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美國大選關乎美國在全球的角色

來源: FT 2020年10月29日

編按: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這次美國大選是自1932年羅斯福在大蕭條最嚴重時期當選總統以來最重要的一次。當時,羅斯福經過反覆摸索,挽救美國和美國以外地區的民主。如果川普成功連任,就算這份遺產不被全部毀掉,也會被毀掉大半。但即便他敗選,這種危險也不會消除,除非美國政治必須徹底改變。 閱讀全文

鮑威爾籲實施更多財政刺激 裴洛西籲川普達成協議

來源: 多元 2020年10月19日

鮑威爾向國會和白宮坦言,如果財政支持力度不足,復甦將有停滯的危險。裴洛西辦公室聲明指出,48小時意味著川普政府必須在20日結束前,解決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否則無法在大選前通過紓困案。但大選臨近,他們的言論能產生多大影響,尚存疑問。 閱讀全文

IMF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預計陸成唯一正成長

來源: 多元 2020年10月19日

國際貨幣基金(IMF)13日發佈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上調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並預計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率將達到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IMF專家並稱,美國既是一個龐大經濟體,這種大幅度的振興也將透過貿易上的正向外溢及金融管道,惠及全球經濟。 閱讀全文

施振榮:服務業走向國際化 將有千倍機會

來源: 中央社 2020年10月16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表示,除了內需市場,服務業應該走向國際,服務業不論產值、可改善空間、市場需求均大於製造業,若服務業走向國際化將有千倍機會。 閱讀全文

楊金龍示警:全球經濟前景有三大風險

來源: 多元 2020年10月15日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15)日示警,影響全球經濟前景有三大風險,包括疫情恐對經濟造成長期傷害、美中等主要國家雙邊緊張局勢升溫,以及全球金融脆弱性上升。央行今年不會是外匯操縱國。對於不定期且鉅額的外匯進出,仍會進場調節。 閱讀全文

經合組織稅改藍圖呼喚全球共識

來源: FT 2020年10月14日

全球富裕國家已起草了一套技術性原則,將徹底改革針對跨國公司的徵稅制度,經合組織(OECD)改革的目標是,確保跨國公司不能將利潤轉移到避稅天堂。據估計,該改革能在全球額外增加1000億美元的稅收。 閱讀全文

央行副總裁 陳南光示警 財長表達關注

來源: 多元 2020年10月13日

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近日撰文指出,央行應於房價大幅上漲預期形成前,及早部署總體審慎政策,以穩定房市與金融體系,防範金融循環的中期風險;市場有所謂「房地產業是經濟火車頭」的講法,但更應留意資產價格(主要為房價與股價)暴漲形成資產價格泡沫與其後暴跌引發的金融危機,財長也對此表達關注。 閱讀全文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拍賣理論」經濟學家

來源: FT 2020年10月13日

斯坦福大學教授米格羅姆和威爾遜在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設計方面的工作,如今在世界各地被廣泛用於分配各種資源。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表彰。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