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台商第四波南進大遷徙
來源: 多元 — 2019年10月29日編按:國際政經局勢變動快速,美中貿易戰升溫,日韓貿易戰持續不休,全球生產供應鏈打亂並重新布局。為了規避關稅或分散風險,日、韓、陸資都積極卡位東協。許多台商看好東協的人口紅利,爭取內需市場機會,啟動第四波南進大遷移。至於投資東協可能遇到的問題,分別是文化融合(語言差異、工作習性等)、政治不確定性、營運成本,以及(含人事成本)逐漸高漲。學者提出對政府的建議,新南向政策的關鍵在於人才與執行力,別把意識型態置於經濟貿易之上,那樣只會讓台灣越來越走不出去。
閱讀全文
檢視新南向政策的成效
來源: 多元 — 2019年10月28日編按:專家指出,新南向政策執行至今,並未達到分散大陸市場的原始政策目標。數據顯示,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不降反增。對台灣出口而言,東南亞與南亞市場還不夠大,並不足以替代大陸市場。建議政府的責任應是完善對外投資環境,保障台商海外的權益,提供充分的海外資訊,如此即可。
閱讀全文
ECFA十年大限將至 恐影響台灣220億元外貿
來源: 多元 — 2019年10月28日編按:《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的《架構協議》,到2020年9月屆滿10年,若海峽兩岸不提出需要超過10年的過渡期來協商「貨貿」和「服貿」等主協定,明年9月《架構協議》將自然失效。雖然沈部長說ECFA若終止,最多影響外貿五%,但實際上ECFA對台灣具有相當影響。據統計,ECFA若取消,會影響台灣220億元出口到中國的減讓金額,立委曾銘宗則認為首當其衝的是台灣的傳統產業。因此,ECFA是否存續,政府應審慎應對。
閱讀全文
諾貝爾經濟學獎帶給台灣的反思
來源: 多元 — 2019年10月22日編按: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致力消除貧窮的發展經濟學家,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它在告訴各國政府,現階段要更重視消除貧窮,而且要用對的方法,不是撒錢就可以獲得成效,必須對症下藥。反觀台灣,低收入戶和人數近年都未能顯著下降,我們該深入反省與探討,讓台灣的消滅貧窮,不是停留在社會福利的提供補助而已。
閱讀全文
朱雲漢:中美貿易戰 川普「黔驢技窮」又「騎虎難下」
來源: 多元 — 2019年10月18日編按: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剖析中美貿易戰,認為川普已經黔驢技窮,但又騎虎難下。朱院士指出,中美關係當前面臨四重矛盾,第一層矛盾是美國社會內部分配的兩極化問題;第二層矛盾是中國的快速崛起;第三層矛盾是美國要維護在國際產業分工裡的龍頭位置。第四層矛盾是美國引以為傲的體制優越性受到威脅。儘管有這四重矛盾,但是中、美兩個社會已經被各種盤根錯節的文化、經濟、金融等方面的關係捆綁在一起,甚至不是兩國決策者的主觀意識可以扭轉和改變的。最終,中、美應尋求和平共處與議題合作。
閱讀全文
沃爾夫:全球經濟放緩 應停止做蠢事
來源: 多元 — 2019年10月17日編按:國際政經情勢混亂,地緣政治風險也隨處可見,特別是在中東和亞洲。《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貿易衝突、英國退歐等蠢事在威脅世界經濟。全球經濟放緩,卻難以拿出對策,更糟糕的是,大家在集體玩火,民族主義、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的思想席捲全球,政府採取激進的貨幣政策下猛藥。沃爾夫表示,現在是脆弱的時期,我們應該停止做蠢事了。
閱讀全文
IMF連續五度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
來源: 多元 — 2019年10月16日編按:國際政經情勢變動快速,貿易戰持續升溫,國際貨幣基金(IMF)連續第5度下修全球經濟成長展望,並預測全球高達90%的經濟體處於經濟成長走疲的頹勢。IMF表示,當前迫切需要停止敵對行動,恢復各方對全球前景的信心,此言顯然針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領導的政府。專家表示,要解決實際導致全球成長減緩的問題,財政刺激計畫這類處方只是二線選擇,關鍵在於美國政府是否撤回保護主義。
閱讀全文
林建甫:合理房地政策 應從青年安居著手
來源: 多元 — 2019年10月16日編按:低薪、高房價導致許多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甚至不成家,不敢生,因為養不起。前台經院院長、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撰文提出對房地政策的看法,認為應該提高青年競爭力與薪資水準,並且抑制房價。要抑制房價不外乎「增加供給」與「抑制需求」,在「增加供給」方面,最直接且立即可執行的就是推動社會(合宜)住宅與包租代管;在「抑制需求」方面,應針對房地產投資性、投機性購屋需求進行控管。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