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活動訊息 / 本會近期動態(old) / 大陸金融壯大 美稅改影響 台灣需作準備

大陸金融壯大 美稅改影響 台灣需作準備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1月18日下午舉辦「國際金融動盪 台灣的深思與因應」國際金融論壇,由東吳大學、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薛琦引言與主持,並邀請春華資本主席胡祖六、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長陳聖德及東吳大學、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進行專題演講。...
大陸金融壯大 美稅改影響 台灣需作準備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1月18日下午舉辦「國際金融動盪 台灣的深思與因應」國際金融論壇,由東吳大學、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薛琦引言與主持,並邀請春華資本主席胡祖六、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長陳聖德及東吳大學、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進行專題演講。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表示,在量化寬鬆退場的趨勢中,資產泡沫化的風險升高等因素,國際金融有其風險存在。此次由經濟學者及財金專家在梁國樹會議廳討論,緬懷前任央行總裁梁國樹的專業精神及教育家角色,具有紀念意義。

薛琦教授引提出台灣金融目前呈現落後,而美國的股市與稅改牽動國際金融情勢,當稅改擴大財政赤字,推升物價,Minsky時刻可能會逼進。

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則以「大陸金融行業發展現況及兩岸合作交流之探討」為題,說明大陸資本市場及金融產業的近年演變。目前他所主持的資產管理公司,也是在全球金融海嘯後募資壯大。

富邦銀行董事長陳聖德則指出台灣資本市場弱,是人口加速老化的遠因,台灣真正需要集中資源大力發展是高科技、金融、觀光、運輸及教育五大產業,作為台灣長期發展的經濟暨社會主軸。陳聖德並提到台灣的人口老化特別快速,政府應把轉型正義用在建設上,克服中長期人口危機,一個審慎的移民政策是需要的。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認為,台灣經濟表現每況愈下,民間投資意願低落,國內企業傾向對外投資,吸引外來直接投資的全球排名近乎墊後,問題的根源主要在投資,而投資的問題根源在「非經濟因素」,長期欠缺溝通協調、整合不同意見,以致政府的決策效能不彰,對大陸崛起的因應進退失據。

-----------------------------------------------------

以下收集相關報導:

陳聖德: 拚經濟 得靠五大產業

陳碧芬/台北報導

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長陳聖德18日指出,台灣資本市場弱,是人口加速老化的遠因,台灣真正需要集中資源大力發展是高科技、金融、觀光、運輸及教育五大產業,作為台灣長期發展的經濟暨社會主軸。

陳聖德分析,高科技產業包含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資訊業等3項;觀光產業則有住宿及餐飲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等加總,加上金融、運輸、教育的總和,占台灣GDP比重在過去10年皆穩於30%之上,且能發揮軟硬兼備,人才深耕等長期意義,且能支援邁入高齡社會的人口特殊結構。

全球金融海嘯爆發至今滿10周年,世界各地經濟指標陸續好轉,但也浮現資產可能泡沫等問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18日舉辦「國際經濟金融動盪 台灣的深思與因應」論壇,地點在台大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表示,金融海嘯發生以來各國央行先以寬鬆貨幣政策救市,現在由美國領軍升息促成量化寬鬆退場,資產泡沫化風險已然升高,國際間資金流動,影響新興國家利率和匯率,稍一不慎,可能引發新的金融風暴,此次由經濟學者及財金專家在此地討論,緬懷前任央行總裁梁國樹的專業精神及教育家角色,十分具有紀念意義。

世新、東吳講座教授薛琦指出,回顧這十年的變化,從台灣金融業的國際比較,可以明顯看到差異,在四小龍當中,香港、新加坡金融業附加價值占GDP比重,在2016年分別達17.7%、12.3%,是典型的國際金融中心,台灣約為6.7%。

至於金融業就業占總就業比重,台灣一樣輸給香港、新加坡;而金融業每人產值(勞動生產力)比較上,台灣遠落後其他國家,甚至不及後來居上的韓國。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認為,台灣經濟表現每況愈下,民間投資意願低落,國內企業傾向對外投資,吸引外來直接投資的全球排名近乎墊後,問題的根源主要在投資,而投資的問題根源在「非經濟因素」,長期欠缺溝通協調、整合不同意見,以致政府的決策效能不彰,對大陸崛起的因應進退失據。

陳聖德指出,台灣人的國際資產持有相當高,台灣錢淹腳目,建設卻沒辦法做,台灣的人口老化特別快速,政府應把轉型正義用在建設上,克服中長期人口危機,一個審慎的移民政策是需要的,並聚焦在發展高科技等五大產業。

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 陸銀行業擴張速度 世界領先

陳碧芬/台北報導

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18日指出,全球金融海嘯發生至今十年間,大陸金融體系及資本市場長足發展,股票市值僅次於美國、為日本的兩倍,大陸銀行業總資產擴張迅速達到世界領先的地位,健康財務條件支撐整體實力,從業人員學歷及薪資所得都是最好的,已成為全球最活力的體系。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昨天的經濟論壇中,胡祖六以「大陸金融行業發展現況及兩岸合作交流之探討」為題,說明大陸資本市場及金融產業的近年演變。目前他所主持的資產管理公司,也是在全球金融海嘯後募資壯大。

胡祖六指出,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系與金融體系,呈高度正相關,1930年代全球大蕭條就造成歐、日發展同步衰退,回頭自2007年全球金融海嘯作為起點來看,大陸資本規模現今已居於世界前列。

1990年之前,大陸並沒有股票市場,但過去十年來,大陸股票市值已是日本的兩倍,在全球主要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IPO)企業的數量,深圳排名第1、香港第2、上海第7,加總港深滬3個股市在同期間IPO募集的金額,超過紐約交易所,令全球股票交易所都相對遜色。

前台灣證交所董事長薛琦表示,台股裡曾有60多檔F股是從大陸返台掛牌的企業,8成業績表現比台灣在地公司好,因為他們的市場在對岸。現在滬深兩個交易所的IPO數目還需要大陸官方管控,如果有一天官方下放審批權給滬深交易所,「台商會被吸過去(IPO)」。

胡祖六指出,大陸銀行業在2007年時已排名全球市值前十大商業銀行,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這十年加強機構改革,聘用高學歷人才,經營理念和執行力極佳,銀行的信貸決策品質較以前改善許多,及至2018年1月15日來看同一全球排名,入榜陸銀還增加農行、招行,市值也明顯增加。

外匯存底穩匯率 否則新台幣已達25元

陳碧芬/台北報導

新台幣匯率該強該弱,市場上的不同業者各有所需。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許嘉棟18日表示,從我國的外匯存底金額消長,對照新台幣升值的變動,「若不是央行多買些外匯,金融帳亦已連續20多季淨流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不會是現在的29元,早就是25元了」。

許嘉棟是在「國際經濟金融動盪 台灣的深思與因應」論壇座談時回答台大經濟系教授、前國發會主委陳添枝的提問:「台灣有大量且持續的金融帳流出,看的出來央行有在干預台幣匯率,這樣好不好?長期以來匯率政策把新台幣維持在低水準,這樣好不好?」時,給了上述回答。

許嘉棟指出,外匯存底近一年來成長慢,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以前央行多買些外匯來維持匯率穩定,若全部交給市場決定,以我國經常帳盈餘一大堆的情況下,「新台幣不知道要升值到哪裡去了」。由於台灣金融帳、經常帳盈餘很難降下來,金融帳也已連續20多季淨流出,看似惋惜,這卻是對抗新台幣升值的重要力量。

前央行副總裁邱正雄在會中表示,1975~1996年間台幣大幅升值,當時同時發生「王蔣大戰」,一邊認為要物價穩定,台幣要升值,另一邊站在企業界立場,經歷新台幣升值衝擊,造成匯損大於淨值,不升值能馬上對企業有助益,企業主賺錢,才敢僱用員工,才有經濟動能。

他說,兩造的爭辯到後來,因外面世界的壓力要求台幣升值,而快活不下去的企業,被逼著做產業升級。

前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指出,新台幣匯率若長期偏低,對出口商最有利,該產業的獲利會很好,其中許多是台股的上市公司,台灣資本市場非常開放,外資比重超過3成,正是因為台幣匯率穩定偏弱,外資出脫台股後匯出,沒有匯率的風險,「若我是外資,一定很高興新台幣穩定」。

北富銀董事長陳聖德建議,擴大本地投資可以有效降低金融帳、經常帳盈餘,投資可帶動經濟活力,增聘人才、提高薪資,並讓民眾敢於消費的信心。

 

 

 


« 2024 十一月 »
十一月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