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馬克宏拒絕任由美中鬥爭擺布 籲各國領袖凝聚新共識
來源: 中央社 — 2020年09月23日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天在聯合國發言時說,全球領袖不應任由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權力鬥爭擺布,呼籲凝聚「現代新共識」來因應全球各項挑戰。
閱讀全文
回顧12位全球頂尖思想家預言疫情後的世界
來源: 遠見 — 2020年09月22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至今仍未有效抑制,導致全球化發展與互動的新局面。回顧遠見4月份文章12位智庫學者,預言疫情後世界面貌;科技發展加速、人流邊境管制、商業貿易供應鏈重整等,最重要的是,11月美國總統大選後,疫情牽動的國際政治博弈,能否有新的明確方向,有待觀察。
閱讀全文
美聯儲暗示極低利率將持續多年
來源: 多元 — 2020年09月17日《金融時報》17日報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聯邦資金利率維持在0-0.25%,並預測一直到2023年底前都不會升息。美股漲幅應聲擴大。官員也誓言動用所有工具,在此充滿挑戰性的時刻,撐起美國經濟。美國央行試圖加強其對新冠疫情的貨幣政策回應之際,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發布新指引,落實上月出爐的鴿派長期政策立場。
閱讀全文
OECD呼籲各國針對性支持經濟
來源: FT — 2020年09月17日據《金融時報》報導指出,OECD預估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5%,儘管這是近代歷史的空前跌幅,但優於6月預測的萎縮6%。OECD首席經濟學家布恩表示,考慮到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在2021年大部分時間裡仍將面臨新冠疫情,應該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支持措施。
閱讀全文
中國8月發往美國貨櫃大增19%
來源: 日經 — 2020年09月17日美國調查公司Descartes Datamyne9月1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8月亞洲發往美國的海上貨櫃運輸量同比增加10.6%,達到167萬5313個(按20英呎貨櫃計算),自2004年開始調查以來創出單月歷史新高。儘管面對中美摩擦,但為了迎接美國年底促銷,來自中國的出口起到了拉動作用。
閱讀全文
中國半導體産業加快降低對美依賴
來源: 日經 — 2020年09月17日在美國政府加強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限制的背景下,半導體代工領域的中國最大企業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SMIC)正在加快構建不依賴美國技術的生産體制。該公司將提高中國産設備的使用比例,還在探索採用美國以外國家的技術。雖然涉足尖端半導體仍需要較長時間,但中美摩擦正在推動中國自主半導體産業的形成。
閱讀全文
聚焦央行理監事會重點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09月14日中央銀行17日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金融市場聚焦重點,包括:利率按兵不動、匯率彈性調控,央行2,000億元的中小企業專案貸款將進行滾動式檢討,以及央行總裁楊金龍對國內外經濟前景的最新預估。且為避免新台幣過度強勢,央行致電各大銀行交易室,要求美元賣單不要超過五支(每支100萬美元),央行解釋此一措施為善意勸導非「禁令」。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