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義大利、印度信評 逼近垃圾級別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04月17日

新冠肺炎疫情癱瘓世界各國經濟活動,加上油市崩跌打擊,已拖累多國主權信用評等向下沉淪,有些國家的投資級信評岌岌不保,有些原先已落入「垃圾」等級的國家則陷得更深。 閱讀全文

受疫情衝擊,亞洲2020年經濟成長恐歸零—IMF

來源: 路透社 2020年04月17日

路透東京4月16日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四表示,亞洲今年經濟成長將陷入停滯,為60年來首見,因新型冠狀病毒對於區域服務業及主要出口地構成的打擊“前所未見”。 閱讀全文

市場和經濟學家仍對疫情過於樂觀

來源: FT 2020年04月17日

編按:安聯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里安在《金融時報》投書表示,多年來市場習慣了追隨「超級行動派」美聯儲甚至試圖搶在它前面,這是導致其低估疫情經濟衝擊的一個因素。目前的預測仍然低估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停擺的嚴重程度、經濟重啟過程必然會有的混亂、以及危機後形勢的變化。 閱讀全文

Covid-19正在東南亞造成的經濟損失:前景的暗淡,經濟衰退迫在眉睫

來源: CSIS 2020年04月17日

編按:華盛頓特區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東南亞計劃的高級顧問兼主任艾米·西賴特(Amy Searight)指出,東南亞經濟體在全球經濟危機中遭受了沉重打擊。與二十多年前席捲亞洲的亞洲金融危機相比,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的經濟有更好的準備。但是,Covid-19造成的經濟衝擊可能會更深遠,持續更久,具體取決於大流行的蔓延方式,病毒的持續傳播和最終遏制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閱讀全文

如何度過眼前這場危機?

來源: FT 2020年04月17日

編按:《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夫表示,在大流行病中,沒有一個國家是一座孤島。我們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度過這場可怕的災難?他認為,我們必須控制住新冠肺炎。並將大量資源投入各種系統,以便在當前的封鎖解除後管理這種疾病。且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和經濟潛能不受影響。並必須要幫助其他沒有援助就無法自救的國家的人民。 閱讀全文

【紓困振興】超前部署振興方案 協商破局

來源: 經濟日報 2020年04月17日

立法院14日朝野協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國民黨團主張依據綜合所得稅的級距以及銀行存款、財產資料排除富人,每戶直接發給6,000至2萬元的現金紓困,合計998億元,但因行政院和民進黨黨團不同意而協商破局。 閱讀全文

中美從G2走向分道揚鑣的背後

來源: 日經 2020年04月16日

編按:《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柯隆表示,雖然中國人喜歡説一山不容二虎,但幾年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面對世界老大還是放下身段,建議跟美國共同分享世界領導地位,正所謂G2。一個好的政治家應該首先是一個好的表演家,一個過於坦誠直言的政治領袖通常會遭遇麻煩結果短命。但一個政治家的表演技能昇華到虛偽也就自然失去了生命力。 閱讀全文

日本企業會撤離中國嗎?

來源: 日經 2020年04月16日

編按: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於《日經》撰文指出,新冠疫情後,日本企業會撤離中國嗎?有報導説,日本政府準備了大額預算,幫助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回日本,或去第三國。這是大家都關心的一個問題,但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謹慎,否則容易誤導讀者。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