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稅制改革的公與義 / 新聞導覽

新聞導覽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四)──法人代表制之弊端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前文已論及「產金不分離會惡化動態階級流動」。以下我再談另外一個有利於富裕家族永保安康的規範──公司法27條的法人代表制。在法人代表制度下,許多大公司的董事全是其他公司或財團的「法人代表」,而非自然人。因此,某財團家族成員甲在X公司任負責人,如果因為違反金控法、證交法、內線交易、背信、詐欺,而被主管機關撤職,原本這是一個嚴重至極的處分,理論上是該剝奪該家族在X公司的經營權的。但是在法人代表制度下,甲自己被撤職沒關係,只要另外派甲的太太續做法人代表即可,其家族實力完全不受影響。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三)──產金分離之必要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然而風險控管、金融檢查等管理,都只是消極被動面的、不涉及銀行主動違規意願的。如果銀行A的老闆甲自己也在經營X事業,那麼如果X事業面臨財務危機,而甲若要用銀行財務對X伸予特殊援手,甲的操作就會是積極主動的,甚至刻意迴避主管機關監督的。簡言之,甲既然同時是A與X的老闆,那麼甲自然會傾向把A銀行視為X企業的金庫。這樣,A銀行存戶的錢在甲的眼中,就是同為家族企業X的金庫。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二)──Dworkin的動態公平觀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我最喜歡的廿世紀哲學家Ronald Dworkin說,一個公平的社會應該要是endowment insensitive, ambition sensitive,真的是一語道破動態公平的核心概念。Ambition 是指個人的努力、發奮向上的拼勁。Endowment則是指諸如金湯匙之類無關個人努力的、生下來就給定的資源或機會。一個動態公平的社會,就是要使endowment的重要性降低、ambition的重要性提高。這,就是動態公平的最重要觀念。 閱讀全文

改善台灣世代不公平五論(一)──靜態與動態公平之辨

來源: 朱敬一,天下獨評 2015年05月20日

最近有些朋友想要參政,其所提「政見」之一,就是改善台灣社會的不公平。至於要怎麼做才能改善不公平,目前我所看到的論述還相當單薄,除了改革稅制之外,其他方面的政策構想並不多見。諾貝爾獎得主Stiglitz最近提出了改善美國不公平的三個解方,除了「稅制」一點有交集之外,其餘都未必與台灣情境契合。 閱讀全文

虛矯文化阻礙稅改

來源: 謝錦芳,中時電子報 2015年04月16日

北歐各國在追求經濟成長時,能夠兼顧社會均富與環境永續,成為發展的典範。在瑞典,如果開車超速被取締,依駕駛人平均一日所得開罰,因此董事長與小職員所繳罰金可能相差十倍,民眾認為這才能達到真正的公平。在台灣,這樣的公平正義文化何處尋? 閱讀全文

台灣患財富不均 非所得不均

台灣患財富不均 非所得不均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5年04月15日

全世界均為所得分配的惡化煩惱,國民所得屬於中等的台灣,中研院士、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劉遵義認為,以吉尼系數觀察,自1980年以來,台灣所得分配有穩定的良好表現,比德、英等開發國家好,並維持長期以來參與國際貿易與投資,未來發展可能會更好。 閱讀全文

租稅公平 促轉型 劉遵義向台建言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5年04月14日

太陽花學運以來,台灣民眾對社會貧富差距的不滿,衍生一次又一次的社會街頭抗爭。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認為,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全世界都深陷貧富差距擴大的困境。他建議,政府應適當調整財政租稅制度,讓租稅變得更公平, 同時,加大投資教育、公共基礎建設來進行所得再分配。 閱讀全文

何志欽:財富不均 應從稅制補救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5年04月14日

台灣財富分配嚴重不均,多位前財經官員昨皆強調,政府應改善稅制補救。前財長何志欽主張,政府應實施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將遺產稅及贈與稅合一,同時調高營所稅率,三者稅率應提高為2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