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新聞導覽

寧德時代打破特斯拉電池被壟斷 松下面臨考驗

來源: 日經 2020年02月14日

編按:日經報導松下的車載電池業務正在面臨考驗,世界最大車載電池企業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以下簡稱:寧德時代)宣佈,將向與松下具有蜜月關係的美國純電動汽車(EV)企業特斯拉供應電池。在中國國內,松下的獨家供貨權將喪失。 閱讀全文

中日韓的鋰電池「三國志」

來源: 日經 2020年02月14日

編按:2019年10月日經曾報導,日本引以為傲的鋰離子電池,因為中國與韓國企業的崛起,中日韓的鋰電池產業,形成三足鼎立的競爭態勢。 閱讀全文

金融時報:全球經濟染疫 四個創傷

來源: 經濟日報 2020年02月14日

編按:經濟日報指出金融時報(FT)報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中國大陸許多地區為遏制疫情而封城甚至封省防疫,並切斷大眾運輸,不僅打擊大陸內需和出口,也打亂全球供應鏈,透過四大途徑,讓全球經濟「染病」。 閱讀全文

習近平:減稅降費 紓困企業

來源: 經濟日報 2020年02月14日

編按:經濟日報(2/14)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昨(12)日召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聽取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彙報後表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並推出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緩解企業經營困難,要積極擴大內需、穩定外需,擴大實物商品消費,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 閱讀全文

世界經濟比想像的更依賴中國

來源: 日經 2020年02月14日

編按:2019年8月日經評論員梶原誠就曾指出「歷史上首次源自中國的世界經濟衰退」,至今新冠狀病毒的影響,更可以想像中國是如何影響著世界經濟。 閱讀全文

歷任衛生署長呼籲全民連署進世衛

來源: 台灣醒報 2020年02月13日

編按:台灣醒報(2/13)台北報導,6位前衛生署長13日呼籲全民連署加入WHO,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痛批,習近平腦袋不清楚,不讓台灣加入WHO反而讓台灣人更加仇中,是不智的行為。前衛生署長張博雅則提到,台灣有強大的醫療實力,希望透過全民連署讓國際看見台灣加入WHO的決心。 閱讀全文

美元需要數字化改造

來源: 哈德遜研究院 2020年02月11日

編按:哈德遜研究院蒂姆•莫里森Tim Morrison指出,去年7月,美國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Steven Mnuchin)在白宮簡報室的講台上解釋了他對所謂的數字貨幣或「加密」貨幣的風險的看法。 閱讀全文

新加坡家族將非洲麵條帝國擴展到數字銀行

來源: 彭博新聞 2020年02月11日

編按:彭博報導新加坡的家族企業Tolaram Group的18億美元財富主要來自非洲的穀物,麵條和基礎設施。現在,它正計劃利用其全球影響力和本地關係來進入那裡的數字銀行業務。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