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社會與貧富差距
- 背景說明
-
台灣正處於全球化、在地化的互補和矛盾中,帶來一連串經濟、文化及政治的衝擊環境,期盼以溝通來面對歷史記憶與族群意識,提升法治觀念及價值倫理,重建民主社會素養,更期盼釐清公共領域及私領域之界限,實踐公民社會的精神,故我們強調「分享」,一方面呼籲人們重視專業倫理、弱勢權益、資源的分配落差、家庭與社會失序,另一方面則要努力豐富藝術人文素養,重塑社會的基本價值。
臺灣的貧富差距自2001年驟然擴大是社會基本現實,依行政院主計處歷年的「家庭收支調查」來看,家戶可支配所得由小至大排列分成5等分,從2001年迄2016年,最高20%家庭和最低20%家庭所得差距倍數幾乎都在6倍以上。另根據財政資訊中心發布2015 年度綜所稅申報資料,所得在前 5% 的家庭,平均年所得為新台幣 471.5萬元,最後 5% 的家庭,平均年所得僅 4.7 萬元,差距達百倍,為歷年次高。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訪台時指出,台灣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貧富不均,財富集中少數人身上,顯示出貧富差距過大問題,不容忽視。
政府雖不斷擴大公共預算支出、開辦社會保險、社福津貼加碼,推動租稅改革,試圖透過所得重分配來縮短貧富差距,但人民對於生活改善的「無感」、經濟條件未提升的「有感」,顯示縮短貧富差距效果不彰。AI科技進步,將大幅取代人類工作機會,貧富問題將更趨嚴峻,需要集眾人智慧,尋求解決之道。
- 新聞導覽
-
蔓延規模擴大 全球野火地域性正在改變 科學家直指氣候變遷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21年02月24日野火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許多過去不曾引發野火的生態系統現在開始發生野火,科學家對此感到憂心忡忡。 閱讀全文
迪頓:改革資本主義劫貧養富思維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1年02月22日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撰文指出,倡議用租稅來「劫富濟貧」的人士,常會遭到反對者疲勞轟炸式的異議,強調這種「從上到下」的財富重分配政策完全無厘頭;因為有錢人的確很有錢,但人數太少,因此對他們加稅,根本不足以幫助窮人。 閱讀全文
德州大斷電「貧富」立見!富區明亮 貧區黑暗
來源: 多元 — 2021年02月22日美國德州因為冬季風暴,斷電進入第四天,現在又開始鬧水荒,德州大停電,也導致天然氣價格暴漲,鈾礦股價飆34%,半導體晶片也出現短缺,德州進入夜晚,「貧富差距」一眼可見,奧斯汀豪宅區燈火通明,非裔貧困住宅區卻是漆黑一片。 閱讀全文
萊豬進口 政院:國產豬消費量比去年同期增、沒崩盤
來源: 中央社 — 2021年02月19日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表示,外界曾質疑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會造成國內豬肉崩盤,或大家不敢吃豬肉,銷量大幅下降,但數據顯示,國內豬肉消費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6000噸,並未造成國產豬肉銷量崩盤。 閱讀全文
富豪災難財:樂施會「2020世界貧富差距報告」
來源: 聯合報 — 2021年01月27日「你知道嗎?全球10大富豪光是去年賺到的『災難財』,利潤金額就足以拯救全世界的『疫後窮人』。」《Oxfam世界不平等報告》於1月25日公開——根據報告解析,在2020年的全球大疫中,無論是貧富差距、性別不平等與種族歧視等問題,都在經濟角度上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惡化,像是極端貧窮者的全球數量就大舉增加了2~5億人,全球收入中位數以下家庭的資產衝擊,恐需10年以上才能恢復;但以全球前1%富豪資產為例,金字頂端經濟的疫情衝擊,早已在全球爆發的9個月內就恢復「疫前水準」,甚至持續從各國的振興政策中獲利,藉由各種「災難財政策」繼續穩成最大贏家? 閱讀全文
方天賜/「后翼棄兵」外交 萊豬進口下的主權犧牲
來源: 聯合報 — 2021年01月18日編者按:萊豬已於110/1/1正式開放進口,但爭議卻沒有因此降溫。從食品安全到外交政策,政府至今還未給出全面讓人民理解信服的說明,到底萊豬進口後台灣換到了什麼?抑或是失去了什麼? 閱讀全文
萊豬不易吃到中毒 台大教授籲標示讓民選擇
來源: 聯合報 — 2021年01月18日「萬物皆有毒,劑量和暴露量決定毒性。」台大毒理學教授姜至剛17日指出,依國內的美豬萊劑殘留容許量標準,以60公斤成人換算,每人每天吃6公斤豬肉、1.5公斤豬肝或腰子才可能超標,且超標離中毒仍有一段距離;但政府仍應做好標示,讓民眾想避免食用時,有選擇不吃的權利。 閱讀全文
人口負成長 產業界爆人才斷層隱憂
來源: 多元 — 2021年01月17日據各報社論皆指出,台灣人口進入負成長階段,產業界深陷「人才斷層」的憂慮。工業總會調查發現,產業界正面臨結構面、制度面的「缺、拒、流」育才、攬才及留才的三大障礙,建議政府在發展「引進國際人才平台」的思維下擬定策略,滾動檢討,讓台灣在全球搶人才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拉近不動產稅基與市價落差是健全房市當務之急
林建甫 , 彭思遠 — 2012年08月27日過去幾年以來,政府努力打造優質的環境,調降遺贈稅吸引台商資金返台,簽訂ECFA提高陸資外資來台投資誘因,以及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都帶領台灣走過國際金融風暴,並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值得肯定。不過資金的湧入,卻也帶來了都會區高房價嚴重問題。 閱讀全文
對民主與市場的反思:一個政治學者在21世紀開端的沉痛思考
朱雲漢 — 2012年07月20日扭曲市場與民主的根本力量,是美國過去二十多年來打造的新自由主義世界秩序,這個新的秩序讓美國式資本主義所向無敵,讓資本在全球範圍取得前所未有的主宰地位,民主與市場兩者都成為全球資本主義的俘虜。全球資本主義使得極少數跨國企業精英取得影響國家政策、支配社會基本遊戲規則的無比權力。 閱讀全文
台灣是地球上少有的富豪樂土
朱雲漢 — 2012年05月07日在大陸作為富豪更很難卸除原罪感,大家都懷疑你的第一桶金是如何掘的;而且富豪的社會公信力並不高,因為「為富不仁」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在台灣,富豪有能力塑造社會的主流價值,如果捐助一些藝術文藝活動,或是參與公益事業,更是很容易成為令人景仰的社會名流,比政治人物更有公信力,也是年輕人崇拜的對象。 閱讀全文
縮短臺灣貧富差距與提升有感施政之政策建議
詹火生 — 2012年03月22日臺灣的貧富差距在2001年驟然擴大,依行政院主計處歷年的「家庭收支調查」來看,家戶可支配所得由小至大排列分成5等分,在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間,家戶高低所得差距幾乎都在6倍以上,可說是貧富差距擴張最快速的十年。 閱讀全文
追尋新時代的土地政策
徐世榮 — 2012年03月03日土地政策非常重要,但在論述它之前,必須先確切掌握土地的意涵。土地其實是包涵了多重及複合的價值,理解它必須經由動態及多面向的途徑,唯有經由這種方法才得以抓住其複雜的狀態,不會落入於偏狹的化約主義狀況... 閱讀全文
前瞻未來與永續發展
翁啟惠 — 2011年12月11日面對複雜不確定性環境,單純從眼前發生的問題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治理方式,已經無法應付不間斷的突發問題,因此,決策者需要從短期解決問題的治理方式改變成具有遠見和整體思維的決策模式。這種及早預期問題的前瞻式治理,不但能積極面對永續議題,掌握未來長期變化,且能在科技與人文的融合下做出適切的對應調整,這正是前瞻治理對永續發展議題最重要的價值。 閱讀全文
「政治」行政與立法缺失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李紀珠 — 2007年05月20日二○○○年台灣每人所得在全球主要國家中排名為廿四,至二○○五年已跌至三十,且由領先南韓三千六百三十二美元,轉為落後韓國約三千美元;貿易額由世界排名十四跌為十六;外人投資不但是四小龍之末,更居亞洲十國之八;國家債信評比年年下降,而家計負債比卻居亞洲第一。這些數據說明了一個事實,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已相對下滑。 閱讀全文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在相關議題上舉辦的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