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谷歌臉書報到 助台企數位轉型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0年11月08日後疫情時代,企業轉型數位化刻不容緩,外貿協會「台灣經貿網」年度盛會看中此趨勢,12日(周四)邀請全球搜尋引擎龍頭谷歌(Google)、社群翹楚臉書(Facebook),共同探討廠商企業數位轉型、跨境趨勢及新世代消費者觀察,從內部數位轉型、外部環境趨勢、到新世代買主觀察,幫助台灣廠商洞察情勢、迎向後疫情時代挑戰。
閱讀全文
美外交路線 將重返多邊主義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1月06日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機率大幅升高,引發外界對於美國外交政策「轉向」的揣測。一般預期,若拜登主政,將恢復美國傳統的「多邊主義」路線,讓歐盟等盟友鬆一口氣。
閱讀全文
掌握Fed重點決策:口罩救經濟、前景仍極不確定、資產購買計畫
來源: 鉅亨網 — 2020年11月06日美大選各州持續開票,新冠疫情威脅美國經濟,週四 (5 日) 聯準會 (Fed) 結束 11 月利率決策會議,宣布利率政策按兵不動,維持基準利率走廊在 0% 至 0.25% 區間不變。
閱讀全文
日企有應對中美脫鉤50年的智慧?
來源: 日經 — 2020年11月05日據《日經》評論員中山淳史指出,當地時間11月3日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投票日。日本首相菅義偉10月23日與從事政治風險分析的美國歐亞集團總裁伊恩•佈雷默(Ian Bremmer)舉行電視會議,據悉,傾聽了「不管誰是贏家,美中科技摩擦都將長期化」這一看法。
閱讀全文
中國和亞洲企業利潤轉為增長
來源: 日經 — 2020年11月05日企業業績由於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復甦出現差異。世界主要企業2020年7~9月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9%。經濟重啟取得進展,相比4~6月的減少6成有所改善。中國和亞洲已轉為利潤增長,而日歐則下降3成。在歐美面臨疫情反彈的背景下,中國和亞洲佔整體的比率超過3成,成為火車頭。
閱讀全文
習近平將面臨美國下任總統的貿易挑戰
來源: 彭博社 — 2020年11月05日習近平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這是他自2018年以來一直使用的年度活動,以宣傳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性。鑑於美國大選結果的背景以及金融技術巨頭螞蟻集團在上海和香港的上市,這本來是全球最大的股市首次亮相的令人震驚的撤退,他的評論將受到密切關注。他預計將為投資者制定計劃,以實現更多創新驅動和自力更生的經濟。
閱讀全文
美大選結果未定 Fed主席鮑爾是穩住經濟的核心人物
來源: 自由時報 — 2020年11月05日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未定,不過在短期內,能夠穩主金融市場的重要人物,並非兩黨候選人,而是美國聯準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儘管外界預期鮑爾不會在政策會議上宣布重大政策變動,但仍可能會強調經濟刺激的必要性。
閱讀全文
分裂的美國 全球經濟堪慮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11月05日美國總統大選選情陷入膠著,但在最終結果底定之前仍不知誰是贏家。但由已知的選票分配來看,已經可以確定一些大勢將主導下任政府的施政趨向,而且是悲觀大於樂觀;既影響美國,同樣也衝擊全球。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