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背景說明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在思考永續發展同時,需要協調三個面向:首先,是經濟面向的永續,在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其次,是環境面向的永續,對環境作合理規劃;最後,是社會面向的永續,追求同一世代及世代間的公平。確保這一世代與下一世代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前提。

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如何打造高齡友善的環境,如何提供下一代希望與美好的未來更是世代正義關心的問題。這部分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廣益,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之下尋求解決之道。

新聞導覽

台灣生技製藥產業與資本市場的實與虛

來源: 黃文鴻,工商時報 2016年02月24日

新春開盤才一星期,浩鼎生技第二/三期臨床試驗的解盲,為台灣生技醫藥產業帶來另一次的震撼。這星期的股市交易二天,浩鼎市值蒸發至少200億以上。這幾年來生技製藥資本市場的熱絡,是政府研發資源投入法人科專與學界研究,推動生技製藥產業研發30年來能量累積的呈現。台灣民主歷程上第三度政黨輪替,新政府即將登台之際,社會各界對未來生技製藥產業的發展,保持樂觀的態度。 閱讀全文

中國如何應對“三元悖論”?

來源: FT中文網 2016年02月24日

“三元悖論”最初由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在上世紀60年代末提出,這個悖論與追求互不相容的目標有關。簡單來說,無法同時追求獨立貨幣政策、固定匯率和資本自由流動這三個目標,只能在三個目標中選擇兩個。中國有固定但可調整的匯率,想要保持貨幣政策獨立,還承諾放開資本賬戶。這三樣裡面肯定得舍棄一樣,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政府不得不將註意力放在貸款的快速增長上——今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再次飆升。 閱讀全文

英國退歐對倫敦金融城不利

來源: FT中文網 2016年02月23日

在金融危機以來的幾年裡,這些擔憂不斷加劇。倫敦金融城與布魯塞爾方面發生了沖突,後者不僅希望在歐盟範圍內徵收金融交易稅,而且還想要限制銀行家薪酬。倫敦金融城還擔心,與銀行業聯盟相伴隨的監管變化可能最終證明是一個用繁文縟節束縛倫敦的計謀,侵蝕其作為金融中心的競爭力。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就英國歐盟成員國身份的重新談判,一直尋求建立“保護措施”防範這種感知到的威脅。 閱讀全文

不願再當世界警察的美國

來源: BBC中文網 2016年02月22日

美國軍隊目前正為應付世界多個地方發生的衝突而顯得捉襟見肘,即使美國在本月早些時候宣佈的5820億美元國防預算也不足以應付其所有需要。來自俄羅斯以及伊斯蘭國組織的新挑戰正迫使五角大樓改變計劃,並且重新討論各盟國是否已經盡到了他們的應有責任。 閱讀全文

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會成功嗎?

來源: 紐約時報 2016年02月22日

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供給側改革」一詞。他說:「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 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閱讀全文

全台首座浮動型太陽光電啟動 蔡英文:優先修法推動再生能源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2月19日

全台第一座浮動型太陽能發電今(18)日在屏東縣正式問世。由旭光環保科技公司和李長榮集團旗下全利能源實業公司一起打造的浮動型太陽光電系統,架設在佳冬鄉的縣管滯洪池上。屏東縣政府表示,目前裝置容量為102KW,與台電併聯,後續擴充至整個滯洪池將達到499KW。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出席啟動典禮時表示,新政府在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上有強大決心,而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和電業法也將列為新國會的重要優先法案。 閱讀全文

傳統作物耐得住氣候衝擊 花蓮農改場積極向部落取經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2月18日

面對風災、寒害種種極端氣候衝擊,台灣農業戰鬥力可能隱藏在原鄉部落中!花蓮場去年成立的「原住民農業研究室」,積極向部落尋求傳統作物種原,這些長期馴化、經過環境歷練,藏種於部落的原生作物,有望成為極端氣候下糧食安全的解方。 閱讀全文

銀行仍是全球經濟鏈條的薄弱環節

來源: 馬丁•沃爾夫,FT中文網 2016年02月18日

更重要的是,慢性需求缺乏綜合徵正在惡化,中國經濟放緩可謂雪上加霜。可以認為不太可能發生金融危機,但之前市場中的欣喜情緒已經消失。一種可能的回答是,對中國的欣喜之情已經結束。然而,更好的答案是高收入經濟體尚未從金融危機以及隨後的歐元區危機中恢復過來,正如超低利率所表明的那樣。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