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背景說明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在思考永續發展同時,需要協調三個面向:首先,是經濟面向的永續,在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其次,是環境面向的永續,對環境作合理規劃;最後,是社會面向的永續,追求同一世代及世代間的公平。確保這一世代與下一世代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前提。

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如何打造高齡友善的環境,如何提供下一代希望與美好的未來更是世代正義關心的問題。這部分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廣益,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之下尋求解決之道。

新聞導覽

修科技基本法 蔡英文:為創新除阻礙

來源: 聯合報 2016年12月05日

總統蔡英文上午參加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時表示,產業界最常跟她抱怨「過時的法令為創新帶來的阻擾」,政府應該成為創新的推手,而不是阻礙,「要讓台灣走向新時代,政府要想辦法移除創新路上的小石頭」,科技基本法的修正,就是政府努力的第一步。 閱讀全文

借鏡荷蘭經驗 找出經濟脫困之道

來源: 工商時報 2016年12月01日

近年以來尤其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迄今國際經濟仍籠罩著陰霾,以外需導向的臺灣亦不例外,因遭到全球市場需求下降波及,而導致經濟成長陷入持續低迷。面對此一不利環境之下,許多學者專家最常以香港、新加坡,或是日本、南韓,甚至德國、以色列等國家的產業發展模式,以作為台灣經濟擺脫困境之典範。 閱讀全文

整合PM2.5、臭氧 新式空污指標「AQI」12月1日上路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11月30日

目前的空氣污染指標(PSI)、強化細懸浮微粒(PM2.5)併陳的雙指標方式,將在12月1日以空氣品質指標(AQI)取代。AQI將整合PM2.5、新增臭氧8小時兩項目,將是我國最新空氣品質標準判斷依據。 閱讀全文

去年GDP分配給勞工 史上第三低

來源: 工商時報 2016年11月28日

經濟成長的果實分配到哪裡?依主計總處甫完成的104年GDP分配面數據,分配至「受僱人員報酬」的比率降至43.97%,為歷年第三低,而分配至營業盈餘比率則升至35.08%,創下近11年新高,顯示所得分配不均仍未見改善。 閱讀全文

農村再生計畫 鼓勵農青回鄉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6年11月23日

根據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環境小組的調查,八成民眾居住在城市,肩負生產大眾食物的農村,人口占比僅13%、且平均年齡超過62歲,台灣農村老化較都市來的嚴重,問題已擴大危及到生產糧食,自然保育景觀維護、孕育文化及休養身心等。 閱讀全文

當公司倒閉或解散時

來源: 聯合報 2016年11月23日

編按:復興航空在本周無預警地宣布停飛並解散,讓許多員工與乘客措手不及,這也讓我們重新省思公司的治理問題,當面對財務與經營危機的時候,公司應該怎麼處理對於公司內外部才是公平合理的。另一個值得注目的點為航空業為依法律規定並經政府許可的特許行業,本次復興航空的處理勢必得多方考量。 閱讀全文

農委會允修法釋地 老農把持田地 青農無地可種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6年11月23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昨日舉辦座談會探討高齡化農村,如何吸引年輕人接手農務。與會專家認為,老農民把持農地,寧休耕卻不願意釋出,導致年輕人不易取得土地耕作,形成農村高齡化現象。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表示,老農民不願釋出土地是怕失去農保資格,農委會將修法解決,幫助青農取得土地耕作,賺到第一桶金。 閱讀全文

TPP、RCEP混沌不明 沈榮津:台應朝FTA努力

來源: 工商時報 2016年11月22日

經濟部政務次長沈榮津昨(21)日表示,鑑於《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兩個多邊協定混沌不明,台灣未來應致力於自由貿易協定(FTA)等雙邊協定努力。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