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蘋果加緊開發谷歌搜索替代品
來源: FT — 2020年10月30日蘋果(Apple)正加大努力開發自己的搜索技術,因為美國反壟斷機構已經對谷歌(Google)為確保成為iPhone默認搜索引擎而向其支付數十億美元構成威脅。
閱讀全文
工研院院士倡議跨域創新產業鏈 台灣轉型發展新契機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0月30日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面對國際新局勢,工研院召開年度院士會議,首次透過結合實體及線上方式,召集歷屆工研院23位院士,以「全球經貿重整秩序,台灣產業新定位與新契機」為主題,為產業升級與轉型提出建言,行政院科技政委郭耀煌亦親臨與會。
閱讀全文
金融業數位轉型 先破迷失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0年10月30日金管會副主委許永欽指出,國內金融業者投入金融科技發展總金額連三年成長,今年在疫情流行下,投資估計仍有14.3%的成長,有助金融產業的數位轉型及創新。台灣金融研訓院長黃崇哲則提醒,金融科技能帶給台灣金融業進行數位轉型,業者若不打破四大迷失,猶豫不決勢將導致轉型失敗。
閱讀全文
央行推數位幣 邁入新階段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0月30日我國中央銀行持續推動央行數位貨幣試驗計畫,今年9月底進入第二階段「通用型央行數位貨幣CBDC試驗計畫」,並視試驗情形與國際發展滾動式檢討期程。
閱讀全文
台灣數位人才缺口浮現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0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遠距辦公需求提升,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28)日表示,台灣企業雖在數位轉型投資不落人後,然而卻有不少國內CEO受訪指出,他們在關鍵崗位上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在疫後時代裡,更凸顯數位人才的缺口。
閱讀全文
許嘉棟》央行打房與資金移轉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 2020年10月30日編按: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房價持續上揚,以及銀行偏重不動產放款,主因資金過剩且無適當運用去路所導致。遲早仍須靠央行採取調降貸款成數上限等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來解決,應是國人的合理預期。
閱讀全文
央行理事示警 房市恐陷泡沫化危機
來源: 多元 — 2020年10月30日金融資產與不動產市場泡沫化風險,引起中央銀行多名理事關注。中央銀行昨(29)日公布第3季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數位理事關注國內房市發展,甚至有理事呼籲央行應「超前部署」,提前採取行動,以抑制房市泡沫化危機。
閱讀全文
央行寬鬆貨幣的三角習題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10月30日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央行自今年3月降息之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基調。在低利率環境之下,我國迄今經貿表現算是不錯,但游資過多的負面效應逐漸浮現,過多的資金開始流向非生產用途,導致資產價格膨脹,甚至醞釀新一波的金融投機風潮。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