎上持續深化觀念與論述。以高齡社會為軸心,從個人照護的有感體驗出發,分別從衛政、財政、經濟與社會、法律與社會文化等層面來建構高齡社會的未來藍圖。

一、緣起

根據內政部至2017年2月底的統計,我國戶籍登記人口為2,354萬4,189人;其中老年(65歲以上)人口313萬9,397人(占13.33%),首次較幼年(0-14歲)人口313萬3,699人(占13.31%)為多,勞動 (15-64歲) 人口為1,727萬1,093人(佔73.56%); 預估2017年成為高齡社會(老年人口超過14%),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超過20%)。根據國發會2016年人口推估報告,推估2061年老年人口約715.2萬人,相較2016年增加約404.4萬人;幼年人口175.8萬人,相較2016年減少138.7萬人;勞動人口約946.3萬人,將較2016年減少約781.3萬人。從數據可看出,我國高齡化、少子化的問題急需得到正視。

人口老化是全球性的議題,聯合國曾在2002年提出全球性的高齡化行動國際策略呼籲不論任何地區的國家,都應以老年政策為行動政策的優先考量,並應針對全球人口老化過程加以整合;期望由更廣泛生命過程的發展觀點及更寬廣社會觀的視野來看老年人的問題。而我國也於2010年呼應世界衛生組織的活躍老化的概念,推廣高齡友善城市。積極打造臺灣成為高齡友善社會,以「敬老、親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康健、不老」等八大面向為基礎,協助各縣市政府檢視現有老年人的生活環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2016年從永續發展的角度開啟高齡化社會的討論,包括偏鄉農村老化問題、都市生活與交通等公共服務需考量高齡問題,在長照議題上也針對財源的問題作一探究,如年金與長照險的問題。在一系列的座談中也梳理出幾點結論:首先,針對高齡社會需有未來的想像與規劃,中央在政策研擬上需跨部會整合; 其次,中央與地方應作一良好的合作機制與對話;最後,在長照的財源上可投注民間力量。這些結論初步勾勒出高齡化社會的應對綱領。

我國已是高齡化社會,但國人對於「老」的知識與觀念普遍不足,日常生活層面的公共設施與物質建設對高齡長者多不友善。同時我國也面臨少子化的危機,青壯年口也未對於老年的照護作好身心準備,因而老年照護的問題成為政府與公共政策的重點。高齡化社會的議題需要以全方位的整合來看待,不僅是照護層面,更在於打造一個高齡長者可安適生活的宜居環境,這分別可從幾個面向來討論。首先在問題維度方面,政府政策如何擬定從經濟產業層面、社會福利政策、公共衛生政策、教育文化層面等皆須考量到高齡化的問題?其次,在執行方面,中央與地方如何共同建構一良好的機制,建立社會支持的線脈網絡,接住高齡化社會的各種脆弱,進而從這些脆弱中找到推動產業發展的生機?

本次座談將在先前的高齡化社會的討論基礎上持續深化觀念與論述。以高齡社會為軸心,從個人照護的有感體驗出發,分別從衛政、財政、經濟與社會、法律與社會文化等層面來建構高齡社會的未來藍圖。

二、討論內容

(一)楔子:文化破碎與成功老化

高齡社會除政策面規劃之外,要如何建立社會大眾對於老化的認識,並在生活中重拾對老的尊重,進而營造高齡友善的氛圍?

(二)政策與體制:領導與治理

台灣人口老化並非只是統計上的數字,而是涉及經濟、財務、健康、社會正義等多面向的問題,尤其,臺灣老化速度全球最快,人口紅利已由正轉負,少子化的危機同時顯現,勞動人口逐年下降,整體社會如何轉型因應? 已經是燃眉之急。台灣目前高齡化社會的總體狀況如何?政策上做到哪些,而又有哪些還不足待補強?政府的領導方向是什麼?治理上的重點有哪些? 中央與地方要如何進行資源整合規劃?在財力與人力上要如何進行妥適分配?

(三)社會面: 社會脆弱與高齡友善環境建構

面對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我國在整體環境的打造上要如何做到對高齡人口友善?這同時也突顯社會的脆弱度,要如何面對與改善這種社會脆弱?目前現有的衛生、醫療與社福體系,足以因應這樣的衝擊嗎? 有哪些地方不足?而政府與民間又可以如何合作,來強化高齡浪潮下的社會支撐以及建構高齡社會安全網?

(四) 經濟脆弱與調適

快速高齡化帶來什麼樣的經濟脆弱? 在生產與消費上,產生什麼衝擊?而高齡社會又能為產經帶來何種正向的刺激與發展契機?政府應該有什麼樣的認知與因應,才不會下錯藥方、弄巧成拙? 又該如何做,化危機為轉機?

(五) 財政脆弱與調適機制

高齡社會,政府稅收將發生何種變化? 快速增加的社福與長照需求,其財源從何而來?政府可以如何作總體規劃分配財源?民間力量可以如何參與?

(六)法律層面

因應高齡化社會,目前我國比較重視的是社福面向的法規,例如老人福利法、長照法等,是否有所盲點? 高齡者在消費、休閒、理財等方面,是否受到歧視、發生哪些糾紛? 如何強化法律保障,促進活躍老化?

(七)世代面: 青銀共創的產業新機會

高齡社會對青年發展的衝擊與轉機?如何結合社會資源來進行高齡社會的互助與福利事業?而青年如何從社會實踐中重新處理老中青三代的關係?

三、座談時間

時間:中華民國106年5月18日(四)13:00-16:00

本活動為內部活動,有意參與者請洽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黃雅慧

(02)2306-5297#307 natalie.huang@yucc.org.tw

參與者 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伊佳奇(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邱淑媞(衛福部桃園醫院顧問醫師、國民健康署前署長)、曾旭正(國發會副主委)、鄧家基(台北市副市長)、吳肖琪(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馬 凱(經濟評論者)、曾巨威(中國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蘇錦霞(衍義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 金會名譽董事長)

引用來源:

連絡電話 23065297#307

« 2024 十一月 »
十一月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