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經濟停擺 全球大企業的資金還能撐多久?
來源: 日經 — 2020年04月21日編按:新冠大流行讓全球經濟暫時停擺,停滯的人流移動,使得觀光與國內消費驟減;供應鏈的中斷,也使得企業無法順利生產,依附在大企業下的中小企業無法生存,大企業的營收又怎能獨善其身,日經對全球企業資金週轉情況進行推算,銷售減少下,將有4分之1的企業曝險率高。
閱讀全文
經濟消費模式丕變 要超前部署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04月21日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各國政府紛紛採取嚴厲的管控行動,如鎖國、封城、停業及禁止相關賽事、聚會活動等措施,希望能降低病毒傳播的速度與範圍。影響所及不僅經濟、產業及就業受到巨大影響,在家隔離、社交距離及遠距上班等新形態的互動及工作方式,也逐漸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及消費形態,理解與掌握這些變化,並思索可能的因應之道,是現階段重要的課題。
閱讀全文
一起活下來!經濟抗疫,你我也能拉一把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04月21日編按:經濟社論指出,短短三個月的新冠大流行,讓全球近250萬人確診,達17萬人以上死亡。然而疫苗問市仍需時間,疫情尚未停歇,反倒讓全球經濟暫時停止,不僅衝擊生命更影響生計;面對困境,全球更應該團結,一起為疫後謀一線生機。
閱讀全文
央行:經濟將呈U型復甦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04月21日據《經濟日報》報導,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昨(20)日指出,根據國際機構預測資料,全球各國與台灣在疫情過後,經濟將呈現「U」型復甦;復甦型態須觀察疫情何時結束,「從目前疫情看未來發展,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閱讀全文
台灣正進入最危險的時刻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04月20日台灣加入WHO本就有不同途徑,馬政府與北京協調,每年逐次得以參與WHA,當然不讓人滿意,蔡政府如今轉借國際壓力,能否成功,尚未可知,卻把台灣帶入最危險的時刻。
閱讀全文
IMF預估台灣今年GDP僅-4% 央行搖頭:太悲觀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04月20日編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4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報告,對台灣今年實質GDP成長率預測大幅下修至-4%。我國央行認為,IMF未掌握民間及政府投資狀況,致其對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過於悲觀」。
閱讀全文
【紓困振興】一次搞懂千億現金補貼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04月17日編按: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全面性衝擊,廣大勞工感受更是深刻。行政院砸下新台幣1,035億元起跳經費,要對超過300萬名的企業員工、自雇者以及其他類型勞工與弱勢族群,發放每人金額共4,500元到6萬元不等的「現金」補貼,但政府方案琳瑯滿目,要如何搞懂自己適用哪個方案?能領多少錢?
閱讀全文
標普再度下調台灣GDP至-1.2%估央行還會再降息1碼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04月17日編按:國際信評機構標普全球評級一周內二次下調台灣GDP預測,今(17)日發布報告預估,台灣今年成長率將萎縮1.2%,繼IMF、星展銀後,再一家國際信評機構將台灣的成長定調為向下成長的機構。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