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遠離股市
牛 繼聖 — 2012年06月01日「五月台股交易量萎縮引起行政院特別關注,認為是一個應該採取行動的警訊,當成交量萎縮至五百億元以下,且持續一段時間,將會立即啟動跨部會救市會議。」「我們應肯定國民黨團證所稅整合版本的火速提出,讓市場的不確定性減到最低...因此市場就能夠減少紛擾,股市量能就能夠回來,重新出發。」這些描述政治與股市密切關係的新聞反映出國內長久以來的一項特殊社會文化:股市的走勢應由政府負全責,政府在推行任何財經政策時都應該特別顧慮股市反應。然而,這種文化不但持續性地造成政治資源的耗損,也阻礙股市的健全發展,對本國長期競爭力影響甚鉅。
影響股市的因素眾多,除了經濟、財政與貨幣等政策層面之外,還包括經濟景氣循環、產業消長、國際金融市場的互動以及地緣政經情勢。可以說股市是反應以上因素總和的一個櫥窗,試圖以單一因素來操縱股市是絕對徒勞無功的。而政府的財經政策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營造良好的產業與投資環境,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的分配資源,有效的政策必然著眼於國家長遠發展的目標,不能過分受到短期的股價漲跌的影響。只要政策方向正確帶動經濟成長與社會正義,自然促成股市的健全發展;健全的股市擁有理性與公平的特性,將會進一步帶動經濟的繁榮。
反觀國內時常可見政治人物隨時緊盯股市,平常在受訪時將股市漲跌或成交量等數字信手拈來,一旦遇到股市大漲則喜上眉梢,似乎政績因此而獲得肯定,一旦大跌則面露擔憂緊張,積極表示政府對救市的重視。如果執政團隊長期過分關注股市動態,必定浪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追求速成,治標而無長效,反而排擠政府原可使用於規劃與執行長期政策的資源。
政治與股市關係過於密切的另一個結果是出於政治目的而干擾股市。政府官員常針對股市價值或漲跌在媒體上任意評論,更不適當的是在股市重跌時明示或暗示政府將動用資源護盤,企圖增強市場信心,而不考慮投資人(通常是弱勢的散戶)是否會因為這些言論買進而造成未來更多損失。市場中更充斥著政府基金是否進場拉抬股市的傳聞,已經影響到了股市正常的運作機制。政府基金操盤人憑著專業判斷,認為股票價值低估自然應該買進,不需要政治上的指點或明示、暗示,若為了護盤而買進,本就是怠忽職守,各基金的聯合行為更有操縱股市的疑慮,護盤行為本不宜作為政績,猶記當年有財政部長不願護盤進場,掛冠而去。今日政府護盤成為正義、成為施政績效,投資人益加依賴政府的介入,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難以發展健全的資本市場。
導正一個行之有年的文化的確很困難,但考慮國家經濟目前所面臨的艱難處境又非做不可。當國人集思獻策如何提昇股市成交量時,卻見韓國人均所得早已超越台灣,美韓FTA正式生效,且將於今年展開中日韓三方FTA談判,三星手機、記憶體、面板更逼得台廠潰不成軍。韓國人能有今日的成就,絕對需要長遠的規劃,一步一腳印的貫徹執行,絕對不是靠民粹式的情緒、短期的政策倉促堆疊而成。為使財經官員減少不必要的干擾與資源浪費,回歸致力於對國計民生長遠的經濟規劃、有效益的政策推動。期待政治領袖與社會菁英能體認到問題的根本與急迫,齊力導正此偏差的文化。正當政治與股市牽扯不清的證所稅議題將要告一段落之際,讓一切平靜,回歸資本市場氛圍與紀律,讓政治遠離股市,股市遠離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