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中美從G2走向分道揚鑣的背後
來源: 日經 — 2020年01月10日編按: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指出,雖然中國人喜歡説一山不容二虎,但幾年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面對世界老大還是放下身段,建議跟美國共同分享世界領導地位,正所謂G2。
閱讀全文
少子化並非立即的危機,老年化和自動化才是接下來無比重大的考驗
來源: 關鍵評論 — 2020年01月09日編按: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公布2019年世界各國預期的生育率排名,在200個國家中台灣以每個婦女平均生產1.218個嬰孩排名墊底。對於出生率即將全球倒數第一,台灣國發會發文澄清,台灣2018年總生育率1.06人,而南韓2018年0.98人更低於我國,所以台灣生育率並非兩百個國家中墊底。
閱讀全文
退休延至67歲 全球新趨勢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0年01月02日編按:美國泛美退休研究中心(TCRS)近來發布一項調查顯示,許多美國民眾已經預期未來退休年齡將會延後。調查指出,超過半數、也就是54%受訪者聲稱,他們預測自己要等到65歲之後才會退休、或是根本不退休。65歲退休即將成為過去式!基於全球人類壽命不斷延長,像是美國、荷蘭、法國與西班牙等,正朝把退休年齡延到67歲的方向前進。
閱讀全文
中國視角:構建中日韓「新三角」
來源: FT中文網 — 2020年01月02日編按:第八屆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成都發表了《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提出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在去全球化浪潮迭起、現有多邊經貿格局受到重大衝擊的背景下,中日韓此時釋放出加強區域合作的積極信號,無疑為東北亞經濟合作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閱讀全文
回顧全球十大新聞 東西觀點超不同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9年12月31日編按:2019年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年,發生了許多震撼人心的大事,不過由於地緣影響,東西方世界,甚至每個區域的觀點都十分不同。中國時報整理出全球各大媒體心目中的十大新聞:
閱讀全文
中日韓合作繞不過的坎
來源: FT中文網 — 2019年12月30日編按:FT中文網與「經緯遠見」公眾號、中華智庫基金會共同主辦國際輿論報導的焦點之一,是落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為前奏的中日韓領導人的成都峰會。事實上,東亞三國試圖進行這種合作已經運作和推廣了多年,甚至提出過中日韓三國統一用「亞元」這種貨幣,但一直少有進展,除了三國自身的不少問題外,外部力量的美國是最大的干擾因素。曹辛指出東亞三國的合作必須克服:經濟合作問題與朝鮮問題,合作才會有基礎。
閱讀全文
中日韓達共識推RCEP明年簽署對台灣的影響
來源: 多元 — 2019年12月27日編按:中日韓領導人24日在大陸四川成都召開的第8次會議,三國領導人對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取得共識,將確保2020年簽署協議。同時,三方也同意加速中日韓自貿協定(FTA)談判。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三國領導人一致認為,美國與北韓應重啟對話。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