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產業轉型 / 專家呼籲 / 醫療衛生產業化,提供市場留住人才

醫療衛生產業化,提供市場留住人才

蘇喜
醫療衛生產業化,提供市場留住人才

 

蘇喜(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

醫療衛生當然是個產業。隨著定義的鬆緊程度不同,產業的範疇有所不同。狹義的醫療衛生產業,指的是醫療機構;而廣義的醫療衛生產業,則指醫療機構、長照機構、健康管理、環境衛生、生物科技、藥品、醫材…等。實施全民健保的國家,醫療衛生產業主要的付費者是政府,在未實施全民健保的國家則是民眾掏腰包,因此醫療更是一個產業。美國2009年醫療體系總支出占GDP的17%,反觀台灣僅占GDP中的6.6%。

那醫療衛生是社福嗎?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157條,國家為增進民族健康,應普遍推行衛生保健事業及公醫制度。因此在台灣,醫療衛生是社福的一部份,以政府推動公共衛生、預防保健措施,並開辦全民健康保險,但醫療衛生並非全部都是社福,亦有自費市場。健康保險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但不限制民眾只能使用健保所提供的服務。

在台灣長照體系發展具放任自由競爭,減低政府介入;又具社會民主特徵,對老窮資格的人民,政府提供基本福利保障。現況是全民健康保險財務陷困境,民眾付費意願、能力降低,長期照護資源、照護服務人力不足。建議政府訂定政策,藉由評鑑機制對品質管控,維持自由競爭、市場經濟模式;對弱勢族群提供社福補助。

醫療人力是否符合社會需求,需了解社會需求:依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社會願意付出的價格、民眾對醫療品質的期待三個觀點。依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人力應足夠,但現有醫療人力不患寡而患不均,像是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與麻醉科等六科對照醫美的「六大皆空」現象。又有偏遠、離島地區和都會區之間的不均衡的現象。其次,就社會願付價格,醫療人力是不夠亦不均,希望健保局能提升支付標準與公平性。健保支出每年都在加碼,加碼後卻沒回饋到基層醫療人員身上,醫師與護理師工作量與待遇不成正比,相較國外待遇、工作量、執業環境具吸引力,因此常有新加坡高薪挖角,台灣醫師越來越多登陸中國執業。第三,依照民眾對醫療品質的期待,民眾想陽春或更多整治,無論哪一種恐怕都認為不夠。

除長照外,可著力健康促進機構,讓高齡人口縮短住院時間,也是健康產業的一部分。醫療產業化有很多揮灑的空間,若法規只規定醫療是福利不能成為產業,限制台灣醫療的發展結果,就是相關專業人員往外跑。

引用來源: 「實在年代-服務經濟轉型」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