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背景說明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在思考永續發展同時,需要協調三個面向:首先,是經濟面向的永續,在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其次,是環境面向的永續,對環境作合理規劃;最後,是社會面向的永續,追求同一世代及世代間的公平。確保這一世代與下一世代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前提。

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如何打造高齡友善的環境,如何提供下一代希望與美好的未來更是世代正義關心的問題。這部分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廣益,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之下尋求解決之道。

新聞導覽

老屋重建房屋稅 最長減半12年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7年04月26日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明訂經評估需拆除重建或是30年以上老屋,可享1.3倍基準容積或1.15倍原建築容積獎勵。若民眾於新法施行5年內申請重建,房屋稅及地價稅可減半徵收2年,2年內房屋未轉手,房屋稅減半優惠可再延長10年,至多以12年為限。 閱讀全文

前瞻預算8800億元 曾巨威:特別預算成常態,變短視投機政策思維

來源: 多元 2017年04月26日

扁政府提5000億「新十大建設」、馬政府提5000億「愛台12項建設」[註1],蔡政府也提出8800億「前瞻基礎建設」,各朝政府都愛用特別預算進行建設,中國科技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曾巨威批特別預算已成常態,顯示出「短視」與「投機」的政策思維。 閱讀全文

創新高!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破410 ppm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7年04月26日

上周二(18日),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Mauna Loa Observatory)首次紀錄到二氧化碳濃度飆破410ppm(確切數值是410.28ppm)。 閱讀全文

砸215億元 政院力推新農業

來源: 工商時報 2017年04月24日

行政院周四(27日)院會將聽取新農業執行成果,今年農委會將投入215億元預算推動新農業,大糧倉計畫將擴展種植面積至1萬公頃、創產值60億元,以雜糧集團產區為模式,推動契作契銷合作經營。 閱讀全文

台灣所需要的交通建設

來源: 聯合報 2017年04月24日

編按:政府近期提出前瞻建設計劃草案,其中內含許多重大公共交通建設,這部分引起許多爭議。我國的重大交通建設要如何規劃才能將預算真正花在刀口上?而交通建設的規劃思維應該是如何?過往的建設如何成為前瞻建設的基礎?以下收錄前行政院長毛治國於媒體投書作為參考。 閱讀全文

政院:台灣環評扭曲 世界獨有

來源: 聯合財經網 2017年04月24日

行政院長林全將在廿日聽取環保署所提政策環評專案報告,其涉及的法規及制度的修改,也預計在新政府執政周年前夕提出。 閱讀全文

前瞻建設基礎計畫-北市長柯文哲建言

來源: 多元 2017年04月20日

編按:政院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引起爭議,其中編列最大宗預算的軌道建設與地方發展息息相關,引起地方政府的注目。而在推動捷運軌道多年經驗的台北市政府對於此也有些執行上的質疑,以下收集北市長柯文哲的相關發言新聞,作為追蹤基礎。 閱讀全文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應先有遵循的基本原則

來源: 工商時報 2017年04月19日

林全內閣日前推動「前瞻基礎建設」,並宣示以八年近兆元預算執行。在貨幣寬鬆政策效用遞減之際,利用政府支出的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切中時機。同時,展現大開大闔,透過基礎建設,由政府帶頭投資,帶動民間投資及活力,加速台灣經濟的脫胎換骨,值得肯定。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