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肺炎疫情下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去中國化」可行乎

來源: BBC 2020年04月15日

編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鏈顯得脆弱不堪。疫情爆發後,許多企業開始思考生產成本不應唯一的考量,產能集中在中國的風險逐步展露,如交通阻斷,工人無法返工,大量工廠被迫停工。當疫情退去後,對於全球產業鏈布局的實際影響,目前仍尚無定論。 閱讀全文

疫情讓美國對華鷹派看到了打擊中國的機會

來源: 紐約時報 2020年04月15日

編按:《紐約時報》指出,去年2月,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發布一份報告警告稱,美國可能會將其醫療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拱手讓給中國,當時這個說法沒引起多少美國人的注意。盧比奧表示,現在這個時刻,以國家立場,必須要保留關鍵商品的生產能力,即便無法得到最具效率的結果。 閱讀全文

紓困申貸至少需準備21文件 民眾黨團:建分流平台更便民

來源: 多元 2020年04月14日

編按:民眾黨團今(14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截至昨日中央提出舊有貸款展延、營運資金新增貸、振興資金貸款等3類紓困貸款內容,核准率都不到3成,呼籲政府紓困2.0必須有效分級、分流,才能真正讓有需要的中小企業、微型企業迅速讓資金到位,否則撐不過去就是倒。 閱讀全文

7000億企業融資紓困方案出爐17張圖一次看

來源: 多元 2020年04月14日

編按:行政院對外說明紓困規模1兆500億,針對紓困2.0執行後續每日出面向國人報告,6日聚焦7000億融資貸款,7日會是大家關心的勞工跟就業問題;8日則主要是財政部稅務問題,以及產業民眾都會有遇到的問題等。直至10日止,紓困融資核貸金額累積達四百億元。 閱讀全文

美國式民主可能正在消亡

來源: 紐約時報 2020年04月14日

編按: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於《紐約時報》投書表示觀點,一場新冠病毒大流行衝擊的不只有全球經濟,對民主的觀點也將有所改變。在美國威斯康辛州過去一週最恐怖的新聞既不涉及流行病學與經濟學,而是選舉怪聞,因為存在著健康風險,許多要求不在場投票的選民,始終沒得到選票,源於最高法院仍要求現場投票繼續進行,選舉下的生命安全與民主機制,正在走向專制中。 閱讀全文

比爾‧蓋茲敦促富裕國家資助疫苗研究

來源: FT 2020年04月14日

編按:比爾蓋茲接受FT採訪時表示,富國不僅要資助疫苗研發,還應幫助把疫苗分配給窮國。為了防止疫情迴流,這筆投資是值得的。富裕國家必須支持發展中國家抗擊新冠病毒的重要性,也是在幫助防止情況完全惡化,甚至再度迴流,為防止一切分崩離析、幫助加快疫苗製造商的速度是敦促的強大理由。 閱讀全文

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談新冠疫情

來源: 日經 2020年04月14日

編按:《日經》記者就在世界範圍內感染擴散的新興冠狀病毒等問題,訪問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本庶佑表示僅僅是一個變異的病毒就能讓世界陷入混亂。估計會有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但這就是現實。 閱讀全文

銀行業能否助力抗疫?

來源: FT 2020年04月13日

編按:新冠肺炎衝擊經濟,各國政府紛紛出台,天價的刺激方案,要如何確保提供到最需要支持的企業或消費者,銀行被要求當「傳導機制」。當年被指控引發金融危機的銀行,現在被要求幫助分配巨額刺激資金。這給銀行一個重塑形象的機會,但也帶來新的聲譽風險。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