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 五大重點一次看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20年10月13日

聯合國30日召開生物多樣性峰會,全球領導人宣示要採取更多措施來保護自然環境。今年爆發人畜共通傳染病武漢肺炎(COVID-19),再次說明人類若繼續破壞自然界,可能讓自身處於更大危險之中。 閱讀全文

許嘉棟》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下)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2020年10月08日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貨幣學派的貨幣理論昭告世人:貨幣過多必然引發物價上揚。不只可由歷史上不少陷入高度物價膨脹的國家獲得見證,而且1980年代中期前經濟學者的實證研究,也都印證只要一國貨幣供給成長過速,通常經過半年至一年半的時間遲延後,其物價(主要指消費者物價)的上漲率即會顯著提高。 閱讀全文

許嘉棟》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上)

來源: 許嘉棟、聯合報 2020年10月08日

各國中央銀行通常以維持物價穩定為首要任務,在物價無上揚之虞時,方轉以提高就業、協助經濟成長為政策目標。此處所謂的「物價」,一般係指與民眾生計息息相關,故令民眾與政府密切關注的消費者物價。當消費者物價上漲率超過百分之三時,各界即會對央行及政府提出應採取措施,以穩定物價的要求。 閱讀全文

數位化潮流 挑戰傳產中小企

來源: 多元 2020年10月08日

新冠疫情加速各地及各產業數位轉型的進程,前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以「數位經濟的挑戰」作為座談會引言,就四大方面:數據驅動的經濟,數位資本主義,企業與員工,政府的數據治理分析深入分析。前資策會董事長、清大科技管理學院榮譽教授史欽泰昨日更指出,這一波數位化潮流對台灣好處很明顯,但對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造成挑戰,例如如何將「老師傅」的知識數位化傳承下去,就是急迫性的難題。 閱讀全文

沙盒創新 解半導體人才荒

來源: 多元 2020年10月05日

台灣半導體產業獨步全球,但卻鬧人才荒,包括台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產業龍頭,都曾當面向蔡英文總統反映半導體產業缺人才,蔡總統允諾協助解決。教育部決訂定高等教育沙盒創新條例專法,首度以沙盒創新模式,推動國立大學設立半導體研究學院,引入產業資源,透過實驗試辦鬆綁組織、人事、財務、財產,以突破現有法規限制。 閱讀全文

BTC提建言 催生醫療監理沙盒

來源: 經濟日報 2020年10月05日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昨(3)日閉幕,為鼓勵更多科技廠加入生醫產業,專家提出21項結論中有兩大亮點,一是擴大「醫療試驗場域」並有機會制訂「醫療監理沙盒試驗條例」;二是建議成立「國家重要戰略物資」制度,讓醫院優先採購本土研發的藥品及醫材,由內銷推進到國際市場。 閱讀全文

央行副總裁 陳南光示警 留意資產泡沫

來源: 中時 2020年10月05日

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近日撰文指出,央行應於房價大幅上漲預期形成前,及早部署總體審慎政策,以穩定房市與金融體系,防範金融循環的中期風險;市場有所謂「房地產業是經濟火車頭」的講法,但更應留意資產價格(主要為房價與股價)暴漲形成資產價格泡沫與其後暴跌引發的金融危機。 閱讀全文

金融總會發布白皮書,提四大金融建言

來源: 中央社 2020年09月29日

《中央社》28日報導,金融總會今天發布109年金融建言白皮書 ,整合全體金融業意見,提出四大金融建言,包括促進金融產業發展、 以金融扶植實體產業、金融風險與資安個資管理及政策法規綜合建議等。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