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產業轉型 / 新聞導覽

新聞導覽

推升經濟動能需要執行力

來源: 經濟日報 2012年09月12日

為了拚經濟,閣揆陳冲從8月開始親自主持5場「財經議題研商會議」,邀集工商團體及各界代表進行座談、聽取建言後,在昨天公布「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宣示政府將從「推動產業多元創新」、「促進輸出拓展市場」、「強化產業人才培訓」、「促進投資推動建設」及「精進各級政府效能」等5大政策方針,推動提升台灣經濟體質與發展。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並表示,這些方案一旦實施,估計明年起,每年GDP至少增加1至1.6個百分點。 閱讀全文

救經濟/製造業服務化 服務業科技化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09月10日

台灣已走過工業化與去工業化過程,進入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知識經濟體。過去靠不斷吸引國內外投資的實體資本累積與刺激製造業產品出口,做為成長引擎的高成長世代已經結束,未來是靠知識與人力資本累積來追求高附加價值產出和服務出口的時代。知識創新將是關鍵,而如何利用製造業優勢結合服務業特色,進行結構轉型實攸關成敗。 閱讀全文

擺脫製造業思維 規畫未來產業發展

擺脫製造業思維 規畫未來產業發展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9月07日

國際經濟環境雖然不利,但不是沒有機會,亞洲需要逐步發展成能自給自足的內需市場,以降低對歐美市場的依賴。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規畫」強調以轉變發展方式為核心,即明顯的展現這種企圖心。台灣和中國大陸簽署ECFA與積極尋求和其他周邊國家的FTA,並盡快的融入東亞ASEAN Plus的經濟整合過程,都是因應外在環境變化的正面策略思考。而產業合作、產品標準、品牌創新更是此次區域經濟整合的核心內涵,也是突破傳統代工低利潤的OEM商業模式的必要途徑。 閱讀全文

傾聽之餘,尚須起而力行

傾聽之餘,尚須起而力行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09月04日

在政府財政拮据下,法規鬆綁來加速醫療觀光、教育服務的 產業化,可以為困頓的經濟注入嶄新活力。不過,相關部會仍著重在 規範、管制的思考,並在利益團體壓力下,產業發展進展有限。未來 除加強部會產業化績效指標(KPI)的訂定,也應提出如不積極產業 化將面臨學校倒閉、學生薪水停滯,以及全民健保破產、醫生出走等 產業崩壞的論述來爭取民意,並加速改革。 閱讀全文

台灣需要培育領導型企業

台灣需要培育領導型企業

來源: 經濟日報 2012年08月27日

國內產業多以代工為主,有製造能力,但缺乏核心關鍵技術,容易被取代。觀察德國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他們擁有穩定的團隊、高度的創新精神,雖不起眼,但因在特定領域專注耕耘而擁有無可撼動的市場地位。因此政府希望師法德國,進一步培育並輔導具有技術、創新及品牌能耐,規模不大但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堅企業。 閱讀全文

搶救產學斷鏈 「訂單式人才專班」啟動

來源: 經濟日報 2012年08月22日

產業人才出現斷鏈,引起各界關注,教育部為務實人力精進,決評選國內典範科技大學成立產業學院,配合企業需求規劃「訂單式人才培育專班」,初步將把工具機與精密機械零組件列為優先推動的產業。 閱讀全文

為中科二林轉型精密機械園區喝采

為中科二林轉型精密機械園區喝采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08月15日

台灣是多元社會,從好處看是各方意見都有表述的場域,從壞處看就是意見紛陳難以成事,在這樣一個多元情境下,很難得的,彰化二林園區得以從中科四期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第一次在環保與高科技發展間取得共識與平衡,但是,長路仍漫漫,猶待各界支持,否則能成之事依舊可能壞事。 閱讀全文

蕭萬長:兩岸建互動經貿機制

蕭萬長:兩岸建互動經貿機制

來源: 旺報 2012年08月07日

前副總統、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昨天為「兩岸經貿的機遇和挑戰」把脈。他提出三項建議:第一,兩岸應積極建立互動式的兩岸經貿發展機制;第二,兩岸間應在ECFA協商機制下建立合作型自由貿易區,並讓台灣盡速參與「東協加N」及東北亞自由貿易談判;第三,研議在台設置「兩岸經濟合作示範區」。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