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在聯合國「國際青年日」前夕,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發表的書面致詞,竟是談全球年輕人失業率高,可能淪為「失落的一代」,確實讓人心驚不已。因為從開發中國家到先進國家,年輕人的失業問題幾乎已成為各國最大的經濟與社會問題。
潘基文主要是引用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指全球現在七千五百萬青年失業,是成年失業人口的三倍;更多的年輕人所得微薄,二億二千八百萬青年的每日所得不到二美元。國際勞工組織警告開發中國家年輕勞工面臨各種問題,可能讓其成為「傷痕累累」的世代。
其實不僅開發中國家,先進國家的年輕人也要淪為失落的世代。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追蹤指出,去年美國十八到廿四歲人口的就業比率五四%,是一九四八年有紀錄以來最低的一年。這個年紀的失業人口超過十六%,是整體失業率的二倍。
即使是找到工作者,也面對薪資下降、繳不起帳單的窘境。從二○○七年到二○一○年,美國整體收入中位數下降七.七%,但三十五歲以下人口的收入中位數掉了十.五%,而大學畢業生收入中位數也掉了近十%。國外媒體的報導說「一張大學文憑、一份時薪八.五美元的工作,一疊等待寄出的履歷表,及三萬美元等著清償的學貸」,這就是美國現在大學畢業生的寫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帝格勒就曾針對美國收入中位數下降、貧富差距不斷拉大,撰文指「美國夢,已成神話」。
當然,那些陷入債務危機的「歐豬們」,景況更淒慘。西班牙與希臘這兩個接受紓困國家,平均失業率都在廿四%上下,年輕人的失業率則高達兩倍─超過五十%,等於每兩個年輕人就有一個失業。義大利的失業率十.八%,情況似乎不算太差,但廿五歲以下年輕人的失業率三四.三%,等於每三個年輕人就有一個失業。
台灣其實也有「失落的一代」的危機─雖然數字上顯得沒那麼嚴重。台灣上半年平均失業率四.一七%,但廿到廿四歲青年的失業率則達十二.三%;薪資原地踏步十多年…。
年輕人失業率向來高於平均值,在每個國家情況都相同。原因在青年畢業後找工作的待業期,及剛找到工作後尚未穩定、變換工作機會較高,特別是每年六、七月畢業潮之後,這個數字總會往上「跳一跳」。但,搞到每二、三個青年就一個失業,即使找到工作,也是低薪、入不敷出的工作,那就是經濟結構出問題了。
全球經濟不景氣,就業機會當然少、失業率增高。但尷尬的是許多國家面臨雙重問題夾擊:一方面因政府財政負擔過重,要修法讓勞工延後退休年齡;另一方面,經濟景況差、就業機會增加少,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原有就業者都不退,哪空得出機會給年輕人?加上僵硬的勞動法令,讓企業對雇用新人裹足不前。年輕人,似乎真的要被遺棄了!