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OPEC+緊急會議+G20 原油能否減產本周是關鍵

來源: 多元 2020年04月08日

編按: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埃及、敘利亞等國的OPEC+會議已推遲至9日舉行。俄羅斯和沙烏地希望美國加入,但到目前為止,美國總統川普幾無釋出願達成協議的態度。 閱讀全文

穆迪預測 台灣今年GDP估增0.2%

來源: 多元 2020年04月07日

編按:日前蔡英文政府批准新台幣1.05兆紓困方案,但穆迪認為,隨著疫情自中國擴及歐美,對經濟影響也從斷鏈危機演變成全球性經濟衰退,該方案僅能抵消部分衝擊,預估今年台灣實質GDP將大幅放緩至0.2%。 閱讀全文

封鎖效應 全球陷通縮夢魘

來源: 聯合報 2020年04月07日

編按:因新冠病毒傳染力道強的影響,疫情蔓延全球,世界多國採取封鎖措施以遏制新冠疫情擴散,導致原油、銅、飯店、餐廳外賣的價格全面下跌,正在全球掀起一波「通膨減緩」(disinflation)的巨大浪潮,可能短暫把全球經濟拖入危險的通縮領域,將是全球經濟數十年來首度陷入通縮。 閱讀全文

疫情之後的國際産業鏈

來源: 日經 2020年04月06日

編按: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於《日經》發表看法認為,雖然中國政府宣佈了新冠病毒的流行在中國已經過了轉折點,且從新增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來看,有關疫情的確得到了控制,但新冠病毒仍然肆虐于歐美等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今天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任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當務之急需要加強合作共同克服疫情。 閱讀全文

季辛吉:新冠病毒大流行 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

來源: 多元 2020年04月06日

編按:曾擔任過尼克森和福特政府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的季辛吉,過去在1987年的美中建交作出貢獻,並於華盛頓外交外成就上有所建樹,他在4月5日分享了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觀點,他表示,疫情影響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 閱讀全文

美議員試圖推動醫療供應鏈從中國遷回本土

來源: FT 2020年04月03日

編按:全球疫情蔓延影響供應鏈及生產線的正常運作,隨著美國各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激增,對藥物和防護裝備的需求飆升,也凸顯美國對中國製造的醫療防護裝備和原料藥的過度依賴,川普政府的官員和美國各政治派別的議員越來越擔心從中國採購醫療用品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閱讀全文

疫情因全球化影響加劇 全球化變遷也因疫情蔓延加速

2020年04月02日

編按:余紀忠文教基金會3月26日召開第十屆第六次董事會,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剖析當前全球化問題的癥結。由朱雲漢董事首先發言,引導大家從過去歷史脈絡,觀察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化演變的當下,出席的董事們也積極表示意見,建議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未來可在政經發展、國土計劃與地方議題上,持續的觀察與追蹤,分享大眾。 閱讀全文

美聯儲啟用新安排 便於外國央行獲得美元

來源: FT 2020年04月02日

編按: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已採取新的步驟來滿足全球對美元的需求,即建立一個安排,為遏制新冠疫情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損害,決定讓外國央行和其他國際貨幣當局能夠與美國央行訂立回購協議,用美國國債來換取美元。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