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去全球化」言過其實?
來源: FT — 2020年05月06日中國人大經濟學者余智表示,「去全球化」的觀點言過其實,疫情導致的「閉關鎖國」只是短期現象,產業鏈區域重組也是有限性、結構性的。
閱讀全文
疫情暴露全球化缺陷 產業去中國化現在進行式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05月06日編按:新冠肺炎大流行,連動全球人類經濟與生活的反思,也改寫全球政經風貌,不僅強權版圖洗牌,也讓大家習以為常的全球分工模式出現裂痕,各國企業與經濟學者都在關注,產業鏈「去中國化」是否將成為趨勢。
閱讀全文
十周年的ECFA會停止合作?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0年05月06日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於《工商時報》投書指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於2010年6月29日在重慶簽署,迄今即將屆滿十周年,所謂「架構」協議就是無法一步到位「自由貿易協議」(FTA)前的初步協議。最近台灣的官方及企業都非常關心ECFA會不會叫停?
閱讀全文
兩岸山雨欲來 北京對台恐「推倒重來」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05月06日繼2019年8月「鑒於當前兩岸關係」暫停陸客來台自由行,大陸4月9日又以「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為由,宣佈暫停陸生來台升學試點(試辦),這對於兩岸關係無疑是一個重大訊號。
閱讀全文
經長示警 製造業下半年有壓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05月05日據《經濟日報》報導,雖然疫情在上半年延燒,但經濟部長沈榮津昨(4)日示警,台灣製造業下半年的情況會比現在更嚴重,根據經濟部電訪廠商掌握,業者反映6月後的訂單不明。(經長允諾設工具機升級平台)
閱讀全文
疫情致需求供給雙降 台4月製造業PMI創下最大跌幅
來源: 中時 — 2020年05月05日中經院4日公布台灣製造業PMI中斷連續6個月的擴張轉為緊縮,指數大跌5.5個百分點至47.6%,創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大跌幅,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需求與訂單雙雙急遽下降跌是4月製造業PMI轉為緊縮的主因之一,雖然台灣疫情趨緩但歐美疫情還未真正緩和,歐美需求下滑,對生產訂單都有負面影響。
閱讀全文
龍應台:讓疫情帶走街坊文化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05月05日編按:《聯合報》獨家專訪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她指出,疫情過後,我們仍然要美麗、溫潤、飽滿的城市;那麼我們得努力一點,在困難中,挽留住我們的書店、花店、水果行、雜貨店、餐廳、酒館、文具店、旅行社、按摩店......。龍應台說,別讓疫情帶走街坊文化,用腳挽留街坊溫度、讓科技與小店相遇。
閱讀全文
全球20億人陷貧窮危機! 這次富國也自身難保
2020年05月05日新冠肺炎造成全球許多工廠和商家關閉,數億低薪勞工可能因此失業,再次陷入貧困。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是在地下經濟體系中工作的全球20億人口,他們領不到失業補助和醫療保障。開發中國家政府也因經濟衝擊無力援助國民。更糟的是,富裕國家自身難保,無力提供開發中國家援助或免除其債務。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