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歐盟領導人就1.8兆歐元經濟復甦支出計劃 達成一致共識

來源: 華盛頓郵報 2020年07月22日

編按:日前歐盟輪職主席梅克爾周旋於歐盟各國領袖間,今完成一項堅鉅任務。連續四天的高峰會,歐盟領導人針對2.1萬億美元(約1.8兆歐元)經濟復甦計劃達成共識,其中預留8,590億美元(約9,900億歐元)的貸款和贈款,主要用於未來四年,將遭受新冠病毒衝擊的較貧窮國家解救出來,這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境。 閱讀全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利用SDR應對新冠疫情

來源: FT 2020年07月21日

編按:中國人民銀行(PBOC)行長易綱於《金融時報》撰文指出,進行特別提款權(SDR)普遍分配的建議,已經得到基金組織絕大部分成員國支持。為應對疫情和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國際社會應儘快達成共識並落實SDR分配。 閱讀全文

IMF:美元主導地位可能放大危機影響

來源: FT 2020年07月21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發現,美元在貿易和金融領域的主導地位意味著,疫情期間走弱的新興市場貨幣無法像過去那樣有效吸收衝擊。 閱讀全文

梅克爾:歐盟峰會恐難就紓困方案達協議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07月20日

編按:歐盟各國領導人峰會擬議價值7500億歐元的貸款和撥款方案,展開馬拉松式會談。艱苦談判進入第三天,7月19日(日),歐盟領導人對於7500億歐元新冠復甦基金意見不一,遲遲無法打破內部的「南北矛盾」與「東西歧見」僵局,使原本樂觀的投資人繃緊神經。 閱讀全文

新冠疫情暴露出社會功能失調

來源: FT 2020年07月20日

編按:《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世界將再次需要一個由理智改革者組成的聯盟來重新設計國內政策和全球政治。或許新冠疫情危機將會催化聯盟的出現。 閱讀全文

7月20日 新冠肺炎全球最新情報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07月20日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全球單日確診病例連2天創高,死亡人數破60萬;香港新增108病例創新高,部分公務員將在家上班;印度新增近3.9萬人確診,單日新高。嚴防疫情再次升溫,防疫新生活運動仍不可鬆懈。 閱讀全文

美元匯率一家獨大 對9種貨幣保持強勢

來源: 日經 2020年07月18日

在外匯市場上,美元相較於理論值,處在價格偏高的狀態。《日經中文網》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結合經濟基本面計算出「日經均衡匯率」,結果顯示,在10種主要貨幣中,從包括日元在內的9種貨幣的實際匯率來看,均為美元價格偏高。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外匯行情混亂時,美元因需求增加而升值,儘管疫情正在趨穩,但依舊處於價格偏高的狀態。 閱讀全文

人民幣衝破7快了!專家爆下一波驚人價位

來源: 中時 2020年07月18日

《中國時報》報導,外資14日撤出173.84億元人民幣(約台幣730億)資金,創下單日新高,衝擊陸股連兩日下挫,儘管人民幣陷入7字頭大關震盪,但外資高盛預測,在未來12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可能升至6.70兌1美元,背後原因在於大陸經濟從疫情中反彈,可望朝健康正向發展,帶動人民幣升值。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