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美國執法部門緊盯中國「千人計劃」
來源: 紐約時報 — 2020年02月11日編按:紐約時報指出,2019年美國能源部禁止本部人員參與幾個國家的人才招聘計劃,其中包括中國。幾個月後,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宣布,中國的招聘計劃對美國利益構成了威脅。
閱讀全文
美國推動「技術割裂」對自己不利
來源: FT — 2020年02月11日編按:2019年6月27日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指出:美國政府現在致力於阻礙中國技術進步,卻不太關注這麽做對美國自身技術進步和經濟競爭力有什麽影響。
閱讀全文
【經濟彭博周報】印度改革失靈 陷停滯性通膨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02月11日編按:兩年前,在總理莫迪主政下,印度經濟成長高達8%,令人看好將接續中國大陸,成為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主力。兩年後,降臨印度的不是高成長,而是停滯性通膨。
閱讀全文
莫迪經濟學失靈 印難複製中國經驗
來源: 文匯報 — 2020年02月11日編按:文匯報指出印度經濟增長失速,早在去年(2018)已見端倪。猶記去年上半年,美聯儲進入加息區間時,印度資本外流、貨幣貶值,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印度盧比一度成為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
閱讀全文
抗疫 台灣將線上參與世衛論壇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02月10日編按:新冠肺炎疫情擴散,世界衛生組織(WHO)邀請全球四百位專家於二月十一日至十二日在日內瓦舉行論壇,討論新冠肺炎的篩檢、診斷、疫苗及藥物研發等,並透露台灣將以「線上」方式參加。外交部表示,我國已向WHO表達我派員與會的強烈意願,目前正與WHO溝通中,我方將持續積極爭取參與相關會議。
閱讀全文
新冠病毒危機中,中國媒體和公民發聲的力量
來源: 紐約時報 — 2020年02月10日編按:紐約時報指出,冠狀病毒的暴發讓國際社會再一次審視中國的政治制度。一些評論者對中國共產黨應對危機的效率表示讚賞,但大多數人都在抨擊中共的弱點。甚至一些人將此次疫情歸咎於中共,聲稱為「共產黨的冠狀病毒」或「一帶一路大流行病」。
閱讀全文
歐亞集團總裁佈雷默:美國更糟糕的事將到來
來源: 日經 — 2020年02月08日揙按:日經於2019年9月曾報導指出,歐亞集團總裁 伊恩•佈雷默表示,美國時代終結的四個轉淚點,世界已經從「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時代,進入地緣政治風險湧現的「地緣政治衰退(geopolitical recession)」。2020年他認為美國更糟糕的事將到來。
閱讀全文
柏林牆倒塌30年後的新壁壘
來源: 日經 — 2020年02月08日編按:日經評論員中山淳史指出,東西方冷戰象徵柏林牆的倒塌到2019年11月9日迎來30年。柏林牆倒塌給世界帶來了真正的全球競爭時代,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扭曲、衝突和緊張。貧富差距、貿易保護主義、中美摩擦……,全球主義的理想在經過30年之後褪色,遇到了新障礙。世界能否避免重返分裂的時代?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