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從國際經濟情勢看我國產業前景的挑戰
來源: 中時 — 2020年05月07日《工商社論》指出,近日各國陸續公布今年首季GDP統計數據,讓外界得以窺探新冠病毒疫情對各國經濟的初步影響。以世界三大主要經濟體─美國、中國和歐洲為例,今年首季GDP呈現同步萎縮,顯示疫情已對全球經濟帶來顯著衝擊。
閱讀全文
對中投資負成長 台商產線逐步撤離中國
來源: 多元 — 2020年05月07日編按:據媒體綜合報導,台商近幾年因經營成本上升,疫情前台商赴中投資已連續4年負成長,更因中美疫戰、中國疫情斷鏈影響、以及兩岸關係緊張,中國惠台政策台商間區別對待,台商避險壓力增,疫情後,台商的布局是回台或南移北漂,猶待觀察。
閱讀全文
大陸新基建 經濟新引擎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05月06日中國大陸國務院4月20日宣布,新基建範圍已「圈定」為三大部分: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早前大陸官方電視台央視也具體羅列了新基建的七大領域,包括5G、AI、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軌道交通與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據估計,今年的新基建投資約在人民幣1兆元左右。
閱讀全文
疫情難測 Fed步步為營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05月06日編按: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美國聯準會出台種種寬鬆措施,仍是以「救經濟」為主要目標,對於疫情退燒後要如何「拚經濟」仍著墨不多。畢竟肺炎疫情將如何發展,才是當前經濟面臨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任何預測及規劃皆屬紙上談兵,一切仍須「跟著疫情走」
閱讀全文
歐央示警 歐今年經濟衰幅 恐下探12%
來源: 中時 — 2020年05月06日編按:據《中時》報導指出,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稱,歐元區面臨的經濟緊縮幅度與速度,是和平時期前所未見。歐洲為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宣布封城令,造成商業活動急凍,歐洲央行(ECB)1日示警,歐元區2020年經濟縮幅最高可能達12%。
閱讀全文
國際貨幣基金援助 新興市場債可望撥雲見日?
來源: 中時 — 2020年05月06日新冠肺炎疫情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不僅是封城造成的經濟衰退,還包括資金外移,以及許多低所得新興市場國家在背負著償債壓力的同時,又急需資金以強化防疫並擴大支出等,因此成熟市場國家的支持更顯重要。
閱讀全文
美剝奪陸主權豁免 陸將仿效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05月06日為了就新冠肺炎造成的經濟損失向大陸究責,美國國會議員近日提出多項草案,盼能對一九七六年制訂的《國家主權豁免法》開例外,剝奪中國主權豁免,讓美國民眾得向國內法院提出訴訟,向大陸索討民事賠償,以凍結大陸政府在美國財產方式,確保法案得以執行。
閱讀全文
中國前外交官:疫情改變世界 一定程度去中國化
來源: 中時 — 2020年05月06日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袁南生近日受訪時表示,這次疫情將改變世界秩序,全球化一定程度上轉向「逆全球化」,持續了數十年的中國戰略機遇期轉向一定程度的「去中國化」時期。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