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Fed可能討論縮減QE 通澎壓力劇增
來源: 多元 — 2021年05月31日編按:綜合媒體報導,聯準會(Fed) 副主席克拉瑞達25日表示,討論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的時機日漸逼近,前財長美國前財長批Fed慢半拍,憂防範通澎失控,當經濟學家和決策者正激烈辯論,刺激寬鬆貨幣所引發通膨同時,許多企業表示,進口關稅也是可歸咎之一,華府財表示以半導體政策指出新方向。 閱讀全文
打破中歐關係僵局 主動權在中國手裡
來源: FT — 2021年05月31日編按:日前歐洲議會凍結中歐投資協定案,中歐關係進入低谷,中國開始對歐洲友好與合作的說服工作,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曹辛於《金融時報》撰稿指出, 一連串動作凸顯了中國改善中歐關係的誠意,由於當前歐盟方面的現實狀況,打破中歐關係僵局的主動權實際上在中國手裡。 閱讀全文
沃爾夫:世界能在未來一年撲滅新冠疫情
來源: FT — 2021年05月31日編按: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有人認為各國各自為政的疫苗接種工作將會戰勝全球疫情,這種想法是愚蠢的。抗疫是一場全球戰爭,富國應抓住機會打贏這場戰爭,他針對疫苗接種工作提出三點建議。 閱讀全文
越南發現新型變種病毒 恐進一步衝擊全球科技供應鏈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1年05月30日越南的科技製造業是該國的經濟引擎,也是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越南疫情不斷升溫,在苦於難以遏抑疫情之際,又發現新型新冠變種病毒,可能讓供應鏈受擾的問題雪上加霜。 閱讀全文
拜登推6兆美元預算計畫 擬重塑美國新經濟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1年05月29日綜合媒體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周五(28日)建議1項6兆美元(新台幣166.6兆元)預算計畫,以挹注他野心勃勃2022年經濟改造的資金,同時也讓美國負債創下新高,但前提是他的計畫必須經國會通過。 閱讀全文
沃爾夫:我們有理由擔心美國的通脹
來源: FT — 2021年05月27日編按:按照歷史標準,貨幣增長超常,財政赤字巨大,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暗示,今年美國經濟將以高於預期的速度運轉。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四個理由擔心美國通脹, 閱讀全文
凈流入中國的資金是7年來的高點
來源: 日經 — 2021年05月27日據《日經》報導,流入中國的資金正在增加。減去流出資金的凈流入額1~3月創出7年來最高水平。中國搶在世界之前遏制了新冠疫情,正在推進經濟的正常化,對於瞄準與境外收益率差的國債的投資增加。如果資金流入中國的趨勢固定,中國對新興市場國家等的投融資的擴大將變得容易。 閱讀全文
各行各業需紓困 十萬勞工紓困貸款可望再開辦
來源: 聯合報 — 2021年05月27日疫情三級警戒拉長,不少行業壓力炸鍋,希望政府加速、加大紓困力道。交通部觀光局將針對旅宿、觀光旅遊等五大觀旅行業,對員工薪資、營運、取消出團等提供補助;農委會今年預計提出與去年一七四億元的農漁民生活津貼差不多;勞動部官員透露,去年的勞工紓困貸款「有機會再辦」。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迷信減稅效益 租稅負擔率走低財政不穩
蘇建榮(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 — 2012年12月27日我國「國民租稅負擔率」偏低是長期結構性問題,須從租稅結構性改革著手,才能達到成效;改革同時須改善分配不均,配合強化對逃漏所得稽徵與地下經濟的納管,「國民租稅負擔率」才能有效提升。 閱讀全文
重複課稅之說似是而非 已然重創稅收
陳聽安 — 2012年12月27日民國七十八年起實施的兩稅合一,取法於歐洲,是個名不正言不順的所得稅制度, 僅是聯結integration或扺繳,無兩稅合而為一之意。不像中國大陸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一體化改革,稅率均定為25%,確是兩稅合一。 閱讀全文
富民經濟的稅改主軸
何 志欽 — 2012年12月27日針對國內稅制改革,應以社會各界關注的資本利得課稅為優先,進而推動稅制結構調整與重建,維持稅收穩定、增進公平正義。就實際執行規畫,應藉由能源稅的建置、所得稅的改革,及遺贈稅的整合,追求社會公平、經濟效率與財政永續的動態均衡。 閱讀全文
由德國在歐債中的角色看全球金融連動
牛繼聖 — 2012年06月29日總之,德國需要歐元區存在的程度可能遠超過我們看到的表象,勢必採取適度的犧牲以換取長遠的利益,而討價還價需要時間,過程中難免造成市場的動盪,但針對短期緩解的對策明確且早晚會達成共識。 閱讀全文
政治遠離股市
牛 繼聖 — 2012年06月01日國內時常可見政治人物隨時緊盯股市,平常在受訪時將股市漲跌或成交量等數字信手拈來,一旦遇到股市大漲則喜上眉梢,似乎政績因此而獲得肯定,一旦大跌則面露擔憂緊張,積極表示政府對救市的重視。如果執政團隊長期過分關注股市動態,必定浪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追求速成,反而排擠政府原可使用於規劃與執行長期政策的資源。 閱讀全文
慎防歐債問題加速的風險
牛繼聖 — 2012年05月15日歐洲國家的財經情勢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急轉直下,牽連全球市場動盪難測,無法事先預計的各種重大事件聯袂發生,令投資人目不暇給。歐洲問題之所以受到如此注目,在於其影響的範圍是前所未見的既深且廣,上自各國政治人物工商巨擘的利益,下至平民老百姓的工作與財產,已成為積極尋求自保之道的地球村全民運動... 閱讀全文
台灣總體經濟發展瓶頸與挑戰
華而誠 — 2011年12月10日西方經濟在全球經濟危機之後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在西方發達經濟體還在經歷微溫復蘇時,已經快速的恢復。這一情形說明以大中華區(包括臺灣,香港和中國大陸)為首的東亞,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主要增長點。要實現這一美好的展望關鍵是持續的達到強勁增長,同時糾正臺灣和中國大陸在宏觀經濟方面的不平衡。 閱讀全文
台灣總體經濟發展瓶頸與挑戰
華而誠 — 2011年12月10日西方經濟在全球經濟危機之後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在西方發達經濟體還在經歷微溫復蘇時,已經快速的恢復。這一情形說明以大中華區(包括臺灣,香港和中國大陸)為首的東亞,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主要增長點。要實現這一美好的展望關鍵是持續的達到強勁增長,同時糾正臺灣和中國大陸在宏觀經濟方面的不平衡。 閱讀全文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