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全球掀起反資本主義新浪潮

來源: 多元 2019年11月22日

編按:世界在自由經濟體制的資本主義走向,貿易自由化下的發展,而今全球化的表象,多國內部政府的重分配角色被削弱,所得稅率大幅降低,趨勢的演進已見生產力成長減緩、金融衝擊持續惡化、不平等差距環生等重大的問題。全球掀起反資本主義新浪潮,資本主義面對社會分歧應當如何重塑?需要整合、對話及思索因應對策。 閱讀全文

亞馬遜來台設聯合創新中心

來源: 多元 2019年11月21日

編按:亞馬遜兩年前來台設聯合創新中心,亞馬遜不直接投入資金,而是扮演技術指導和雲端資源提供者的角色,設立目的是想拉高臺灣市場的AWS公有雲服務使用率。專家指出,這個創新中心實質上是 AWS 的業務部門,目的是提高與當地企業的黏著度,擴大 AWS 使用率,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吸納相對廉價的亞洲工程人才。 閱讀全文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在東南亞的佈局與競爭

來源: 多元 2019年11月21日

編按:東南亞市場擁有龐大的電商潛力,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兩大電商巨頭在東南亞佈局與競爭。亞馬遜從新加坡開始推出Prime Now,阿里巴巴收購Lazada,確立東南亞電商基礎。阿里巴巴是採漸進式的提高對東南亞地區的投資額,而亞馬遜縱然在歐美地區地位無可動搖,在印度電商市場也擁有主導性的市占率,然而在東南亞地區卻在中國積極佈局之下,現況看來有被包圍的危機。 閱讀全文

資金匯回的假象與真相

來源: 多元 2019年11月20日

編按:政府宣傳「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成效斐然,但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在立院坦言,目前從海外匯回的資金是零,引發爭議。「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問題複雜且泛政治化,且可能造成資源的扭曲與浪費,更是明顯不公平的措施。建議政府應立即盤點對大陸台商的優惠措施,並依專業及全盤性的考量,做適當的調整。 閱讀全文

正視我國製造業經營環境的劇烈變化

來源: 工商時報 2019年11月20日

編按:台灣製造業今年所面臨的營運挑戰主要三:第一,以石油為主的原物料價格下跌;第二,美中貿易戰所帶來的環境不確定性;第三,缺乏殺手級產品創造需求。在美中貿易戰所引發的不確定性因素方面,今年台灣製造業受此影響最深刻的行業可能是機械業。在產品創新方面,受其影響最甚的莫過於資訊電子業,其中,又以半導體產業為我資訊電子業的重中之重。政府應注意當前許多經濟數據已和產業經營現況脫勾的現象。 閱讀全文

許嘉棟:改善投資環境才是正辦

來源: 工商時報 2019年11月20日

編按:台灣近期經濟成長表現優於其他三小龍,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許嘉棟認為,純粹是幾項國際因素加上「機遇」使然。中美貿易戰、日韓貿易戰持續,台灣受惠於轉單效應以及大陸台商回台投資。然而,轉單效應與台商回台投資,長遠來看都不足以依賴,改善投資環境與簽署FTA是首務。 閱讀全文

台灣IT品牌的困境與挑戰

來源: 多元 2019年11月19日

編按:蘋果掀起典範移轉革命,大幅改變IT產業的價值鏈,也扭轉消費者的喜好與關注。台灣科技產業面對從PC到行動應用的生態轉移衝擊,台灣IT品牌的存在感正在消失。專家表示,台灣IT品牌遇到三大挑戰:第一,由蘋果帶動的應用平台App Store風潮,使得軟體與應用成為典範移轉的核心,無力進行軟硬體整合的企業品牌,都面臨危機。第二,台灣 IT品牌無法取得關鍵零組件的奧援。第三,品牌競爭已成為國力的競爭。 閱讀全文

阿里巴巴為何在香港二次上市?

來源: 多元 2019年11月19日

編按:香港因社會動蕩與中美貿易戰等因素使經濟陷入衰退,阿里巴巴既不缺錢,卻仍堅持在香港交易所二次上市,其原因可能有四點:第一,香港允許「同股不同權」股票。第二,應對中美金融戰。第三,獲得更高估值。第四,發展人工智能。專家表示,阿里巴巴是響應政府號召回歸國內市場的科技第一股,如果成功,將有更多公司跟隨。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