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
- 背景說明
-
台灣經濟發展,在高瞻遠矚的前輩技術官僚擘劃下,於80年代至90年代躋身全球產業鏈,奠定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惟2000年之後,因未能成功轉型,以致經濟競爭力下滑。台灣如何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驅動產業快速變動的趨勢下,奠基於代工強國的基礎上,讓經濟再次起飛?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兩岸關係;企業則應改變思維和營運模式,因應時代浪潮。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 新聞導覽
-
經濟》經濟部結合系統商進軍國際 打造SI元年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9年03月26日經濟部工業局結合國內業者共同打造「2019全球系統整合商大會」,預計將有來自全球超過20國、100位產官學研海外貴賓與200家臺灣優質系統整合(SI)商共同與會,希望打造臺灣「 SI元年」。
閱讀全文
經濟》改善發展失衡 國發會提地方創生計畫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9年03月25日陳美伶表示,為了改變這個發展失衡情況,國發會提出「地方創生計畫」。這個計畫有三大核心:第一、以人為本,帶動人口回流。第二、找出地方特色(DNA),發展在地產業,有產業才能創造就業、生機與活力。第三、科技導入,數位經濟時代來臨,沒有寬頻網路社會不可能留住年輕人在偏鄉生活;產業也需要科技導入,如結合AI、IOT、大數據、區塊鏈、雲端運算、5G等。
閱讀全文
經濟》政府擬禁用陸品牌 產學界憂不利兩岸供應鏈
來源: 多元 — 2019年01月24日編按:進日有日媒報導指出,台灣也正在擬定禁用大陸品牌的清單。工商界表示此舉將不利兩岸供應鏈;學者也警告,台灣去年全年貿易順差494億美元,來自大陸貿易順差額高達8百多億,一旦大陸對台報復,台灣貿易順差恐成逆差。
閱讀全文
經濟》 貿易戰協商智財權無進展 科技業者需小心
來源: 多元 — 2019年01月22日編按:美中貿易戰休兵,但根據消息指出美方指控中國竊取智慧財產權的議題,目前幾無進展。和碩董事長兼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DiGi+民間諮詢委員會召集人童子賢也指出國際政治態勢影響科技產業的發展已達空前高峰,科技業者必須小心應對智慧財產權與各國法規這兩大議題。
閱讀全文
經濟》公部門禁華為 民企目前未跟進
來源: 多元 — 2019年01月17日編按:對於工研院、資策會、國研院等公家機構相繼禁用陸商華為設備,工商團體表示未聽聞民企會跟進;此外,對於此舉措,經濟學者朱雲鵬便於評論提問,如果從整個產業鏈來思考這樣的舉措,究竟是拼經濟,還是拼意識形態?
閱讀全文
經濟》製造業產業空洞化 趨緩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8年12月24日編按:行政院主計總處甫完成「105年工商普查」指出,受海外生產比率持續升高影響,製造業營收高達37.4%來自三角貿易,這一比率再創歷史新高,惟五年來升幅縮小,這也顯示產業空洞化的速度漸趨緩和。
閱讀全文
經濟》台灣大選後 經濟產業政策再思考
來源: 多元 — 2018年11月29日編按:九合一選舉落幕,中美貿易戰也有新進度,蔡英文總統表示將參考新民意調整政策,國發會也提出將在年底提出總體經濟政策。國際信評機構穆迪示警,人口老化是台灣經濟成長、信貸條件的一大挑戰。台灣在內部調整與外在變化中將如何因應?專家學者認為在經濟政策上應更接地氣。
閱讀全文
經濟》台積電、高通專利申請稱霸 陸來台申請專利增
來源: 多元 — 2018年10月31日編按: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天公布第3季智慧財產權趨勢,發明專利由台積電以303件連續稱霸本國法人冠軍,外國法人則是美國晶片大廠高通件數最多,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3%。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第三季申請件數為723件、年增49%,智慧局推估,應與美中貿易戰激發中國大陸提升研發能力有關。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陳添枝:兩個二軍合作,才能和國際競爭
陳 添枝 — 2009年11月12日擔任經建會主委前,陳添枝便提出台灣業者面對中國競爭的兩種因應之道:一是積極參與中國市場,以彌補台灣部門損失的「抬轎者」;二是避開中國鋒芒,生產中國不具相對優勢產品的「跳車者」。卸任經建會主委後,陳添枝首次以學者身分剖析台灣產業利弊。
閱讀全文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17.09.02 2012.07.14
2012.07.15
2012.07.21
2012.07.22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