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全球經濟動盪 巴菲特感歎:合適的併購機會稀少

來源: 多元 2020年02月25日

編按:綜合報導,今年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不怎麼討論經濟現況,特別在22日公布寫給柏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年度股東信中,感嘆符合條件的大型併購機會「稀少」。 閱讀全文

武漢肺炎紓困特別條例拚本月三讀通過

來源: 多元 2020年02月24日

編按:政府為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特別制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立院協商拚2/25三讀,原本是防疫量身訂作的特別條例,因讓600億紓困振興特別預算案搭順風車,本條例除了救人也救企業;或許是限於時間急迫,第11條第三項對於紓困振興以空白授權方式處理,其使用目的範圍各部會應更完整規劃,回應社會期待,透明公開。 閱讀全文

美國不再視中國為「發展中國家」

來源: BBC 2020年02月21日

編按:中國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不爭的事實,但中國仍自我定位為「發展中國家」,儘管經濟總量已達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不如美國與歐盟……等國家。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提出的人類發展指數綜合衡量達0.8時,應被認為發達國家(2019年中國達0.758)。川普聲稱:中國等25個經濟體,應列為發達國家,中國看似賺了面子卻丟實惠。 閱讀全文

IMF總裁:反思我們給新興市場的建議

來源: FT 2020年02月21日

編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於金融時報發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重新考慮,修正對成員國的建議,重新評估四種工具的利弊。 閱讀全文

美元正在成為新的「安全貨幣」

來源: 日經 2020年02月21日

編按:日經報導,美元作為「安全資産」正在吸引全球資金。顯示美元綜合價值的指數于2月19日創出2017年5月以來的新高。其背景是有觀點認為,在世界範圍內,美國經濟堅挺和利率高的情況較為突出,同時新型肺炎的負面影響相對輕微。與此前被視為安全貨幣的日元相比,美元更受追捧,日元匯率時隔約9個月貶值至1美元兌111日元水平。 閱讀全文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 習近平面臨兩大危機

來源: 經濟日報 2020年02月20日

編按:經濟日報綜合外媒觀察指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動員了龐大國家機器。大陸已封鎖數十座城市,在數天內蓋好新醫院,並將軍醫和黨員派到抗疫前線。習近平不僅面臨公衛危機,也面臨著一場政治危機。 閱讀全文

川普轉彎 華為條款有解

來源: 經濟日報 2020年02月20日

編按:日前媒體報導,川普政府在產業鏈、司法與外交多管齊下,為了全面封鎖華為,常以國家安全理由限制華為,18日川普透過推文指出,白宮官員太常使用「國家安全」這個藉口,導致美國企業與中國大陸經商能力受限制。 閱讀全文

中國「抗疫戰」的新態勢

來源: FT 2020年02月20日

編按:中國人大經濟研究員葉勝舟於金融時報發表指出:湖北之外的省疫情拐點確立。湖北及全國疫情拐點有候選、待確認。湖北地級市確診病例未出現「井噴」。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