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政經》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對中美關係的四個看法
來源: 全球化智庫 — 2019年03月27日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教授(Lawrence H. Summers)在演講中以個人觀點的立場分享了對中美關係的四個觀察。第一,21世紀前半期的世界歷史與中國的崛起密切相關。第二,美國箝制中國的政策一直存在。第三,美國經濟的失敗是由美國的經濟決策造成的。第四,中國需仔細考慮自己想要什麼。
閱讀全文
政經》英國首相梅伊失去脫歐主導權
來源: 世界日報、中國時報 — 2019年03月27日英國國會下議院25日晚以329票對302票通過一項修正案,奪下對於脫歐進程的主導權,國會將在27日進行一系列「指示性投票」(indicative votes ),確定他們支持哪一種脫歐方案。
閱讀全文
政經》強化美台關係 美國議員提出「台灣保證法」
來源: 中時電子報、中央社 — 2019年03月27日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多名聯邦參議員26日提出「台灣保證法」草案,並指出在台灣關係法40週年之際,應反映美台關係現實,法案將強化美台關係並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
閱讀全文
經濟》美債息曲線倒掛 葉倫:不代表經濟將衰退
來源: 華爾街日報、工商時報 — 2019年03月26日聯準會前主席葉倫(Janet Yellen)25日表示,22日美債殖利率曲線自2007年以來首度出現倒掛,可能是提醒聯準會「未來某個時刻必須降息」的徵兆,並不代表經濟將陷入衰退。
閱讀全文
經濟》經濟部結合系統商進軍國際 打造SI元年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9年03月26日經濟部工業局結合國內業者共同打造「2019全球系統整合商大會」,預計將有來自全球超過20國、100位產官學研海外貴賓與200家臺灣優質系統整合(SI)商共同與會,希望打造臺灣「 SI元年」。
閱讀全文
政經》習近平訪法 加強歐中合作
來源: 華爾街日報、中央社 — 2019年03月26日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了一系列商業和雙邊協議,尋求加強兩國貿易聯繫。法國目前正要求中國擴大對貿易和投資的開放力度。
閱讀全文
經濟》改善發展失衡 國發會提地方創生計畫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9年03月25日陳美伶表示,為了改變這個發展失衡情況,國發會提出「地方創生計畫」。這個計畫有三大核心:第一、以人為本,帶動人口回流。第二、找出地方特色(DNA),發展在地產業,有產業才能創造就業、生機與活力。第三、科技導入,數位經濟時代來臨,沒有寬頻網路社會不可能留住年輕人在偏鄉生活;產業也需要科技導入,如結合AI、IOT、大數據、區塊鏈、雲端運算、5G等。
閱讀全文
政經》俄國在歐洲政經影響力擴大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9年03月25日由於部分歐洲國家的企業法規鬆散、稅務環境寬容,和反貪腐行動不一致,即便俄羅斯因2014年兼併克里米亞遭到歐美制裁,但俄國在歐洲的政經影響力卻不斷擴大。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