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IMF警告G20國家新冠危機尚未結束應加大財政支出

來源: 路透社 2020年11月02日

據《路透華》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一警告20國集團(G20)主要經濟體,冠狀病毒危機尚未結束,呼籲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增加當前計劃的財政支出規模。 閱讀全文

由日本看台灣,美豬進口後本國養豬產業衝擊

來源: 上下游 2020年11月02日

明年元旦萊豬將正式開放放來台,農委會對此宣布以百億基金來保護國內養豬產業,不斷強調萊豬進口的配套措施比照日本,並說日本2004年起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後,美豬進口量不增反降。實際查詢日本海關資料,去年美國豬肉進口量確實比2004年略減,然而,總體豬肉進口量卻是連年攀升。 閱讀全文

十四五》中國力爭2035年成為中等已開發國家

來源: 日經 2020年11月01日

據日經報導,中國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於10月29日閉幕。會議確定了2021~2025年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骨架等,提出了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的目標。應對中美摩擦的長期化,力爭擴大消費等內需,自主實現穩定增長,但道路艱險。 閱讀全文

十四五》中國首次把科技自立自強擺在各項任務首位

來源: 澎拜新聞 2020年11月01日

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彭博社記者提問稱:五中全會提出一個新概念,是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還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請問中國將採取哪些具體措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動創新? 閱讀全文

十四五》淡化經濟總量指標 緊扣雙循環 高質量發展

來源: 路透社 2020年11月01日

據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勾勒的「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淡化了經濟總量指標,緊扣「雙循環」本質強調高質量發展。會議因此將科技創新擺在第一位,並提出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建設「三個強國」+數字中國。 閱讀全文

十四五》中國經濟戰略轉向「內循環」 並同時促進「雙循環」

來源: 多元 2020年11月01日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之一,是研究制定關於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對於「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主要目標,提出「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內市場」、「新發展格局」亦成新關鍵詞,同時時宣布優先擴大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內需,並提出「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有別於「十三五」時期的趨於重視發展速度。 閱讀全文

十四五》習近平鞏固地位 五中全會定調未來五年

來源: 紐約時報 2020年11月01日

美國正陷在一場激烈的總統大選中,又國內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激增。歐洲再次採取限制行動的措施。相比之下,中國的習近平對他和他的國家能在這次疫情之後變得更加強大、更不屈服而信心滿滿。 閱讀全文

十四五》中國式發展五年規劃的關鍵問題

來源: BBC 2020年11月01日

據《BBC》報導整理,作為「五年規劃」的前身,中國的「五年計劃」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整個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建政初期中共因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交惡,受到孤立;另一方面,來自前蘇聯的援助即關鍵又有限。五年計劃跨越數十年,讓中國的計劃從經濟時代,走到目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