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背景說明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在思考永續發展同時,需要協調三個面向:首先,是經濟面向的永續,在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其次,是環境面向的永續,對環境作合理規劃;最後,是社會面向的永續,追求同一世代及世代間的公平。確保這一世代與下一世代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前提。

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如何打造高齡友善的環境,如何提供下一代希望與美好的未來更是世代正義關心的問題。這部分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廣益,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之下尋求解決之道。

新聞導覽

印度是全球經濟低迷中的曙光?

來源: 馬丁•沃爾夫,FT中文網 2016年03月18日

本屆政府上臺之際,印度經濟正遭遇急劇的消費價格通脹和巨額財政赤字。得益於油價下跌,印度的通脹率已從2013年的逾10%下降至不到6%。中央政府的財政赤字預計將從2013-14年度(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的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5%,下降至明年的3.5%。印度經濟在2012-13年僅增長5.3%,預計2015-16年的增速將達到7.5%。 閱讀全文

國土法,給問嗎?地政學者戴秀雄來解答(二):公民力量決定國土未來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3月16日

台灣國土的最高指導原則,延宕23年的《國土計畫法》(簡稱國土法),2015年終於完成立法。《國土法》將成為引領台灣土地良好規劃的根本?還是成為空有其表的規劃?這其中,「公民參與」扮演著重要角色。 閱讀全文

點評中國:中國經濟下行將導致的三種政治後果

來源: BBC中文網 2016年03月14日

中國經濟增速下行成為一個難以扭轉的趨勢,突出表現在工業產能大量過剩、對外出口顯著下降、「殭屍企業」不斷增加、中小企業倒閉、資本外逃有增無減、失業人數快速增加等。 閱讀全文

數據:中國外儲下降並非資本外逃所致

來源: FT中文網 2016年03月11日

國際清算銀行的分析涵蓋了去年第三季度,中國的外匯儲備在這一時期內下降了大約2850億美元(不過,這其中部分縮水要歸因於以歐元和日元等貨幣計價的外儲估值的下降,這些貨幣在該季度均相對美元下跌)。 閱讀全文

不宜樂觀看待股匯市的非理性繁榮

來源: 工商時報社論 2016年03月08日

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各國股匯市、大宗物資、原料價格也被大肆炒作,葛林斯潘在其「危機、人性以及世界經濟的未來版圖」一書中指出,為什麼全球計量經濟模型沒有任何一個能預測出金融海嘯的發生,因為經濟預測最困難的就是預測轉折點(turning point)的發生時點,和轉折衝擊的內容與強度,這是計量經濟學的罩門。葛老提出「人性」說,主張經濟行為受人性影響,以致計量經濟模型頓失預測能力。 閱讀全文

中國2月外匯儲備降幅收窄,資本外流放緩

來源: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6年03月08日

李克強宣布的旨在到把經濟增長速度到2020年保持在6.5%或更高的一整套措施,包括了貨幣供應量目標。貨幣刺激政策通過壓低利率來幫助經濟增長。但是,低利率也使投資一種貨幣的吸引力減小,這可能進一步促使中國的資本外流。 閱讀全文

高雄工業城轉型綠能關鍵? 台日共尋「氫經濟」發展利基

高雄工業城轉型綠能關鍵? 台日共尋「氫經濟」發展利基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3月08日

工業城市高雄面臨氣候變遷、產業轉型的呼聲下,「氫能」是否成為未來的關鍵產業?5日由立委趙天麟辦公室主辦的「氫能城市論壇」在高雄登場,邀請全球領先推動氫能經濟的日本政府代表和專家學者,及國內產官學界一起探討高雄發展氫能產業的可能。 閱讀全文

中國的經濟賭博:刺激增長和調整結構可兩全

來源: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16年03月07日

金融寬鬆政策意味着更多債務,而目前很多西方經濟學家及決策者擔心中國經濟的總槓桿已經遠遠超過經濟產出。不斷增加的債務或許會幫助政府實現今年的增長目標6.5%-7%,但代價就是銀行為苦苦掙扎或者實際已經破產的公司提供更多貸款,因此承受更大負擔。該政策還可能淡化領導層的一項承諾,即關閉那些正在生產沒有銷路的工業品的公司。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