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全球16億非正規就業人員面臨貧困

來源: FT 2020年05月04日

編按:《金融時報》報導指出,國際勞工組織警告,新冠疫情導致的全球失業情況遠比預期更為嚴重,非正規經濟中的16億就業人員的生計面臨「巨大傷害」。 閱讀全文

經濟脫鉤說易行難

來源: 工商時報 2020年05月04日

《工商社論》指出,經濟全球化本就存在逆流;川普的入主白宮,對全球化更帶來重大傷害。近期新冠肺炎蔓延,使不少國家倡議往經濟獨立自主、與他國(尤其是中國)脫鉤的方向調整。經濟脫鉤是否可行?全球化是否會更倒退?是值得討論的議題。 閱讀全文

正視我國駐WTO大使懸缺八個月的問題

來源: 工商時報 2020年05月04日

《工商社論》指出,自我國駐世貿組織(WTO)大使朱敬一於去年8月底退職,直到今天已過了八個月,我執政當局仍未任命新任大使,世貿組織是我國惟一能在國際舞台一展身手的地方,長期不任命,令人驚訝與不解,對我國國際形象極其不利。 閱讀全文

新冠危機再次暴露「槓桿之害」

來源: FT 2020年04月30日

編按:《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高槓桿被作為獲取高額利潤的神奇途徑,和以往一樣,這種做法讓私營部門獲利,卻導致公共部門要出手紓困。新冠肺炎大流行所造成的資本市場危機,已告訴我們需要重新評估經濟、社會和衛生體系的韌性,應該把金融作為其中一個重點。 閱讀全文

中國兩會5月21、22日召開 兩岸關係蔡總統520演說成關鍵

來源: 多元 2020年04月30日

編按:新冠疫情稍加緩解之時,中國兩會選定5月21、22日於北京召開,除人大審議的中國民法典外,其關注焦點在於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對策、外交政策與港台關係。且中國選定在總統蔡英文520連任就職後一日召開兩會,意味著在兩岸關係上,不給空間,對於蔡政府施加壓力,蔡總統520演說極為關鍵,中國可能視蔡政府的兩岸態度,將在北京的兩會中回應。 閱讀全文

經長:去全球化 企業重點課題

來源: 經濟日報 2020年04月30日

編按:自川普政府以「美國優先」做為口號執政開始,中美貿易戰、經濟貿易制裁他國、以及放棄同盟國長年關係互動,更揚言退出多個全球國際組織,據此「去全球化」的形勢早已醞釀。到了爆發新冠肺炎大流行,人流停擺、供應鏈斷鏈,更讓各國政府與企業重新反思全球化所帶來的優劣勢,台灣經濟部長也表示,去全球化是企業的重點課題。 閱讀全文

蓋茲基金會CEO:新冠疫苗為史上最速研發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04月29日

編按:擁有逾400億美元捐贈款的蓋茨基金會將把資源集中在應對一場可能會讓全球經濟付出「數十兆美元」代價的流行病上。蓋茲基會執行長蘇斯曼認為,新冠疫苗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研發時間最短、最快時間內推廣使用的疫苗。疫苗研發成功後,誰優先使用、發展中國家的負擔問題將是下個階段應解決的問題。 閱讀全文

蓋茲基金會將全力應對新冠疫情

來源: FT 2020年04月29日

編按:《金融時報》指出,比爾•蓋茲接受FT採訪時表示,他的基金會將暫時放下其他工作,集中精力應對新冠疫情,並致力與世界其他主要公共衛生機構合作,採取全球行動對抗新冠肺炎。訪問中,他還針對世衛和中國的批評表示竟見。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