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OPEC秘書長稱油市對創紀錄減產反應良好 將在6月開會評估協議
來源: 路透社 — 2020年05月23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巴爾金都表示,OPEC對油價上漲和產油國嚴格執行新一輪減產協議感到欣慰,儘管消息人士稱,OPEC並未排除採取進一步措施支撐市場的可能性。
閱讀全文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 談開新創板
來源: 中時 — 2020年05月22日編按:《中時》報導指出,新上任的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天提出多項今年要做的推動中小企業板、新的三年公司治理藍圖等多項施政重點,他並表示,穩定金融、協助金融產業發展,是他的施政願景,他的目標則是,先求穩定,穩定中仍要重視金融產業發展。
閱讀全文
「去中國化」加劇中國準備好了嗎?
來源: 路透社 — 2020年05月22日編按:據《路透》報導,美國針對中國科技發展蓬勃設限,華為面臨芯片將被美國切斷供應鏈,突顯疫情正深刻影響並改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佈局,也讓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全球化受到嚴竣考驗,也讓中國產供鏈的持穩敲響警鐘,而「去中國化」可能帶來的隱憂不得不防。
閱讀全文
華為風暴擴大 重創半導體鏈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05月22日美國上周對華為祭出的新限制令被發現有漏洞,已有人提出把將晶片賣給華為並因此受益的對象也納入管制的「趕盡殺絕」手段,對聯發科、聯詠、瑞昱、立積等與華為有業務往來的台灣IC設計廠是一大重擊。
閱讀全文
美國在中美科技角力中打出「台灣牌」
來源: 多元 — 2020年05月22日編按:新冠疫情當前,中美貿易戰尚未停火,科技戰又升級,5G技術角力白熱化,台積電上周(15日)宣布赴美設廠,美方隨即公布防止華為取得先進半導體的新規定,據紐約時報分析,美國總統川普在中美科技戰已打出新戰術,運用台灣領先技術對中國大陸施壓,直逼中方劃下的兩岸關係紅線。
閱讀全文
美祭新規定 陸企面臨下市危機
來源: 多元 — 2020年05月22日編按:《瑞幸咖啡》爆出財務數據造假事件後,中國多家上市公司做空報告、虛增收入等問題,更引發美股投資者對中概股一連串的質疑,美國參議院以全數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可能阻止一些中國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上市,除非它們遵守美國的審計和監管標準。重新燃爆中國企業可能被「集體退市」的憂慮。
閱讀全文
美聯儲官員針對長期危機進行討論 未提負利率
來源: 路透社 — 2020年05月22日編按:據《路透》報導,美聯儲(Fed)政策制定者,上個月針對經濟復甦計畫進行討論,將利率維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並重申將採取一切措施支撐經濟的承諾。美聯儲政策制定者認為目前經濟復甦比當初預期的更為緩慢與艱難。,並稱新冠病毒大流行不僅會在短期內減緩經濟增長,而且會對中期經濟前景構成相當大的風險。
閱讀全文
美對華為的「外科手術式」打擊將重塑科技供應鏈
來源: FT — 2020年05月22日編按:美國日前再度對華為祭出口管制新規,要求使用美國技術或設備的半導體業者若要供貨給華為,需先取得美國政府許可;據《金融時報》報導形容,美國對華為祭出似「外科手術式」般的精準攻擊,可能使華為旗下晶片設計公司海思慘遭閹割,最終將重塑整個供應鏈。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