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社會與貧富差距
- 背景說明
-
台灣正處於全球化、在地化的互補和矛盾中,帶來一連串經濟、文化及政治的衝擊環境,期盼以溝通來面對歷史記憶與族群意識,提升法治觀念及價值倫理,重建民主社會素養,更期盼釐清公共領域及私領域之界限,實踐公民社會的精神,故我們強調「分享」,一方面呼籲人們重視專業倫理、弱勢權益、資源的分配落差、家庭與社會失序,另一方面則要努力豐富藝術人文素養,重塑社會的基本價值。
臺灣的貧富差距自2001年驟然擴大是社會基本現實,依行政院主計處歷年的「家庭收支調查」來看,家戶可支配所得由小至大排列分成5等分,從2001年迄2016年,最高20%家庭和最低20%家庭所得差距倍數幾乎都在6倍以上。另根據財政資訊中心發布2015 年度綜所稅申報資料,所得在前 5% 的家庭,平均年所得為新台幣 471.5萬元,最後 5% 的家庭,平均年所得僅 4.7 萬元,差距達百倍,為歷年次高。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訪台時指出,台灣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貧富不均,財富集中少數人身上,顯示出貧富差距過大問題,不容忽視。
政府雖不斷擴大公共預算支出、開辦社會保險、社福津貼加碼,推動租稅改革,試圖透過所得重分配來縮短貧富差距,但人民對於生活改善的「無感」、經濟條件未提升的「有感」,顯示縮短貧富差距效果不彰。AI科技進步,將大幅取代人類工作機會,貧富問題將更趨嚴峻,需要集眾人智慧,尋求解決之道。
- 新聞導覽
-
我國2012年貧富差距6.13倍 比韓國還高
來源: 東森新聞網 — 2013年08月06日我國去(101)年家戶所得差距倍數為6.13倍,雖較上年縮減0.04倍,不過,仍高於韓國的5.54倍,對此經建會表示,若不計政府移轉收支,我國去年所得差距倍數為7.70倍,顯示政府推動的政策有助減緩所得分配差距的擴大。 閱讀全文
天災地變下談活化觀光資源
來源: 聯合 — 2013年06月06日芮氏規模6.3的今年最大地震,加上日前36度高溫,以及暴雨和冰雹,在在預示了今年夏天的極端氣候。地震和暴雨將產生何種自然破壞,事前當然無法預知 閱讀全文
張金鶚:實價課稅是必走之路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3年04月02日張金鶚提出的5大目標,包括加速都市更新,創造社會共贏,並希望藉由健全房市機制,保障弱勢居住權的居住正義。他也期待能藉由社區與專業參與,營造公共利益優先的NGO公民社會。 閱讀全文
奢侈稅不能輕言退場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2年10月29日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上路之後,房產交易價格益趨透明,而且對房價不合理炒作,達到抑制效果,因此對已實施一年半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即奢侈稅),立委及業界主張已達成階段性目標,多建議廢止,此話題再度引起社會大眾關注。奢侈稅是否達成預定的效果,應從其立法初衷談起。該條例的立法說明即強調「房價不合理飆漲」,與「房屋短期移轉稅負低,土地短期交易未課徵土地增值稅」........ 閱讀全文
「青貧族」望「黃金年代」興嘆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09月05日最近冒出來「青貧族」這個名詞,因為整個青年世代都有落入貧窮族群的風險。根據主計處最新的資料,台灣未滿30歲、30至34歲、35至39歲三個組群的平均年所得,從40萬出頭到65萬左右,都低於15年前水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現在三、四十歲的人,餵飽自己都很勉強,養家活口更是艱難,變成充滿困惑的一個世代。 閱讀全文
舊貧新貧 社會隱憂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03日新貧族非失業,亦不屬於低收入戶,但卻是另一種貧窮,因為他們得不到政府關愛的眼神。除了「舊貧」、「新貧」外,還有月薪不到三萬元的「窮忙族」,主計處二○一一年的「人力運用調查」指出,將近三成、兩百二十六萬多名上班族,平均月薪不到兩萬五;將近一半、三百六十萬名上班族,平均月薪不到三萬元,占了四成左右。足見薪資低所釀成的「薪貧」階級已逐漸擴增,他們不滿意現狀的情緒將是台灣社會的一股隱憂。 閱讀全文
租屋平台 擬補貼房東最高1萬
來源: 中央社 — 2012年08月20日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每10年1次住宅普查,民國99年住宅普查數據,台灣地區空閒住宅數156萬戶;內政部長李鴻源上任後推動「租屋服務平台」,鼓勵釋出空屋,透過租屋服務平台媒合,租給弱勢及需要者。 閱讀全文
李鴻源:認真思考再建合宜宅
來源: 中央社 — 2012年08月10日李鴻源指出,合宜宅在台灣的建築史上是個里程碑,尤其是大台北民眾深為房價所困擾,因此內政部從很早之前就開始規劃興建合宜宅,希望以一般人可負擔的價格,來滿足民眾住的需求。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在相關議題上舉辦的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