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
- 背景說明
-
台灣經濟發展,在高瞻遠矚的前輩技術官僚擘劃下,於80年代至90年代躋身全球產業鏈,奠定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惟2000年之後,因未能成功轉型,以致經濟競爭力下滑。台灣如何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驅動產業快速變動的趨勢下,奠基於代工強國的基礎上,讓經濟再次起飛?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兩岸關係;企業則應改變思維和營運模式,因應時代浪潮。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 新聞導覽
-
國發會啟動國家及投資公司與前瞻基礎建設
來源: 多元 — 2017年03月13日編按:國發會近日開始啟動國家級投資公司,並針對前瞻基礎建設的預算進行思考。以下收錄相關報導作為持續追蹤基礎。
閱讀全文
國發會提出四年經濟發展計畫
來源: 多元 — 2017年02月23日編按: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於22日下午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報告「106年至109年國家發展四年計畫」,他表示未來四年國家發展計畫有六大施政主軸,其中「產業升級與創新經濟」是今年主推改革項目,包括5+2創新產業、數位經濟及服務業創新,另也將積極投入產業創新體系建構,這包含技術的創新、技術的協助、人才的支援、法制的優化。以下持續收錄國發會相關政策訊息。
閱讀全文
國發會通過三案以促進經濟發展
來源: 多元 — 2017年02月21日國發會委員會昨(20)日通過三案,落實政府結構創新、擴大投資的政策方向,除完善花東軌道建設、新竹生醫園區蓋新大樓,並通過輔導養豬業、推動沼氣發電,今年發電目標為1億度。
閱讀全文
要讓民眾有感 政院推10大幸福工程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7年02月20日拚經濟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案計畫3月中旬送立法院,行政院在城金建設中新增10項幸福工程為新亮點;包括公共服務中心、舊市區再造、生活圈道路改善、在地型產業園區、複合型公共住宅等,規模約1,400億元,其中700多億元將納特別預算規劃,短期內要讓民眾有感。
閱讀全文
過時的產業政策 如何拚經濟?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7年02月17日經濟部長李世光日前出席執政黨中常會,專案報告「智慧精密機械園區」的發展狀況。蔡總統以黨主席身分出席聽取報告,表示智慧機械產業重要,除人才、土地之外,經濟部應協助企業透過併購或授權方式快速取得技術,讓機械產業迅速智慧化。蔡總統以行動重視台灣機械產業的態度值得稱許。
閱讀全文
陳添枝出席企業三三會促企業多投資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7年02月16日編按: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昨天是應三三會之邀,就「再造台灣產業成長動能」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並與在場企業進行對話。從此我們可了解國發會目前的施政思路。以下收錄相關新聞報導作為追蹤基礎。
閱讀全文
擴大內需特別預算案 林全指示以8年為期程規劃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7年02月16日據悉,行政院長林全昨(15)日明確指示,擴大內需特別預算案的前瞻基礎建設以8年為期程規劃,近期內國發會將彙整水資源、軌道、數位、能源、城鄉等五大面向總規模,草擬特別條例並規劃特別預算案,由政府帶頭擴大內需提振經濟動能。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17.09.02 2012.07.14
2012.07.15
2012.07.21
2012.07.22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