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中美研究人員合作尋找新冠病毒源頭

來源: FT 2020年04月29日

編按:川普政府極力挑起中美疫情論戰,實為連任競選及未來美國於世界地位中的布局,季辛吉與比爾蓋茲等知名人士皆呼籲,攜手合作抗疫與團結,才能避免疫情後的保護主義興起,加劇全球經濟下滑。儘管中美就病毒源頭相互指責,但在中國疾控中心的幫助下,中美兩國的研究人員正在合作查明新冠病毒的源頭。 閱讀全文

疫情拖久將影響中、美地位的變动?(經濟學人4月刊-Is China winning?)

來源: 多元 2020年04月27日

編按:《經濟學人》四月刊出封面標題-Is China winning,意指疫情將影響中、美地位的變動,西方政治觀察家憂心忡忡警告,疫情不僅是人類的浩劫,也可能是世界政治的樞紐由美國移至中國的轉捩點。 閱讀全文

【紓困振興】挺銀行!央行降融通利率

來源: 中時 2020年04月24日

銀行挺企業、央行挺銀行。中央銀行23日召開臨時記者會,強調為進一步提振銀行辦理中小企業專案貸款的意願,針對銀行申請融通適用利率,由原本的0.25%降為0.1%;央行也承諾,辦理總額和期限,都可滾動式調整。 閱讀全文

中國官方數位貨幣在四個城市正式試點

來源: 多元 2020年04月24日

編按:2020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給傳統產業帶來衝擊同時,也為數字經濟新業態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由中共央行發行的類似比特幣的數字貨幣,目前正在四個試點城市運行,標榜由國家信用做背書。外界認為,背後恐涉及控制人身自由、追蹤個人私隱,任意剝奪個人資產等風險。中共黨媒於《人民網》表示,未來的國際貿易中,持有數字貨幣的用戶之間可以進行直接交易。換句話說,就是抗衡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閱讀全文

德國總理梅克爾呼籲歐盟 團結抗疫

來源: 多元 2020年04月24日

編按:德國總理梅克爾4月23日在聯邦議會中,讚許德國在新冠危機中的表現,同時也呼籲民眾繼續保持秩序。她也強調歐盟是命運共同體,唯有同心協力才能克服疫情。 閱讀全文

重新考量應對疫情的經濟政策

來源: 日經 2020年04月23日

編按:據《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提到,應對疫情的經濟政策,首先會想起的是2009年為了克服次貸危機和雷曼兄弟公司倒閉造成的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中國政府為了顯示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實施了4萬億財政政策解救中國經濟,也解救了世界經濟。 閱讀全文

負油價暴露出經濟受到的重創

來源: FT 2020年04月23日

編按:英國《金融時報》社評指出,新冠疫情扭曲了石油市場,低賤的油價反映出各國封鎖措施對經濟的嚴重損害,同時也預示了未來石油「沒落」的前景。 閱讀全文

【紓困振興】搶救中小企業!央行加碼融通 倍增至4,000億

來源: 經濟日報 2020年04月22日

編按: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目前央行融通方案額度是2,000億元,將加倍至4,000億元,對資金融通採彈性原則,隨著疫情發展,只要市場有需要,就會提供資金。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更指出,為提高銀行放款誘因,將銀行每筆放款備抵呆帳提撥率,從1%降到0.5%,並研議由中央存保提出約1.8億元,作為競賽前三名銀行的理賠準備金保費。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