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美國兩黨共舉《香港問責法案》制裁中國措施重點何在
來源: BBC — 2020年07月15日編按:中國《港版國安法》的推動,引起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反對聲浪,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跨黨派《香港問責法案》,對支持中國損害香港自治的個人或企業、機構實施制裁。據BBC整理報導美國可能會逐漸部分或完全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從而令港元與美元自由兌換、貿易關稅優惠以及香港護照持有人赴美旅行免簽證等待遇均有可能終止。
閱讀全文
川普政策轉彎 撤銷外籍生驅逐令
來源: 多元 — 2020年07月15日《中央社》報導,美國川普政府6日下令,若教學機構今秋因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全採線上教學,外籍生就不得留在美國,不過川普政府今天決定撤銷這項命令。
閱讀全文
克魯曼:美國輸掉抗疫之戰 轉折點在此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07月13日編按: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克魯格曼在其《紐約時報》專欄撰文指出,美國已輸掉了「抗疫之戰」,與其說是文化因素,倒不如說是領導人的問題。值得留意的是,克魯格曼早前已預言,若國會和白宮不在7月內速速行動加碼刺激,到夏末秋初,美國經濟形勢將很醜陋。
閱讀全文
WHO:再創單日新高 美多州新冠病例激增
來源: FT — 2020年07月13日編按: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嚴防二度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通報,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4小時內增加了23萬370例,再創單日新高。佛羅里達周日成為第一個一天報告逾1.5萬例新增病例的州。有跡象表明,美國陽光地帶新冠病例激增,使特朗普選情告急。
閱讀全文
新冠肺炎重創經濟 歐美國家如何應對
來源: BBC — 2020年07月10日編按: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國政府應對公共健康危機之餘,又面臨刺激經濟恢復元氣的挑戰。《BBC》報導整理歐美各國振興舉措。
閱讀全文
哈佛和MIT聯合起訴川普政府
來源: FT — 2020年07月09日編按:美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6日宣布,受到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大學已經考慮下學期將改為網路教學,持非移民F-1和M-1簽證的國際學生如果選擇遠距教學,將無法再獲得美國學生簽證,首當其衝的是哈佛大學(Harvard)、麻省理工學院(MIT)等知名學校,聯合請求臨時限制令和永久禁令,力求阻止川普把因為疫情而在線上聽課的海外學生驅逐出美國大學的企圖。
閱讀全文
中國半導體企業融資1440億 加速國産化
來源: 日經 — 2020年07月07日編按:美國祭出對華為的新限制令,以「趕盡殺絕」的手段扼止中國科技快速成長。中國預計半導體國産化,中國企業的融資規模正在急速擴大,僅半年時間就達到2019年全年的2.2倍。
閱讀全文
美中爭霸 台灣應正視當前問題
來源: 多元 — 2020年07月06日編按: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本月3日舉辦「承擔與試煉 大師座談」,探討逆全球化下,大國對峙及台灣的角色與定位,為台灣尋求自主未來。特邀中研院士朱雲漢、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許嘉棟專題演講並共同對談,試圖從台灣角度解析國際政經局勢變化。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