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數位整合生醫科技部出新招

來源: 工商時報 2020年07月17日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預計2021年底落日,科技部長吳政忠16日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希望落日之前,提出全新的法案,適用未來十年,除聚焦新興生醫科技如數位、再生、精準醫療等,也將推出新的推動或鼓勵機制,以因應精準健康產業發展趨勢需求。至於租稅優惠,他說,「不會比現行差」。 閱讀全文

政院通過四年計畫 目標人均GDP衝3萬美元

來源: 經濟日報 2020年07月17日

行政院通過新一期國發計畫,要在蔡總統任期結束前的2024年,也就是四年後達到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3萬美元等目標。國發會副主委鄭貞茂昨(16)日表示,屆時台灣將邁入已開發國家,並期許國人不再以開發中國家自居。 閱讀全文

川普正研究 禁止中國共產黨員赴美

來源: 多元 2020年07月17日

《紐約時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川普政府正在研究2017年曾援引聯邦法律「移民與國籍法」架構,對穆斯林國家發布旅遊禁令的模式,將透過總統公告,禁止中國共產黨黨員及家眷到美國旅遊,甚至取消已在美國者的簽證並驅逐出境。 閱讀全文

薛琦》後疫時期的財金困境

來源: 薛琦、聯合報 2020年07月17日

編按: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各國際經濟組織都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呈現前所未見的負成長。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薛琦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後疫時期的財金困境」,針對紓困預算、金融情勢、財政赤字與利率困境提出見解。 閱讀全文

今年GDP成長 中研院估1.15%可保「一」

來源: 多元 2020年07月17日

編按:新冠肺炎疫情反覆衝擊,美英地區再啟封鎖、恢復管制,全球經濟恐無復甦可能。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發布經濟預測,今年的經濟成長率(GDP)由2.58%下修為1.15%,仍可「保一」。至於今年經濟走勢預測有人說V型,也有W型復甦,但令人擔憂是長期低迷的L型復甦。今年經濟成長率是難以預測的一次。 閱讀全文

供需改善中國二季度GDP超預期消費及就業壓力大需政策支持

來源: 路透社 2020年07月17日

《路透社》報導,得益於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復工復產持續、供需兩端明顯改善,6月中國經濟數據繼續在修復軌道上前行,並助推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回暖;由於經濟恢復距疫情前常態仍有差距,政策上仍將提供支持中國經濟在下半年呈恢復性增長。 閱讀全文

川普簽署香港自治法 啟動制裁

來源: 自由時報 2020年07月16日

編按:在中國「港版國安法」通過後,美疫情又面臨再次升溫,美國總統川普動作頻繁,簽署「香港自治法」,取消優惠待遇,未來美國將據此制裁損害香港自治的中國官員與金融機構。 閱讀全文

美國國會敦促蘋果和谷歌限制外國應用的數據共享

來源: FT 2020年07月16日

編按:《金融時報》報導指出,火爆視頻應用程式TikTok可能因中資背景被美國封禁。美國民主黨高層呼籲蘋果和谷歌防止智慧手機應用通過與「中國和俄羅斯」等外國實體共享數據來損害美國的國家安全。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